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劇情
第一集:重返盧溝橋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都肯定修橋鋪路是做善事。沒想到一座善意委婉的蘆溝橋,竟然成為一場殘酷戰爭的起點……
第二集:人為刀俎
公元1842年8月,英國全權代表朴鼎查率領艦隊在南京城外揚子江下錨,也就在這個時候中華民族走入了漫長的百年噩運……
第三集:四十年長跑
慈禧和睦仁在人世間有共同的四十年光陰,讓自己的國家隨著世界的潮流現代化。可惜,這四十年長跑,中國輸得很難看……
第四集:槍桿子與政權
大清帝國覆亡了,東亞出現了第一個共和國。但這個國家的苦難歲月並沒有結束,甚至治絲益棼,每下愈況……
第五集:安內?攘外?
1928年底,東北易幟南北統一,說起來,跟當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有密切關係。假如張作霖還在世,歷史就不會這么寫了……
第六集:焚風滿樓
日本政府策動「分離滿蒙運動」前後達28年之久,都沒個結果,而關東軍只花了六個月就搞定了。當時,躊躇滿志的土肥原只不過是一個陸軍大佐而已……
第七集:乾坤一變
“西安事變”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它扭轉了歷史軌道,也促使政權之興替。這一切的一切,開始只存於一個人的一念之間……
第八集:最後關頭
日本軍閥低估了蔣中正所指的「和平絕望時期」和犧牲最後關頭的底線,最後釀成了一場大禍……
第九集:淞滬會戰(上)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集結十萬餘眾投入戰場。為了扭轉困境,除了華北戰場以外,蔣中正在遙遠的南方——上海,開闢了第二戰場……
第十集:淞滬會戰(下)
1937年10月下旬,淞滬之戰已經邁進第70天了,回顧這兩個多月以來的戰事,可以說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殘酷戮殺……
第十一集: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正是在一群幾近瘋狂的劊子手面前展開的。
第十二集:南京大屠城
一群受過訓練的日本軍人在南京城犯下的罪行,在人類史上是空前的,可能也是絕後的,因為人不可能做出比這一場屠殺更殘酷、冷血的暴虐行為……
第十三集:喋血長空
從七七到武漢失守這15個月間,空軍飛行員殉國人數多達202位,他們的平均年齡還未超過23歲,中國空軍沒有愧對當初人民湊款獻機的每一分錢……
第十四集:破釜沉舟
八年抗戰對中國海軍而言,他們在失去海洋、失去船艦的處境之下,沒有番號、沒有艦別,默默奉獻、悄悄犧牲……
第十五集:徐州會戰(上)
日軍在攻陷南京之後,就像被啟動了的戰爭機器一般,無法解碼,沒有止休!就這樣,1937年底又引發了繼淞滬之後的一場大戰……
第十六集:徐州會戰(下)
台兒莊之役在中日戰史上所留下的悲壯紀錄,仍教後人為之澎湃激動不已。今天從運河南岸向北望去,只剩下南門外運河旁的便橋橋墩還殘存著……
第十七集:大遷徙
從1931年到1945年這十四年間,中國人歷經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遷徙,此一行列之龐大,路程之遙遠,地區之遼闊,時間之漫長,在人類史上都屬罕見……
第十八集:武漢會戰
武漢之戰,又稱武漢周圍保衛戰。這四個月里,中國軍隊傷亡人數高達22萬餘人……
第十九集:另一個戰場
在中日戰爭中,也許我們有許多條件不如日本,但文化工作的表現與影響卻在另一個戰場贏得光彩……
第二十集:烽火桃李劫
在抗戰艱苦的歲月,國民政府在苦撐中仍不忘教育的辛勤耕耘,由此突顯了「一面抗戰一面建國」不是口號,而是一番誠意……
第二十一集:中期抗戰
一個隨時可能崩潰、瓦解、滅亡的中國,展開了對抗強敵的「中期戰爭」,在一萬個不可能中,尋求那一個可能——擊潰敵人,這種情懷是悲壯的……
第二十二集:烽煙再起
1938年10月下旬,激烈的武漢會戰過後,日軍此時已經遠離海岸線,深入內陸達一千餘公里……
第二十三集: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中國對日作戰以來所創下的第一次全勝的戰局,也是震驚國際的漂亮一役,雖然日軍並不承認,但十七、八萬大軍全線潰退卻是不爭的事實……
第二十四集:禍從天上來
從1939年10月下旬開始,便改由空中全面襲擊,連番轟炸中國後方主要城市,於是市集成墟、災民遍野……
第二十五集:在北風中出擊
發生在長沙會戰後的90天,也就是1939年的12月中國軍隊的一次全面攻勢,戰史上稱「冬季大反擊」……
第二十六集:突破封鎖線
日本人知道中國無力應付一場現代化的戰爭。為此,占領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對外港埠,切斷對外運輸管道,迫使中國彈盡援絕窒息而亡……
第二十七集:火併大江中游
長江中下游一片一千二百多公里水域以及其兩岸的土地,因為神出鬼沒的游擊部隊隨時都可能乘其不備發動攻擊,使日本人措手不及,疲於奔命……
第二十八集:赤手空拳
生死只在瞬息之間,中國人在那種不確定的恐懼中,憑著一股子氣,一股求生欲望,幾乎是赤手空拳熬過了八年……
第二十九集:疾風迅雷游擊戰
中國人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敵後進行無間無斷,沒完沒了的游擊戰爭,包括正規軍、地方部隊甚至老百姓,人數之多幾乎難以計數……
第三十集:血染的歷史
“中條山會戰”一場戰役下來,陣亡的將級軍官竟達八位之多,可見當時戰況之慘烈!至於團營連長等軍官殉難者就更難以計數了……
第三十一集:死亡工廠731
日本軍人的殺人潛力是驚人的,其殺人的方法更是令人不寒而慄……
第三十二集:苦撐待變
日本投下了一子險棋:偷襲珍珠港!苦苦支撐了四年六個月的中國在千辛萬苦中終於等到了這一天!12月9日,中華民國對日本、德國、義大利正式宣戰……
第三十三集:悲情與豪情
我們雖然走進了國際組織,卻還走不出現實的殘酷,就在這個時候,亞洲戰場的中國軍隊風風光光贏得了一場勝仗,那便是揚名國際的「第三次長沙大捷」……
第三十四集:一狼、二虎、四強
1942年元月,在國際上中華民國國號破天荒的與美、英、蘇列強平起平坐,並號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國四強」……
第三十五集:蔣夫人與抗戰
1943年,二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一位來自中國的傑出女性被邀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發表演講,她的丰姿與才華風靡了全場……
第三十六集:長夜漫漫
在日軍最後的反撲「一號作戰」的戰線上,發生了五次十數萬人的大會戰,它們分別為:豫中、長衡、湘粵贛、桂柳,與豫西鄂北,其中以長衡最為慘烈……
第三十七集:鬼哭神號守衡陽
溽暑的衡陽城,老百姓走光了,連老鼠都一隻不剩,留在城裡的只有視死如歸的第10軍將士們。面對暴風雨前的空寂衡陽,這裡充滿了一片肅殺的氣息……
第三十八集:山窮水盡
經濟崩潰形成社會混亂、兵源缺乏這種現象看在中國友人陳納德眼裡,連他都覺得撐不下去了。的確,1944年冬,中國已經山窮水盡了……
第三十九集:最後的堅持
1945年中國人還是用自己的力量,在重慶的大門口堵住了日軍的幾路進攻的強大攻勢……
第四十集:天亮前後
1945年,岡村寧次升以六個師團的兵力於4月9日開始發動攻擊,但一切都比他想像中來的困難,這一戰,事實上為日軍在華的作戰畫下了最後的句點……
拍攝背景
台灣大型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拍攝於一九九七年,距蘆溝橋事件的發生正好是整整六十個年頭,該片的名稱出自當年蔣中正鼓勵青年從軍之語: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該片從國軍的角度描寫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影片大量採用真實的歷史鏡頭,當年參戰的抗日將士的採訪回憶,有一個當年的普通士兵說:“我們沒有坦克也沒有火炮,全憑敢死隊把炸藥包綁在身上炸鬼子的坦克,一個人的犧牲換他一架(口誤)” 另一個說,“白天打仗我們不怕,就怕天黑聽受傷的弟兄喊‘排長,連長’;可是他們在陣地的中央,誰也無法把他們救回來” 一個當年的國軍軍官說,“我們武器太落後,機槍一個連只有3挺還常卡殼。全憑一股氣和鬼子拚。”....... 據海外史學家考證,在歷時八年的抗戰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了22次大規模戰役,1117次重要戰鬥,小規模戰鬥達3.8萬多次,消滅日軍累計 233萬人(據國民黨自己公布的是518萬人)。國民黨軍隊官兵傷亡3211419人,因傷病死亡、殘廢、逃亡者達1380957人,損失飛機2468 架,傷亡駕駛員4768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傷亡60萬人。
蔣緯國監製,歷經10年,採訪見證人800人,40集紀錄片,5次再版。《一寸河山一寸血》,一部台灣拍攝史詩歷史記錄片。
出品時間:初版是在1995年,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為名推出;1997年,為紀念盧溝橋事變60周年,攝製組完成重返舊戰場之旅,走訪大陸十一個省,紀錄片修改第二版,以《盧溝烽火60年》為名推出; 1999年再次修訂第三版,以《山河歲月》推出。第四版,仍然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為名。2007年,盧溝橋事變70周年,得到郭台銘資助,修訂出第五版《走進中日戰爭——一寸河山一寸血》。
影片以全紀實的手法,講述了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與日本人展開過22次大型會戰,1117次中型戰役,38931次小型戰鬥。其中國民黨250多名將軍戰死疆場,陸軍傷亡、失蹤、負傷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墜機2468架、海軍艦艇毀損殆盡……
百萬將士在這場為祖國的獻祭中,“為中華民族的萬劫不復,撐住了一個可以浴火重生的停損點”。
這些故事的講述,全部出自當年參加過戰爭的老兵之口。陳君天說,我不是歷史學家,我不找專家,我只要找當事人。“所有的數據都要正確無誤,同時要‘第一手的當事人’,也就是親臨戰場的將軍與士兵:這些人都是歷史的目擊者,因為我堅持要第一手的資料,不要‘聽說’,兒子聽爸爸說的我都不要。”
在全球尋訪了800多位親歷戰場的老兵後,史料越發翔實,並不斷被補充修訂到新的版本中。台灣民眾曾經看到過的歷史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那就是今天《國殤》的雛形。
台灣第一代電視人陳君天當年跟隨一個軍官去台灣,在眷村長大,後專門製作電視綜藝節目。鄧麗君在台灣的第一個演唱會就出自陳君天之手。台灣電視人能拿的獎都被拿到之後,他覺得,自己應該做更有意義的東西。或者,在他內心裡,對於歷史和抗戰的情懷在因緣際會中被喚醒了。
他說,“抗日戰爭,這么一個非常偉大、非常慘烈、非常艱苦的戰爭,對當時為國捐軀的軍人,要還他們一個公平。”
這段歷史在海峽兩岸出現不同的版本,再加上日本人不斷篡改歷史,真相已被掩蓋上層層疑雲。“我們死去3500萬同胞,就是化作一堆數字,但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名有姓、有父母妻子兒女,他們和我們血脈相連。想一想,如果抗日戰爭失敗,日本就會占領我們所有的領土!”
另一導演陳西林說,在這些基礎之上,“我才可為那300多萬死在抗日正面戰場的官兵,去立一個影像的墓碑”。這個珠聯璧合的過程,使200多小時的內容,變成了一幅270分鐘的正面戰場全景圖。
影片評價
陽光衛視在推介這部影片時,連用了十幾個恣肆汪洋的排比句:
“七十多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期間戰線最長的會戰—武漢會戰?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武漢上演了一次僅次於英德倫敦空戰的武漢空戰?……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看過日本的投降書?”
影片的電影版,在開頭就根據史料對抗日戰爭開始的時間做了糾正。影片認為,抗戰時間14年,不是8年。因為,早在1931年的9月18日,東北三省淪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抗日戰爭。因為那個時候就已經犧牲了很多將士。
其二,關於全面抗日戰爭的時間,影片認為不是1937年的7月7日,而是7月8日,因為當時戰事衝突,第一聲槍響已經過了7月8日的凌晨。此外,“七七事變”,日軍攻打的主要對象是宛平城,只是起點在盧溝橋,但不是在盧溝橋打的。
據研究者估計,全球華人中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知道抗戰真相。首映式當天,一位《時代》的美國記者看後說,原來在亞洲,發生過這么慘烈的戰爭?該片製作總監張釗維覺得,這是個奇怪的現實。“美國人一直在做‘二戰’的歷史,比如電視劇《兄弟連》和《血戰太平洋》,他們一直在保存歷史,而中國對於‘二戰’的貢獻他們卻看不到。說明我們抗戰的歷史工作從整理到重新詮釋,還剛開始。”他說,那些犧牲了的軍人,遲遲沒有被公開承認他們的貢獻。“既得不到《拯救大兵瑞恩》當中半個世紀之後的緬懷,也缺乏《集結號》裡頭回復榮耀的機會。”
而他,正是因為“那個歷史與心靈的傷痕,終究要被弭平、超度,才不會繼續糾纏在那貌似無止盡的悲情當中”,這個對於弭平與超度的想望,一刻也無法等待,促使他參與到陽光衛視《國殤》的製作與推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