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飛彈防禦

國家飛彈防禦(NMD,英文全稱為NationalMissileDefense)是一個軍事戰略和聯合的反彈道飛彈系統用於在整個國家範圍抵擋外來的洲際彈道飛彈。這些入侵的飛彈可以被其他的飛彈,或者雷射所攔截。它們可以被攔截於發射點附近(爬升階段),飛行過程之中,或者是再入大氣層階段。
“國家飛彈防禦”NMD這一概念有多種解釋:

美國的YAL-1機載雷射系統是先發制人的上升段防禦主力美國的YAL-1機載雷射系統是先發制人的上升段防禦主力

通用解釋,但是目前不是主流:限於指美國1990年代研發的陸基全國反飛彈攔截系統.2002本系統改名為陸基中途防禦系統(GMD)降格為NMD的子系統之一,以區別其他同地位的防禦計畫,例如太空,海基,雷射...等.2006,本系統已經有有限防禦力.可以攔截小數量的核武洲際飛彈於中程階段,主要靠阿拉斯加的防禦基地發射攔截器.多數攔截器是和愛國者三型差不多的動能擊殺彈頭.
主流解釋:美國研發中的全面攔截防禦系統.正式開始於2002,包含各種層面和手段不只是陸基.完整NMD包含海基神盾艦攔截系統,太空星戰衛星,機載雷射,和高高度攔截器.NMD專案專門限定針對幾個威脅性國家來設計.不像是早期的戰略防禦先制計畫,它並不是一種厚實防禦去對抗高科技敵國(蘇聯)的大型進攻.但是本專案確實來自早期計畫的研發成果.
美蘇建造的任何規模防禦裝置,不論過去或現在.例如美國「哨兵專案」是1960年代計畫的防禦系統,但是從沒實行.後來哨兵專案又轉型成「安全盾專案」,但它不是全國性防禦.蘇聯發展的A-135防禦系統現在還在莫斯科周圍運作,但也不是全國性防禦.
任何國家建造的任何規模防禦裝置.例如以色列目前可以部分防禦中短程飛彈的箭頭飛彈系統,或是一些國家的機動式愛國者飛彈系統.
所有系統都是為了在高強度軍事環境下優先防守核子飛彈來襲。

神盾戰鬥系統和標準三型飛彈是海基防禦主力神盾戰鬥系統和標準三型飛彈是海基防禦主力

目錄

1近期專案
1.1美國概況
1.2日本概況
1.3全球概況
2技術批評
3參考資料
4外部連結
近期專案
美國概況
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NMD的任務改為防止美國遭受流氓國家的核武敲詐和核彈恐怖主義.但是該系統的有效性和一些目標前提假設是被受爭論的.在柯林頓執政時期陸續進行了一些測試但是並沒有增加預算.柯林頓曾於2000年9月5日公開支持本系統.他說"該系統如果完美運作,可以讓我們在複雜的全球維和行動中有額外的戰略空間."
目前的NMD主要由陸基攔截器和阿拉斯加的雷達站組成,目標是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飛彈.少數的攔截器在2006年上線運作(10具左右).中程計畫中後續將有更多SM-4型飛彈攔截器在海軍船艦上配備;還有上升段先發制人的攔截器機載雷射也將在不久後上線加入系統.

陸基攔截器是中程防禦主力(2001年12月3日,從瓜加林環礁馬克島發射的一個載具帶著大氣層外殺傷彈頭,攔截一個中太平洋彈道飛彈靶彈)陸基攔截器是中程防禦主力(2001年12月3日,從瓜加林環礁馬克島發射的一個載具帶著大氣層外殺傷彈頭,攔截一個中太平洋彈道飛彈靶彈)

美國NMD分三階段部署.第一階段將達成能力1(C1)等級,可以攔截任何方向來襲美國的五枚傳統無反制彈頭.近日更升級成100個攔截器可以攔截十個彈頭.雷達也升級完成以早期偵測來自北韓的飛彈,攔截器和雷達都部署在阿拉斯加.
第二階段將達成C2能力可以攔下有反制能力的彈頭.部署更多雷達和攔截器,和專屬追蹤飛彈的人造衛星.
第三C3階段能力可以攔下複合反制的彈頭.再加上更多更多雷達和攔截器,還要建造第二攔截基地,總計超過200枚攔截器.雖然目前只計畫到C3階段,但是系統設計允許C3之後還能繼續升級提升.五角大廈計畫中未來NMD還能整合超過百枚的海軍艦上海基攔截飛彈(多數部署於神盾艦上)納入NMD大系統之下.
日本概況
2007年3月30日,日本航空自衛隊防空飛彈部隊開始在埼玉縣狹山市的入間基地部署愛國者3型飛彈,意味著日本開始正式部署本國飛彈防禦系統。
全球概況
2002年10月14日,一枚陸基攔截飛彈從RonaldReagan防禦基地發射到太平洋上空225km處摧毀一枚練習彈頭.測試目標包含三個誘餌彈
2002年12月16日,布希總統簽署國家安全綱領23號大致上訂定了2004年要啟用一個可運作的防禦系統.幾天後美國提出要求英國和丹麥所使用位於英國Fylingdales和格陵蘭thule兩處的設施加入NMD專案.這個從2004年到2009年的專案預算$530億美金,是五角大廈最高額的單一預算.

愛國者三型是近程最後防禦手段愛國者三型是近程最後防禦手段

2002年之後,美國開始和波蘭及其他歐洲國家商量建立泛歐洲的飛彈攔截系統之可能性.建立一座類似美國阿拉斯加的防禦攔截基地可以保護美國和歐洲不受中東、北非的流氓國家攻擊.波蘭內閣首長KazimierzMarcinkiewicz在2005年11月發表談話他願意公開討論將該基地設在波蘭的可行性.
2002年,現有NMD改名為陸基中途防禦系統(GMD)專案,以分辨它和其他飛彈防禦計畫的不同處,例如太空衛星攔截,海基攔截,上升段攔截、重返段攔截等諸多方案。
2004年7月22日,第一具陸基攔截系統部署於阿拉斯加Ft.Greely,(63°57′14″N145°44′06″W/63.954°N145.735°W/63.954;-145.735).2004年底為止已經部署六枚還有兩枚於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在Ft.Greely於2005又加裝了兩枚.本系統已經可以提供基礎防禦能力.
2004年12月15日,馬紹爾群島舉行的攔截測試失敗,因為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的攔截器發射後16分鐘出現異常運動.
五角大廈發言人LarryDiRita於2005年1月13日五角大廈記者會上說"我不認為宣告系統可以運作就是目標達成.我只是說初步運作能力的目標已經在2004年底達成".總之,最大的問題是資金"有一些部分已經可以運作但是有一些部分還不行,如果國會更關注和給更多資金於本專案,它將會相對上更快運作."
2005年1月18日,美國戰略指揮部指揮官督導設立「整體飛彈防禦聯合機制指揮部.JFCCIMD」,一但該機構啟動,將推動發展科技和能力進行全球飛彈防衛和支援.
2005年2月14日,其他測試失敗的攔截發射都是因為瓜加林環礁的地面支援設施故障導致.不是攔截器飛彈本身原因
美國國防部飛彈防衛處logo.
飛彈防衛處轄下神盾系統Logo.2005年2月24日,飛彈防衛處測試神盾系統海基攔截效能,成功攔截靶彈.這是首次標準三型飛彈(SM-3)攔截器成功運作也是第五次神盾系統實測成功.在2005年11月10日USSLakeErie(CG-70)號軍艦偵測追蹤並攔截到一枚兩節式靶彈,於該彈發射後兩分鐘.
2006年9月1日,陸基中途防禦系統測試成功.一枚攔截器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攔截從阿拉斯加發射的靶彈,地面支援人員都在科羅拉多泉進行操作.本測試後飛彈防衛處指導官TreyObering將軍說"我們已經可以進行長程飛彈防禦系統的全程測試."本次目標彈沒有任何誘餌或是反制裝備.
海基X頻雷達系統已經開始部署於若干船艦.
2007年2月24日,經濟學人雜誌報告美國駐北約代表VictoriaNuland,已經開始在北約中商量許多歐洲防禦基地的可能地點.她也確認此點“美國已經和英國商量未來關於此系統參與.”
在2007年2月份美國開始接觸波蘭和捷克商量設立陸基中程飛彈防禦基地於這些國家的可能.根據捷克官方報告(將近67%捷克民眾不同意)建立飛彈防禦雷達以支援將要建在波蘭的飛彈防禦基地.該基地主要是為了歐洲防禦來自伊朗的長程飛彈.
2008年2月23日,美國成功擊落一枚衛星(演習)
此處的Ustka-Wicko波蘭陸軍基地可能提供給美國設立攔截設施.作為歐洲防禦計畫一環.這和俄羅斯宣布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有關.
技術批評
有許多關於技術上的可行性批評一直存在,特別是該系統到底有沒有用這一根本問題.
2000年4月一場科學家和安全事務室聯合研討會,在麻塞諸塞州科技學會議場下了結論“任何有能力製造彈道飛彈的國家都有相對應的能力輕易反制NMD系統使其無效.”反剋手段包括使用生化武器,鋁質氣球誘標偽裝成大量假彈頭,和冷卻彈頭溫度使擊殺載具在最後階段偵測不到.
2004年4月,整體會計辦公室提出報告“飛彈防禦局MDA提不出針對一些批評的有效解釋—尤其是在敵對目標使用誘標反制時如何應對.”並建議“美國國防部應該要全面測試每一個攔截階段的細節”但是國防部回答“在生產全尺寸產品前並沒有必要一定採行全操作測試.”
支持論者表示沒必要花心力去關注分辨氣球誘標和假彈頭問題,因為許多批評者所謂的“簡單”反制措施事實上要實現改裝於現有飛彈上還是很難,而且防禦科技一直進步很快就能防禦它們.飛彈防禦局(MDA)說誘餌辨別科技可以分類並找出移動方式最像真彈頭的物體;而且終端攔截能力可以使所有中程施放的誘餌都失去意義.2002夏季MDA停止對外界提供防禦細節並拒絕回答一切關於誘餌的技術問題.
2003年7月的一場美國物理學會研討會(APS)專注探討於上升階段攔截飛彈,這依然是目前NMD系統並不考慮的部分.
研討會發現也許可能建造一種小系統引爆洲際飛彈的液體燃料槽於上升階段.甚至可以打掉一些伊朗發射的固體燃料飛彈,但是不能防禦北韓的固體燃料飛彈,因為受限於地理距離因素.不論如何,這還是透露了固體燃料飛彈很難在上升階段攔截.
如使用衛星軌道武器攔截上升段的北韓和伊朗固體燃料飛彈至少要1,600個衛星攔截器才能構成防禦網.攔截液體燃料飛彈也要700個攔截器.如果考慮到命中率問題,至少用兩個攔截器攔一個飛彈,則需要更多衛星.
目前美國唯一在近未來會使用的上升段攔截系統只有機載雷射(ABL)或是其他動能攔截器.研究發現ABL有能力在300km射程攔截固體燃料飛彈和600km射程攔截液體燃料飛彈.
美聯社報導中不看好目前的中程NMD系統,它將在美國日後上升段攔截系統研發完成後被停用,因為它有許多重大科技問題無法解決.此外也有許多反彈道飛彈文章在討論關於類似NMD這類系統的可行性.
參考資料
EnricoFELS,WilltheEaglestrangletheDragon?AnAssessmentoftheU.S.ChallengestowardsChina'sNuclearDeterrence,TrendsEastAsiaAnalysisNo.20,(February2008).
JackMendelsohn,Anditstillwon'twork,BulletinoftheAtomicScientists,Vol.55,No.4(1999).
ReportoftheAPSStudyGrouponBoost-PhaseinterceptSystemsforNationalMissileDefense-2003-07-15
^馮武勇,日本動手部署本國飛彈防禦系統,新華網
^USDepartmentofDefense.MISSILEINTERCEPTTESTSUCCESSFUL.2002-10-14.
^FederationofAmericanScientists.NationalSecurityPresidentialDirective23.2002-12-16.
^BBC.USconsidersPolishmissilebase.2005-11-17
^MissileDefenseAgency.MissileDefenseFlightTestConducted.(PDF).2005-02-14.
^MissileDefenseAgency.AegisballisticMissileDefenseFlightTestSuccessful.(PDF).2005-02-24.
^美國國防部.DoDNewsbriefingwithLt.Gen.Oberingfromthepentagon.2006-09-01.
^防衛資訊中心陸基中程防衛系統空中測試(GMD),June18,2007.(PDF).
^UPIviaSpaceDaily.Analysis:MissileDefenseSemantics.2005-01-17.
^MissiledefencesystemsBombsburstinginair.TheEconomist.February2007(24February2007)[2007-02-24].
^CitizensonU.S.Anti-MissileRadarBaseinCzechRepublic[1]
^CenterforSecurityStudies(CSS),ETHZurich"USMissileDefense:AStrategicChallengeforEurope",DanielMöckli,CSSAnalysesinSecurityPolicyno.12,April2007
^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MITSecurityStudiesProgram.countermeasures:ATechnicalEvaluationoftheOperationalEffectivenessofthePlannedU.S.NationalMissileDefenseSystem(ExecutiveSummaryandfulltext)(PDF).UCS-MITStudy,A.M.Sessler(ChairoftheStudyGroup),J.M.Cornwall,R.Dietz,S.A.fetter,S.Frankel,R.L.Garwin,K.Gottfried,L.Gronlund,G.N.Lewis,T.A.Postol,andD.C.Wright,April2000.
^別高估NMD:一般的低度科技反抗手段就能騙過它,RichardGarwin,LisbethGronlund和GeorgeLewis,國防新聞,2000年7月10日,p.15
^GeneralAccountingOfficereportGAO-04-409MissileDefense:ActionsareNeededtoEnhanceTestingandAccountability(PDF)
^CountermeasureDoubletalk/UCSOverstatesEaseofDefeatingMissileDefenseScottMcMahon,StanleyOrman,andRichardSpeier,DefenseNews,June19,2000p.19.
^MissileDefenseAgencyStatementofLieutenantGeneralRonaldT.Kadish,USAFDirector,BallisticMissileDefenseOrganizationBeforetheHousesubcommitteeonNationalSecurity,VeteransAffairs,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CommitteeonGovernmentReform,September8,2000"NMDCounterCountermeasures"section
^CenterforDefenseInformationIFT-9:AquestionableSuccessForMissileDefense.WeeklyDefenseMonitor,Volume6,Issue#36October24,2002.
^AmericanPhysicalSociety.ReportoftheAmericanPhysicalSocietyStudyGrouponBoost-PhaseInterceptSystemforNationalMissileDefense:ScientificandTechnicalIssues,Rev.Mod.Phys.76,S12004.DavidK.Barton,RogerFalcone,DanielKleppner,FrederickK.Lamb,MingK.Lau,HarveyL.Lynch,DavidMoncton,DavidMontague,DavidE.Mosher,WilliamPriedhorsky,MauryTigner,andDavidR.Vaughan.
^PhysicsTodaypublishedbytheAmericanPhysicalSociety.Boost-PhaseDefenseAgainst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s.January2004.
外部連結
MissileThreat.com-ClaremontInstitute’sBallisticMissileDefenseProject.
NationalMissileDefenseSystem-AshortcritiqueoftheNMDschemebyNoamChomsky(publishedintheAmericanProspect).
TheMilitarizationofScienceandSpace-CommentaryandanalysisbyNMDcriticNoamChomsky.
MissileDefence:HowandWhy-Ancriticalinter-activeintroductionbyYorkshireCND
HolesintheMissileShield-November2004ScientificAmericanarticlecriticizingNMD
FederationofAmericanScientists-websitewithextensivetechnicalinformationaboutNMD
JointAustralian-U.S.PressRelease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officially'signson'tomutualmissiledefencewith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TheHonourableAlexanderdowner,MPAustralianForeignMinister'spressreleaseonAustralia'sjoiningtheU.S.missiledefencesystem
ShortHistoryofSDIHistoryoftheStrategicDefenseInitiative(SDI),includingtheroleofTQMinitsdevelopme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