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相:視也。
⑵儀:威儀,指人的舉止作風大方正派而言,具有尊嚴的行為外表。一說為“禮儀”。
⑶何為:為何,為什麼。
⑷止:假借為“恥”,鄭箋釋為“容止”,也可通。
⑸俟:等。“不死何俟”為“俟何”賓語前置。
⑹體:肢體。
⑺禮:禮儀,指知禮儀,或指有教養。
⑻胡:何,為何,為什麼,怎么。遄(chuán):快,速速,趕快。
白話譯文
你看這黃鼠還有皮,人咋會不要臉面。人若不要臉面,還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這黃鼠還有牙齒,人卻不顧德行。人要沒有德行,不去死還等什麼。
你看這黃鼠還有肢體,人卻不知禮義。人要不知禮義,還不如快快死去。
出處
先秦 詩經
原詩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注釋】
①相:視也。儀:威儀也。
②止:假借為“恥”,鄭箋釋為“容止”,也可通。
③俟:等。
④胡:何。遄(音船):速。
【譯文】
看那老鼠有張皮,卻見有人沒威儀。
卻見有人沒威儀,為何還活不倒斃!
看那老鼠有牙齒,卻見有人無廉恥。
卻見有人無廉恥,活著不死等何時!
看那老鼠有肢體,卻見有人不懂禮。
卻見有人不懂禮,何不趕快就斷氣!
【品評】
《詩·鄘風》篇名。《詩》序謂:“《相鼠》,刺無禮也。”古人常賦之以刺無禮。《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叔孫與慶封食,不敬。為賦《相鼠》,亦不知也。”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竊感《相鼠》之篇,無禮遄死之義。” 宋·蘇軾《補龍州文》之一:“請歌《相鼠》,以侑此爵。”
【題解】
統治階級用虛偽禮節欺騙人民,人民深惡痛絕,比之為鼠,給予辛辣的諷刺。
【賞析】
這首詩古有二說:《毛詩序》以為是刺在位者無禮儀,班固《白虎通義·諫諍篇》則認為是“妻諫夫之詩”,此本《魯詩》說。後一說雖然有何楷、魏源、陳延傑諸家的闡發,但究竟由於所申述的內容與本詩所顯露的深惡痛絕的情感不吻合,故為大多數說詩者所不取,而從毛序鄭箋之說。
《詩經》中寫到“鼠”的有五首(《雨無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計),除本詩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為痛斥或驅趕的對象,確實“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本詩卻有所不同,偏偏選中醜陋、狡黠、偷竊成性的老鼠與衛國“在位者”作對比,公然判定那些長著人形而寡廉鮮恥的在位者連老鼠也不如,詩人不僅痛斥,而且還要他們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這個崇高的字眼。至於所刺的“在位者”是誰,所刺何事,雖曾有過多種說法,但我以為已無法考實,翻開衛國的史冊,在位者卑鄙齷齪的勾當太多,如州吁弒兄桓公自立為衛君;宣公強娶太子伋未婚妻為婦;宣公與宣姜合謀殺太子伋;惠公與兄黔牟為爭位而開戰;懿公好鶴淫樂奢侈;昭伯與後母宣姜亂倫……父子反目,兄弟爭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哪一件不是醜惡之極、無恥之尤!這些在位者確實禽獸不如,禽獸尚且戀群,而他們卻是骨肉相殘。本篇詩人咬牙切齒,無疑是有感而發。拙著《詩經選注》曾指出:“《相鼠》一詩就是衛國統治者醜惡行為的總概括,有強烈的現實戰鬥性。”
本篇三章重疊,以鼠起興,反覆類比,意思並列,但各有側重,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恥)”,指內心;第三章“無禮”,指行為。三章詩重章互足,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是《詩經》重章的一種類型。本詩盡情怒斥,通篇感情強烈,語言尖刻,所謂“痛呵之詞,幾於裂眥”(牛運震《詩志》);每章四句皆押韻,並且二、三句重複,末句又反詰進逼,“意在筆先,一波三折”(陳震《讀詩識小錄》,既一氣貫注,又回流激盪,增強了諷刺的力量與風趣。
鼠輩是醜陋的,令人厭惡的。中國人想出了眾多詞語來表達對鼠輩的厭惡感,比如賊眉鼠眼,鼠頭鼠腦,鼠目寸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見老鼠是為人所不齒的。
用老鼠來說明講禮儀守規矩的重要,把最醜的醜類同要莊嚴對待的禮儀相提並論,是極而言之。強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驚的效果,而且還有一層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訴人們:你看看,你看看,連鼠輩這么醜陋的東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樣,形容雖然偎瑣,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樣兒,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無可挑剔!於是,鼠輩就成了一面鏡子,讓不講禮貌、不守禮儀的人從鼠身上照見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損是損了一點,但突出強調了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中國人看重的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大有區別。我們幾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正是以此作為立國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詩經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於春秋時代,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起點,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50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於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是正的意思,分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文學史發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採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