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Ⅱ

國富論Ⅱ

《國富論《Ⅱ》》是2011 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亞當·斯密。本書總結了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重要經濟理論,對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作了描述,確定了完整的架構,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11-3-1

版 次:1頁 數:408字 數:638000印刷時間:2011-3-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11312174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具有“現代經濟學之父”美譽的亞當·斯密的一部經濟學專著,是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品。該書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原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3年時已基本完成,但作者又多花了3年時間潤飾此書;1776年3月《國富論》正式出版,一度引起了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遍布英國本地及整個歐洲大陸和美洲。

本書共分五篇。它的首次出版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因此該書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經濟學的百科全書”、“西方經濟學聖經”。200多年以來,經濟學家的任務就是在《國富論》的架構上做一些修補工作,完善、細化其分析,基本是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經濟發展規律的,同時,《國富論》還是_部將經濟學、政治理論、哲學、歷史和經濟實踐活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讀《國富論》會有不同的體會,而且往往還會有意外的收穫。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1723年6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1740年被選入牛津大學深造;1748年任愛丁堡大學講9幣;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1763年任英國財政大臣養子的伴遊導師;1778年任愛丁堡關稅局長;1790年7月17日辭世。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教授期間,亞當·斯密於175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該書是一部倫理學著作,獲得?學術界的極高評價,確立了他在知識界的威望。而後,他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3年時已基本完成,但他又多花了3年時間潤飾此書。1776年3月《國富論》出版後,引起了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他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目錄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進步的原因,兼論勞動產品在不同階級人民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

第一章 論勞動分工

第二章 論造成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即用勞動表示的商品價格與用貨幣表示的商品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節 起因於用途本身的性質的不平等

第二節 起因於歐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第一節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二節 論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物

第三節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生產物與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生產物二者價值比例的變動

本章結論

第二篇 論資財的性質、積累和用途

第一章 論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一個特殊部門的?幣,或論維持國民資本的支出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或論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財富的不同發展

第一章 論財富的自然發展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農業在歐洲舊狀態下所受的阻礙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後城市的興起及其進步

第四章 論城市商業對農村改良的貢獻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第一章 論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進口國內能生產的商品

第三章 論對?自貿易差額被認為於我不利的國家的各種商品進口實施特殊限制

第一節 論即便根據重商主義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節 論即便根據其他原則,這種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金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第一節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 論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 論發現美洲和發現經由好望角到東印度的航道給歐洲帶來的利益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論重農主義,或論把土地產物看做是各?收入或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各種政治經濟學體系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開支

第一節 論國防開支

第二節 論司法開支

第三節 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的開支

第四節 論維護君主尊嚴的開支

本章結論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一節 專屬於君主或國家的資金或收入來源

第二節 論賦稅

第三章 論公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