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央視《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國》創作團隊又一心血力作!“金熊貓·社會類紀錄片大獎”獲獎作品!CCTV官方授權。
2. 擴展閱讀版,追訪劉雯、汪建、張華榮、張力剛等影響世界的中國“生意人”,用細膩文字呈現他們故事外的真實感悟,釋解他們獨到的“生意經”。
3. 從文藝視角詮釋商業內涵。收錄總導演、策劃人、各集編導自述創作歷程中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音樂人小柯首次為紀錄片作曲,撰文揭秘如何用音樂配合影像敘事。
4. 文字凝練、插圖精緻、設計精良、包裝精美,兼具閱讀、饋贈與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與全世界做生意》講述了30多個正在發生的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商業故事,攝製組足跡遍布亞、非、歐、北美、南美和南極六大洲,在中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印度、蒙古、緬甸、卡達、印尼、肯亞、衣索比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對故事進行紀實跟蹤拍攝和採訪,描繪出發生在不同行業、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彩“生意”,以及被生意改變了的“生活”和“生命”。《與全世界做生意》記錄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人的生存面貌以及對財富和夢想的理解;通過生意人特有的創業精神與合作理念,呈現中國人的商業智慧,展現中國和世界的有效交流和共同進步。
《與全世界做生意》同名圖書 忠實載錄紀錄片腳本,以求為創作團隊、採訪對象以及觀眾留下珍貴的紙質檔案。與此同時,為使讀者獲得更為飽滿的內容,本書大力拓寬篇幅,比如,擷取若干背景資料,補充紀錄片中囿於篇幅未曾交代的時代背景;邀請紀錄片總導演、製片人、策劃人、作曲、各集編導撰文,分別從各自角度講述他們參與紀錄片創作時的體悟;對重要的片中人物進行追訪,道出他們在鏡頭前未曾盡言的心裡話。
權威推薦
《與全世界做生意》“全球化”“平凡化”“故事化”的視角,改變的不僅是紀錄片的美學風格,更是一種闡釋視角。從選題上來說,本片敏銳、準確地嵌入了一個觀察當代中國的前無古人的獨特視角,為我們提供了當代中國一部全球視野下的社會學影像。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尹鴻
《與全世界做生意》並非一味選擇成功案例,而是以人文視角展示了複雜的人生境況。她打開了一張中國連線世界的現代網路,而浮現於這張網路的人物呈現了這個時代最為生動的表情:自信的臉、焦灼的臉、沉著的臉、彷徨的臉、期待的臉……《與全世界做生意》正是這樣一幅時代畫卷,它以開闊的視野、鮮活的故事與準確的細節記錄了一種典型的時代表情。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 張同道
我在看片的時候,經常因為故事和人物太有意思,看得過癮就一直看下去,忘記配樂,不得不回過神來再配,這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紀錄片,強烈推薦!
——著名音樂人、本片作曲小柯
目錄預覽
製片人說/ I
《與全世界做生意》的人/ V
音樂是“紀錄”的一部分/ VII
第一集與世界的距離/ 1
今天的世界,某種意義上是一個貿易創造的世界。
人類生來就有一種將一件物品轉移,並與另一件進行交換的癖好。
從物與物的交易開始,人與人的交流、文明與文明的交融就不曾停止過。
生意,就這樣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追訪 張華榮/李昌憲/劉雯/陳仕梅/汪建
我導·我說 張銘歡
第二集 去遠方/ 45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勇氣和冒險的精神。
他們逾越地理的距離,突破心理的疆界,
在懷疑與衝突中前行,用自己的方式闖入全新的世界。
追訪 李海彬/王琤/林潔
我導·我說 馬羽潔
第三集買賣不死/ 83
它們是古老的買賣。歷經千百年,依舊活在今天。
世界總是在變,卻也有一些亘古不變的法則。
傳承之路並不平坦,但總有不死的中國人,背負著各自的使命,一路向前。
追訪 沙哈提/李文英
我導·我說 楊曉清
第四集時間就是金錢/ 121
身處這個疾速前行的時代,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催促著人們。
一路奔跑的中國人,耳畔迴蕩著響亮的聲音:
時間就是金錢!
追訪 劉希
我導·我說 馬羽潔
第五集大生意/ 163
13億人的生存壓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在製造超級生意。
走向繁榮的道路充滿艱辛。
世界級的大生意背後,隱藏著無數普通人平凡而熱烈的生命故事。
追訪 夏新瑞/朱定定
我導·我說 胡珩
第六集看不見的博弈/ 197
文化是門好生意。
當源遠流長的中國智慧遇見時刻需要創造力的世界市場,
有的人把生意做成了文化,有的人把文化做成了生意。
追訪 張力剛/裴康凱/劉江南
我導·我說 張銘歡
第七集未來的利潤/ 237
利潤,曾經是生意的最高目標。
然而,無法停下的腳步提醒我們:
如果不能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好的生活,我們將難以走向更遠的未來。
追訪 欒軍/洪鵬/劉建業/德清
我導·我說 李燕
駝馬由來擁“心”門(編輯手記)/ 268
精彩試讀
序
我想為永不停歇的商業精神獻上敬意
商人,商業化,在商言商,商人重利,無奸不商,反正和“商”這個字有關的詞兒,在中文裡都不怎么討人喜歡。重農輕商了幾千年,中國社會又一夜間變成似乎人人都在經商。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商業的名聲卻沒有變得更好,它似乎總是和銅臭味、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等連在一起。
我們常常埋怨商業讓我們異化,其實我們也同樣擔心工業對人的異化、科技對人的異化。所以,問題是人,而不是商業本身。
在我看來,商業精神和這樣一些事情有關:
規則、交流、合作、妥協、創新、共贏。
之所以我們將那些沉澱下來的價值稱為“商業文明”,因為那的的確確是一種“文明”。
一時的利潤可能讓人瘋狂,但真正的商業精神,讓人類必須更理性地共存於這個世界。
我想為每個鮮活的個體生命獻上讚美
生意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什麼樣的人能與全世界做生意?
自由的人。平等的人。獨立的人。
自由意味著自主選擇,意味著多樣化、流動性。平等會為今天的落伍者保留明天改變命運的機會。獨立會讓中國人面對世界的時候,不卑不亢。
我們的故事主人公,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不是一個符號,不是一個概念,不再只是被“勤勞勇敢智慧”定義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的願望和行動。掙錢過上好日子的快樂是真實的,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真實的。
所以,我們選擇了普通人的故事,切入他們生活的一個側面,去看生意如何釋放了個體生命的能量,遇見世界又如何改變了個體生命的軌跡。
他們是一個,一個,一個,有名有姓、有故事的人。
我想留下精彩紛呈又五味雜陳的時代細節
“紀錄片是一個民族的相冊”,這句話被反覆引用,讓紀錄片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充滿責任感和自豪感。紀錄頻道開播時的宣傳片裡有過這么一句台詞:“留住今天,留住明天的歷史。”
問題來了。有一天,當後人想看看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他們能看到什麼?我們應該記錄什麼?
當我們去看一百年前的黑白影像時,讓我們激動感嘆的,永遠是那些細節。那時候的人穿什麼、吃什麼,他們怎么生活。他們的一個笑容,一個回眸,這些有溫度的畫面遠比一個歷史的大全景更吸引我們。
所以,我喜歡導演們拍到的那些不斷的奔跑,臉上的汗滴,飯桌上的爭吵,精明的眼神,數錢的笑容,無處不在的勵志標語,城市化進程中的新舊並存,還有那些沒有修飾的語言,各種口音的英語,老外喊出的一句“老闆娘”……所有帶著時代的體溫,甚至還帶點粗糙的鏡頭。
做完《與全世界做生意》,我加深了這樣的感悟:把生活交給紀錄片,把觀察交給紀錄片,把紀實還給紀錄片。
我想看看世界眼中的中國,中國眼中的世界
2006年,《大國崛起》播出。
2010年,《公司的力量》播出。
2015年,《與全世界做生意》播出。
從國家,到企業,到個人,有幸在十年間走過了巨觀到微觀的觀察歷程。以世界為坐標看中國,這幾部片子在精神上是一脈相承的。秉持的是同一個理念。信仰的是同一種價值。
中國和世界的交流,從未間斷。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這些簡單的常識,我們用了很長時間才明了。或者說,我們還需要不斷重複這些簡單的常識。
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最重要的關鍵字就是:改革,開放。這兩個詞,值得我們大寫在民族的歷史上。從某種意義上看,或許開放比改革更重要。
這兩個詞,在我們的這部紀錄片中就是:放眼尋路中國,轉身遇見世界。
上面所說的,是《與全世界做生意》的出發點。這些話在片子當中一句也沒有。做紀錄片的人都懂得:表達和到達中間,最好的橋樑是故事。
所以,走到終點時,我想說,我們只是講了一些正在發生的中國故事,你我都在其中。
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紀錄片?
“紀錄片人最寶貴的是片子,一部片子屬於你只有一次。一部片子應該這樣結束,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前期調研不充分而悔恨,不會因為採訪拍攝不到位而遺憾,也不會因為後期製作不精良而羞恥。這樣,在播出的時候,你就能夠說:我的整個三年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它。”
我寫下上面這段話的時候,離《與全世界做生意》播出還有2周時間。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大(dà)局(shì)已(yǐ)定(qù),剩下的就只有遺憾。
一開始,就給自己設下三個套
第一個:不要什麼?
1.不要發家史。
2.不要致富經。
3.不要高冷的經濟學術語。
4.不要那些有距離的故事。
第二個:要什麼?
1.要拍攝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2.要和世界有關係,更要和個人有關係。
3.要在生活細節里表現生意。
4.要看到人。
第三個:空間和時間。
1.每個故事只有10分鐘左右的展示空間。
2.每個故事只有10天左右的拍攝時間。
所以,這部紀錄片,有一個文科生的目標,和一個理科生的計畫。這樣一個外延極其寬泛的命題,不同的人可以做成不同的模樣。我一直認為,限制,是個性的起點,使最終的呈現是“這部”片子,而不是“那部”片子。由此產生的,並非“遺憾”,而是節目先天就帶著的胎記。
生活是萬花筒,商業即眾生相
堅持用“做生意”為題,證明我們也是另一類的標題黨,一群不專業的人,希望能用不專業的角度和不專業的語言,講一講大家覺得很專業的經濟話題。在很多人的意識里,政治、經濟之類的詞語,都是硬邦邦的、嚴肅端莊的,但其實它們離我們很近。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生活在各種生意里,與世界發生著主動或被動的關聯。有時候我們是生產者,有時候我們是消費者。生意,是生存需要,是生活方式,是生命體驗。
所以,這部紀錄片,用7集篇幅,講述了7個主題:中國和世界,遠和近,舊和新,快和慢,大和小,有形和無形,今天和未來。這是我們理解的,生意帶給社會的影響和改變。
片中傳達不到位的地方,確實是能力不及之處。大千世界,紛繁複雜,還有太多我們沒有能夠理解和領悟的事情。
故事,表達
這是在紀錄片創作中最容易造成誤解的兩個詞語,一再定義也還是存在各自理解上的偏差。有時候爭吵半天,才發現大家可能說的不是一回事兒。
故事是表達的載體,表達是故事的靈魂。肉體和精神,孰輕孰重?
一開始先請導演們明確要表達什麼,接下來問導演要故事、故事、故事,最後再問導演故事是否表達了什麼。通俗點說:你說這個故事想幹嗎?遺憾的是,並不是每一個故事都能抵達目標。
有些看似有趣的細節,有意思的矛盾、衝突,最後被捨棄了。因為與主題表達無關的東西,越精彩,越丟分。
同樣,有些很想傳遞的理念和價值,最後也被捨棄了。因為沒有拍到可以承載的故事,不能讓小孩穿大人衣服。
無論是從故事出發的表達,還是從表達出發的故事,最終能入腦入心的,才是好的故事,好的表達。
——《與全世界做生意》總導演 周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