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1999年10月,中國首次實行黃金周,是為了促進消費的暫時性措施。但是後來被視為巨大的成功,以至於政府各部委,組建了專門管理機構“全國假日辦”,不遺餘力地來組織和推動每年的黃金周。國慶節通常有7天假期。國慶節期間加大了交通、運輸、服務等特殊行業的企業和職工的負擔,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經營秩序,對旅遊生態文化,文物造成破壞,國慶節對他們而言成了“國慶劫”。國慶節客觀上加大了企業和職工的負擔
“黃金周”原本是安排人們旅遊、休閒、娛樂的節日,但是自“黃金周”制度實施以來,對於交通、運輸、服務等特殊行業的勞動者來說,“黃金周”不僅不能休息,勞動量還是平時的好幾倍,國慶節成了“國慶劫”。在“黃金周”期間高強度工作的人為數眾多,特別是公交、長途客車司機,餐飲、百貨行業的服務員等等,很多人表示“想不乾也不行,而且節後也很少能調休。”國慶節黃金周在為一部分企業和職工帶來方便和利潤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勞動負擔,尤其是職工,放假期間天天加班,令他們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對於不得不放假休息的眾多企業,由於停產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國慶節擾亂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秩序
由政府主導的國慶節節日安排,每年都對國慶節節日安排作出具體規定。在國慶節期間,大多數工作場所停止工作,勞動者去度假。國慶節原本是安排人們旅遊、休閒、娛樂的節日,但是自國慶節節日安排實施以來,對於交通、運輸、服務等特殊行業的勞動者來說,國慶節不僅不能休息,勞動量還是平時的好幾倍。在。期間高強度工作的人為數眾多,特別是公交、長途客車司機,餐飲、百貨行業的服務員等等,很多人表示“想不乾也不行,而且節後也很少能調休。”
國慶節讓客運行業不堪重負
隨著內地經濟繼續發展,有能力旅遊的人數也將隨之增長。但旅遊和運輸方面的設施不論怎么增長,也難以跟上需求的增長。經濟理論告訴我們:為滿足需求而不斷增加供應,不是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儘管不斷改善,但是由於十一假期一直是人為規定,它對中國匱乏的旅遊和運輸設施造成了巨大壓力。國慶節假期使有限的客運資源被超常規開發使用,更使它們的接待能力超越極限。國慶節客觀上對旅遊生態文化造成破壞
國慶節假期最大的負面影響是人為製造了集中消費的旅遊模式,使交通運輸、旅遊設施、風景區、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地的生態環境都處於危險的臨界狀態,超負荷運轉帶來的是對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和邊際效益遞減,對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是一種破壞。設立國慶節黃金周的做法迫使大部分人同時休假,導致大量遊客在同一時間遊覽著名風景區,破壞景區的生態環境。據黃山旅遊部門報告,黃山景區在黃金周的日訪問量達32萬人次。很難想像在這個生態易於遭到破壞的區域,野生動物和百年松樹在如此強的人類干擾下能夠不受影響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