圖說中華民俗

生活民俗 生產民俗 民間文學

出版信息

作 者:周成華
出 版 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5940
出版時間:2011-10-01
版 次:1
頁 數:40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化 > 民俗文化

內容簡介

中國風俗文化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明中極其絢麗的亮點。《慧海拾珠:圖說中華民俗》引領讀者跨越千年時光,博覽中華特色比俗風情。

目錄

第一章 歲時節日
第一節 節日
第二節 節氣
第二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婚嫁習俗
第二節 喪葬習俗
第三節 禁忌習俗
第四節 生育教子習俗
第五節 壽誕命名習俗
第六節 社交往來的禮儀習俗
第三章 生活民俗
第一節 民間服飾
第二節 民間飲食
第三節 傳統建築
第四節 其他
第四章 生產民俗
第一節 醫療衛生習俗
第二節 漁獵農牧習俗
第三節 市井商業習俗
第五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神話傳說
第二節 民間故事
第三節 諺語
第四節 謎語
第五節 繞口令
第六節 歇後語
第七節 史詩
第六章 民間藝術
第一節 民間美術
第二節 民間舞蹈
第三節 民間音樂
第四節 民間傳統工藝
第七章 生肖與姓氏
第一節 生肖文化
第二節 姓氏文化
第八章 民間體育遊戲和民俗史話
第一節 民間體育遊戲
第二節 民俗史話

精彩書摘

刀耕火種自給自足的古老民族:怒族怒族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古老的民族之一,僅僅在一百多年前,雲南怒江大峽谷中的怒族人還生活在採集、狩獵、農耕不分的石器時代,目前怒族民間都還保存著為數不少的石刀、石斧。長期以來,怒族人家的農業生產以刀耕火種為主。他們曾經以木、竹製鋤作為農業生產的工具,後來才傳人鐵犁,實行犁耕。至清代已經開始種植麥類和蔬菜,但仍獵禽捕獸以佐食,手工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怒族是最為擅長編織竹篾器具的民族。除了進行農業生產之外,狩獵也是怒族的一項生產生活必備技能,只不過那是男人的事情,家家戶戶都有紅栗木或桑木打制的強勁的弓弩和山驢皮縫製的箭袋。而婦女們則從事挖地、薅草、播種、飼養家畜、紡麻織布、燒火做飯等勞動。
就這樣,依靠“老三把”即一把山鋤、一把山刀、一把火的耕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怒族人在大峽谷中過著自給自足、樂天知命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一個與怒江血肉相連、息息相關的民族,千百年來,一直以自己獨特的文化沿襲著自己的民族長歌。善於學習的回族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之一。回族先民分幾個歷史時期由阿拉伯、波斯、中亞、西亞等地遷徙至我國西陲邊疆,從而在新疆的低地平原和綠洲中孕育了成熟的農耕文明。前山和半山草原有著歷史悠久的遊牧文明,而高山寒冷地帶有著獨特的半農半牧文明,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回族人從事種植業生產起步比較高,沒有經過中國傳統的刀耕火種及木鋤等階段,直接使用了木與金屬的複合工具。在作物栽培和品種選擇上,由於回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且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選擇最習慣使用的品種。因此他們對農作物的栽培方法,大多數是向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那裡學習來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