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簡介
國家攝影將業界資訊、器材、影賽以及城市形象和全球頂尖攝影大師進行重點 推薦和傳播,立足影像價值,打造成為世界各個國家人文、地理以及攝影學術交流的廣闊平台。
國家攝影產業覆蓋網際網路影像(社交及移動互聯)、攝影裝備產業 (國攝產品鏈)、影像金融 (圖片銀行、圖片交易所、攝影錢包、國攝聯名銀行卡、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國攝商城)、影像文化(攝影博物館)、旅遊地產、攝影旅遊、攝影培訓等多個領域。
國家攝影用影像的力量倡導低碳環保、宣揚低碳生活、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地球家園,與保護地球行動組織等20多個國家的環保機構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已經在國際上建立了健康的品牌形象和極強的影響力。
國家攝影定位:立足攝影傳統行業,融合了網際網路和金融服務模式,打造集網際網路金融、圖片金融、攝影產業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網站構成
國家攝影由十大中心組成,分別是:全球圖片評估中心、全球圖片拍賣中心、全球圖片交易中心、全球圖片收藏中心、全球圖片素材中心、國際攝影交流中心、國家攝影會員註冊中心、國家攝影師培訓中心、中國高校攝影聯盟、搜圖世界。
國攝商城
商城介紹
國攝商城作為國家攝影旗下高端攝影服務類商城,為攝影愛好者提供6大類的商品 選擇。品類包括:攝影服裝、攝影背包、存儲設備、戶外裝備、相機配件及相機清潔用品。
主要產品
國攝商城品類繁多,能滿足不同攝影愛好者的購買需求,國攝商城現主要產品有:國家攝影攝影馬甲、國家攝影攝影T恤、國家攝影高級拉桿箱、國家攝影單肩攝影包、國家攝影攝影胸包、國家攝影雙肩背、國家攝影三瓣摺疊平沿帽、國家攝影抓絨帽、國家攝影戶外圍巾、國家攝影抓絨圍巾、國家攝影相機防護、國家攝影防寒罩防雨罩、國家攝影限量隨身碟、國家攝影限量背帶
國家攝影Q系列攝影包
國家攝影Q系列攝影包屬於專業級滾輪拉桿箱,採用黑色為主色調,整體造型為長方形,其表面採用了杜邦168D面料和頭層小牛皮精加工而成。
國家攝影Q系列攝影包不僅具備防水、防震、耐遠途託運等專業特性,還融入了巧妙的細節設計,兼具了手提、拉桿以及背負三種方式,不管在任何自然條件下都能夠輕鬆攜帶,為您心愛的攝影器材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細心呵護。
國家攝影Q系列攝影包的整體尺寸和普通的行李箱並無太大區別,裸箱重量為4.8kg,整體的重量也還算控制的不錯。箱體尺寸為1000px×825px×1450px,並不算太大,不過也不算小。整體尺寸符合航空行李標準(長度不超過45英寸/114.3厘米),可以帶上客艙,放在座位頭頂上的行李架內,就是俗稱的登機箱,也是專為經常旅行工作的專業攝影師而設計的產品。
國家攝影Q系列攝影包配件均採用YKK與UTX品牌扣具,這樣的材質具備極佳的防水防潮效果,材質結實耐用,精密的加工工藝,使它具有卓越的品質和防護性,而我們發現,這款產品在外觀的很多地方(主要是四邊角的受力面)都採用了加固型的設計,想必能夠經受一般的重物衝擊或者摔打,給貴重器材最高級別的呵護。攝影包內可放置多種機身、鏡頭及配件,存取方便,可適合於長時間戶外使用!因為很多人使用拉桿箱出去旅遊,很多人都會攜帶攜帶電腦。既然是可以帶上飛機的旅行箱,那么就必須考慮到跟飛行相關的設計以及過程。而實際上,它將電腦存儲艙設計了正面的上部夾層。這樣在安檢時,可以方便、快速地將筆記本取出供安全人員單獨檢查。
國家攝影Q系列攝影包的攜帶方式兼具了手提、拉桿以及背負三種方式,而且細節設計巧妙。很多人會說,這不是一款拉桿箱嗎?怎么沒有看到拉桿?!實際上它的拉桿採用了內藏式設計,拉開拉鏈才能看到收納在裡面的拉桿把手。這樣的設計不僅讓整個拉桿箱整體感更為強烈,而且也能避免拉桿沾水將手污損。值得一提的是,拉桿把手用巨大的橡膠層包裹,無論是左手還是右手、正手或者反手操作,手感都還不錯!肩帶平常不用時,可以收藏起來,用的時候,拉開收藏的拉鏈就可以使用。側面配備安全鎖,給器材提供可靠的防護。內倉的超大容量,能夠滿足用戶攜帶大量專業器材。可以附身攜帶登機,是優質行李箱與實用移動工作室的融合體。功能全面,能全方位滿足攝影愛好者外出露營、採風等各種專業需求。
相關信息
國攝商城是國家攝影2014年斥巨資打造的網上購物商城,國攝商城作為國家攝影旗下高端攝影服務類商城,與其他商城最大不同在於國攝商城為國家攝影會員量身定製了數項獨享權益:國家攝影會員不但可以尊享會員價購買國攝商城產品,還可以用會員積分換購國攝產品,國攝商城也逐漸成為攝影人信賴的金像品質。
微攝
微攝是國家攝影傾心打造的面向全球攝影人的移動網際網路交流平台,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第一影像門戶。這裡聚集了最龐大、最具時尚、最具活力的攝影愛好者;這裡融合了最實用的攝影技巧,最具個性的攝影作品,最前沿的攝影器材信息,最具特色的圖片交易體系。用手機創造價值,分享攝影帶來的財富。
主要業務
現國家攝影業務包括:攝影界信息發布、新聞報導、視覺推廣、行業發展推動、會員管理、活動賽事主辦、圖片交易、影像金融、景區投資、旅遊地產開發、攝影戶外裝備、個人視覺網路平台、圖片鑑定評估、圖片搜尋、攝影師經紀、模特經紀、城市形象推廣、視覺教育等。
部門
國家攝影建立在擁有雄厚實力的國際金融服務集團平台上,由品牌部、市場部、廣告部、策劃部、技術部、內容中心等部門構成,各類專業型人才百餘人,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保障與支持,國家攝影可謂是人才濟濟,品牌效應廣泛。
攝影聯盟
國家攝影於2010年9月創辦世界大學攝影聯盟,為全球大學生以及青年攝影愛好者打造了一個國際化的攝影交流平台。中國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百餘所高等學府加入到攝影聯盟當中,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大學入駐工作也正在進行,協會為豐富大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提高大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促進世界各國青年人的攝影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保護地球
我們在行動
2009年-2011年,國家攝影舉辦的“保護地球,我們在行動” 大型低碳攝影活動取得了非常高的社會評價,國家攝影特邀攝影師肩負使命,先後跨越了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極洲7個大洲,遍訪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相機記錄了反映全球環境、金融、經濟、能源和人文的近6萬張圖片,攝影作品先後在國家各部委、高校、企業單位巡迴展出,活動得到了來自世界數幾十個國家和組織的高度關注,更加受到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和來自歐洲國家領導人以及國際友人的讚賞。
國家攝影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影像類專業網站,在引領攝影界發展方向, 培養攝影大師,培育攝影資本市場,規範攝影作品的評估體系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重要活動
首屆版主見面會暨模特攝影盛典
國家攝影首屆版主見面會暨模特攝影盛典2011年9月10日--11日分別在北京鐵道大廈和世界公園隆重舉行,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張桐勝、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將軍於慶田、國際金融服務集團主席何世紅、中國攝影報副總編輯柴選、中國攝影年鑑總編劉青、亞洲金控(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金融網副總裁何艷清、著名律師徐陽和國家攝影網來自全國各地的部分首批版主、首席評論員、指導專家60多人出席和參加了此次見面會。
版主見面會有亞洲金控(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金融網副總裁何艷清主持,國際金融服務集團主席何世紅先生向會員致辭。何世紅在致辭中說: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家攝影網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前來出席和參加國家攝影網首屆全國版主見面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最真誠的感謝!
國家攝影網創辦於2009年,由總部設在香港的國際金融服務集團和國家攝影師協會主辦,亞洲金控(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協辦控股的專業攝影平台。目標是要打造成為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以網上交流、圖片交易、器材評測、攝影培訓、攝影旅遊、攝影商城等為主體的攝影產業聯盟。用金融資本來啟動攝影產業,發展攝影經濟,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為繁榮和發展攝影事業而探索新路。
圖片是人們直接了解世界的視窗,好的圖片能夠給人們帶來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求。圖片對淨化人們心靈、提升藝術欣賞、提高生活品質、加強道德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元素。所以,一切攝影人是這些美好事物的創造者、引領者、踐行者和自覺行動者,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大使,歷史賦予了我們責任,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在不斷地創造著新的歷史。
今天,我們在這裡相聚,就是要研究這些問題,交流思想心得,探討如何辦好國家攝影這個平台,如何更好地為廣大攝影人以及社會服務。今天參加會議的大多都是來自國家攝影首批全國各地的版主,將就如何辦好國家攝影網展開熱烈的研討,並就網站論壇管理工作出謀劃策。相信通過這樣的智慧交流,國家攝影網一定會健康、快速成長。
朋友們,我們今天能夠相聚在一起,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責任。因為攝影,我們有了共同的追求;因為攝影,我們成了朋友。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為攝影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張桐勝在講話中說:今天能夠看到國家攝影網來自全國的版主在這裡共同研究探討網站發展工作,我代表中國攝影家協會表示祝賀,作為一家專業的攝影網站,國家攝影網一開始就走的很獨特,用金融資本來推到攝影產業發展,這是國家攝影網的最大優勢,相信國家攝影網會越辦越好。
中國攝影報副總編輯柴選說,國家攝影網的發展十分迅速,在業內已經具有了強大的影響力,中國攝影報一直以來始終關注國家攝影網的發展,希望我們兩個媒體能夠強強聯合,為推到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而努力。
會後,全體版主參加了版主工作會議。就《國家攝影版主管理辦法》、《國家攝影版主服務規則》、《國家攝影版主資格任用、解聘標準及辦法》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並形成了暫行管理制度。
11日,全體參加會議的版主在世界公園參加了模特攝影盛典。
七大洲低碳環保行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筆下的那個世外桃源,始終都是人們對自然生活的美好嚮往。然而在現實中,這樣清新的圖景卻離我們愈加遙遠。隨著社會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工業文明正肆意攫取與破壞和諧的自然生態,地球家園逐漸變得千瘡百孔。而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更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蟄伏在我們周圍。
拯救地球刻不容緩
作為一個大國普通企業家的使命感,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國家攝影主席何世紅開始身體力行,開始了艱難的“低碳長征”。他用穿洲越海的綠色行動,向全世界呼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並時刻以質樸的感恩心態,以及溫暖的慈善舉動向人們傳遞著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
何世紅七大洲低碳行的初衷就是要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從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0月1日,何世紅的身影一路不停歇,從北京到歐洲,從大洋洲到北美洲,從亞洲到非洲,他帶回了自己拍攝的5萬多張珍貴的資料圖片,已經引起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家的高度關注。
何世紅的綠色之行遍及五大洲76個國家96座城市。他從北京開始出發,先後穿越了亞洲大陸、歐洲大陸、澳洲大陸、美洲大陸、非洲大陸;先後飛越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先後穿越了黃海、東海、渤海、地中海、黑海、裏海、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阿拉伯海、紅海;先後穿越了長江、雅魯藏布江;先後穿越了黃河、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塞納河、台伯河、印度河、湄公河、鄂畢河、勒拿河、第聶伯河、布里斯班河、尼羅河、剛果河;先後穿越了青藏高原、雲貴高原、西伯利亞高原;先後穿越了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庇里牛斯-珀杜山脈、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山脈、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澳大利亞雪山山脈;先後穿越了亞洲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大洋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山、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先後穿越了歐洲著名的山峰勃朗峰、少女峰、馬特洪峰、雪朗峰;先後穿越了世界著名的沙漠騰格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先後拜客了四大文明古國……
剛剛回國的何世紅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被非洲烈日曬得黝黑的他,再次帶領我們循著他的足跡重溫了這一壯舉。
讓綠色理念直抵人心
未來30年,中國將真正向著未來的超級大國轉型。毫無疑問,在這樣一個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也是中國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的時代。作為中國企業家,就要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經濟潮流之中。
“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宣傳低碳概念,讓世人明白低碳對各個國家的好處、對人類的好處、對每一個人的好處,讓這種觀念真正地深入人心。”何世紅這樣闡述此次全球綠色行的初衷。
記者了解到,由亞洲金控(AFHG)提供全程贊助,國家攝影、中國金融網等大型網站聯合推出的“保護地球,我們在行動!——中國金融家與企業家環球綠色行”公益活動,旨在呼籲人類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家園,並以感恩之心善待自然、善待社會,構建和諧生態環境的價值觀傳播方式。
何世紅對記者表示,每天生活在北京,總感覺很不舒服,即使坐在辦公室里,每日也從生活的空間裡吸入了大量受污染的空氣。“為什麼我們節假日開車去郊外,會感覺空氣非常新鮮,而回來之後就感覺非常不舒服?這就是環境對人身體的影響,它繼而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善於知微見著的何世紅意識到,城市發展得越大,污染源就越豐富,人的生存壓力隨之增大。首先是汽車尾氣的污染,這是每個國家都存在的問題;其次是水源污染,當別的國家都在喝直飲水的時候,我們還在擔心自己所喝的水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
“想著這些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好像每天把你扔進了一個非常大的污染車間,長此以往,將會逼得你無法生存。”何世紅說,“作為每一個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必須在降低排污方面做大量工作。”
2009年11月25日,哥本哈根會議之後,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並以此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對此,何世紅評價,中國政府的表態不僅為應對氣候變化樹立了榜樣,同時顯現出新興大國致力於低碳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他說,低碳是“後危機時代”實體經濟的方向與出路,儘管我們面臨著如何將碳減排壓力轉化為經濟成長動力的艱巨使命,儘管低碳之路荊棘密布,但作為有責任感的國度,我們無怨無悔。
低碳意識體現企業責任
何世紅找到了答案: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當人們評價一個企業是否是優秀企業的時候,始終不可迴避的是,你是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你的社會形象、社會責任,包括你在環境保護中的責任,是否在企業活動中得以體現。
“雖然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世界,但一個人的行動卻能夠向更多人傳遞力量和信念。當其他人也受此感染繼續傳遞的時候,大家就編織起力量的紐帶。當每一個人都想著去改變的時候,這個環境終究會發生改變。”何世紅說,這就是他穿洲越海的力量和信念。
他還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已從國際關係、國際舞台的邊緣走到國際舞台的“中心”,這同樣需要有更多的中國聲音在全世界傳遞。後危機時代的全球格局之下,如何讓中國的話語權去影響世界,是每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中國公民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企業家正是這種責任感的踐行者。
“當你邁出第一步,你會有這種感覺,一定要堅持下去,縱有千難萬險,也要向全世界去倡導我們的低碳理念。我們需要堅定的行動,需要藉助我們史無前例的行動儘可能地讓這種理念去無限延伸。”
何世紅直言,此次全球綠色行之前,曾經困惑於中國企業家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和形式走向世界,特別是在低碳經濟撲面而來的碳金融時代,如何承擔起傳播主流價值觀的歷史責任。
如今,何世紅找到了答案:“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經濟再騰飛寄望低碳金融
低碳經濟的實現,可以配合中國目前形勢來進行,特別是中國當前的“雙翼合作”局面:一是和歐洲合作,另一個是和非洲合作。中國崛起後,屹立於大國之林,這兩大戰略要重視並大力推進,這也是配合國家戰略的必要舉措
穿洲越海歸來後的何世紅有一個很深的感觸,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地區,其文明程度、人的認識和修養就越高。反之,經濟越落後、信息越閉塞的地方,人的文明程度和認識就越低。因此,何世紅意識到,只有重新改善世界對“經濟驅動”的理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低碳發展的核心問題。
何世紅去過中國一些偏遠地方的中小企業,他發現大部分只是在為生計掙扎,根本無法充分意識到發展綠色經濟、降低污染的重要性。所以,這些企業即使有監管部門的環境監督,但仍會為了一己之利,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生存與發展。這種發展顯然是有害的。
何世紅覺得根除這種經濟惡性循環,需要從源頭上切除這種污染的可能性。因此,“除了向個人宣揚環保理念外,我還要向企業和金融機構來宣傳環保理念,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將低碳經濟延伸到金融領域。”何世紅坦言。
在何世紅看來,要樹立示範效應。首先金融機構要從信貸角度對低碳經濟企業、低能耗企業給予支持與傾斜,讓這些彰顯持續生命力的企業有更便捷和暢通的渠道獲得貸款。比如國內的興業銀行打出“綠色銀行”牌,以支持低碳經濟企業為主,並且已經付諸實施。
其次,企業自身也要有向低碳經濟領域發展的意識和行動,多多上馬低能耗項目,並約束企業自身節能減排。低碳型的企業才是長久的企業,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是中國政府認可和喜歡的企業,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是對國民和經濟負責的企業。
“只有企業和金融機構雙雙行動起來,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才能達到二者雙贏,從而為全社會帶來共贏。”何世紅總結道。
“當然,無論是企業還是金融機構,畢竟都是社會的大細胞,個人才是社會的微小細胞,而社會的一點點進步和改善都需要依靠著微小的細胞力量。試想,如果國民並沒有降低能耗的意識和素質,企業做得再好也是枉然,金融機構再傾斜也是白費功夫。”
因此,何世紅正是試圖藉此次全球綠色行來宣傳這一觀點——提高國民降低能耗的意識和素質。對此,何世紅的建議是,首先要提高認識,每一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只有你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時候,才會對別人負責,才會在行事時候時刻提醒自己保護環境。比如,我手裡提一個垃圾袋,不能隨便扔,而要把垃圾送到垃圾分類的地方去。“自己多做一些保護環境的事,也有能力和勇氣去抵制、阻止破壞環境的人和行為。”
換而言之,就是要培育公民的自覺意識,讓每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過度破壞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和後果。自覺意識之後才是自覺行動,如果僅靠硬性的制度去約束和懲罰,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自覺意識的培養和樹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可以先從文明程度較高的地區去帶動文明程度低的地區,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去改善每一個人周圍的這種環境,慢慢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程度,我要從這個地方做起。”
慈善舉動呼籲珍愛地球
正如他穿越七大洲的全球綠色壯舉一樣,也是為了喚起國際社會和每一位公民對環境生態問題的真正關注
非洲如此,全球亦如此。長期的工業化發展早已使得惡劣環境隨處可見。從文明古國到現代城市,從雪山高地到濕地平原,從冰川極地到熱帶雨林
接受記者專訪的當天,何世紅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來自肯亞的信。黑色的墨水筆跡滲透出來自遙遠國度的感激:“我寫這封信是為了感謝您,還有和您一起去往Safari的朋友。感謝您為我做的一切……希望上帝保佑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因您的慷慨行為,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都十分感謝你,每天都會為你祈禱。”
落款人是Gabirel,這是何世紅在肯亞巧遇的一名司機,也是何世紅封存著一段非洲記憶。
在記者的好奇追問下,何世紅才透露出這樣一段往事:“在肯亞時,我偶然間聽到陪同我們在肯亞考察的司機講,維繫他家生活的惟一一頭奶牛在活了8年後死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動物物種豐富的非洲,奶牛卻異常昂貴,高達1000美元。司機說,一家11口兩年不吃不喝也買不起一頭奶牛。於是,我決定捐贈一頭奶牛給司機一家,還告訴他們,這是中國人民贈送的奶牛,希望他們每天喝牛奶的時候都會想到這是來自“中國的奶”,我把這頭牛命名為‘中國牛’。”
Gabirel的境遇只是一個貧苦的縮影,何世紅至今不能忘記非洲之行帶給他的震撼。在肯亞,他看到了破舊的茅舍和村莊,看到黑壓壓的非洲兒童狂奔在車輛後面乞討;他注意到,許多非洲兒童因為長時間無人照管、加之衛生條件惡劣,正掙扎於苦難的生命邊緣。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下談和諧生態,簡直是天方夜譚。”何世紅對記者感嘆,看到上面的一幕幕讓他有想哭的衝動,一股不言自明的酸楚湧上心頭。
何世紅出生在中國最偏遠、最不發達的農村,類似的苦難是他兒時所經歷的。在他看來,眼下的非洲,最需要的不僅是經濟援助,還需要精神和愛心支持。
“民間力量畢竟有限,此舉是為了喚起國際社會對非洲問題的真正關注。”何世紅說,“非洲的貧困如何能夠以簡單的捐助所能改變?近些年來,中國政府和企業都在非洲實施了大規模的援助計畫,為非洲的經濟起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但是,如何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才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深入到七大洲的城市之後、走遍各個鄉村、工廠、田間、河流、森林、冰川、雪地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到世界跳動的脈搏,感受人類文明發展的轟鳴聲。
“到華盛頓的街上看一看,街頭的水直接冒出來,只要嘴一張,水就進到你嘴裡來了。它的水經過了200多道工序過濾,可以保證人的身體健康。德國情況也是這樣。可我們喝的水才十幾道工序,你想想差距有多大?”
“走到威尼斯,看到這個昔日美麗無比的水城如今正浸泡在自己排放的污水中,這讓人痛心。”何世紅認為,這就需要大家行動起來,人人去監督,人人去改善,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把好發展低碳經濟這道關,從生活細節做起,並且走出北京、走出中國,走到每一個國家去宣揚我們的想法和理念,號召和培育人們珍愛地球環境的憂患意識,讓更多的人積極投身到保護地球環境的行動中去。
何世紅表示,“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在這場低碳經濟的革命浪潮中,中國和其他許多負責任的國家一樣,主動擔負起了這個關乎地球未來命運、關乎人類生存的大國責任。自己投身於這一偉大而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無疑是一個普通中國公民對世界和人類和平貢獻與感染的最好彰顯。
國家攝影大河先生高空挑戰世界最高塔
在澳門旅遊,旅遊塔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最深。占地面積13363平方米,塔高338米,總耗資10億元澳門幣,觀光主層離地223米高,是全球第十位及全亞洲第八位之最高獨立式觀光塔。塔內最高的觀光層遠眺四周,可飽覽50公里以內的風景。塔頂外1.8米寬、全程不設扶手的露天鋼架懸空環繞,只有高空挑戰者才敢於嘗試。
經澳門觀光塔管理機構同意,國家攝影主席大河(何世紅)先生於2015年4月24日分兩次登臨澳門最高塔——澳門旅遊塔,登上塔頂外圍高空拍攝澳門全景。這是大河先生繼紐西蘭、澳大利亞兩座高塔高空室外拍攝之後登上的第三座世界高塔,成為全球高塔高空室外拍攝挑戰的第一人。
此次國家攝影主席大河先生拍攝的澳門全景圖將展示在港中旅澳門維景酒店。同時, 此次拍攝的全部圖片已在微攝上授權發布並獲得全球100多萬攝影愛好者高度讚譽。
澳門旅遊塔,港澳地區習稱為觀光塔,從地面到它的最高點,總高度為338米,1109英尺(56層)。主觀光層位於離地面223米,732英尺高的位置。是全球獨立式觀光塔第十位的觀光塔,也是世界高塔聯盟的成員之一。
旅遊塔是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鴻燊先生建設,何先生能有這樣的構想,是源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其曾到紐西蘭前首都奧克蘭遊覽,對於市內的天空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回到澳門後決定要在澳門建設一座類似的高塔,故他邀請紐西蘭之著名建築師Gordon Moller來設計。澳門旅遊塔的建設工程於1998年展開,於2001年12月19日澳門主權移交兩周年日子前夕正式開幕。
觀光塔坐落於澳門觀光塔前地,地處澳門西灣的新填海區,除了屬觀光性質外,更是澳門的會展中心及娛樂消閒地點,可與大三巴牌坊齊名,而且亦成為澳門新一代的地標。除了作為旅遊景點外,澳門旅遊塔亦肩負起當地電訊與廣播傳播的任務。
觀光塔設有兩層觀光層,兩層鏇轉餐廳以及一層中防火層。地下屬澳門旅遊會展觀光中心,有一個詢問處,有很多學校或大商家也在觀光塔或附近放下招生與商品廣告;而地庫則是商店街、以及皇虎角子機娛樂中心;二樓屬劇院,名為旅遊塔戲院。塔中部分分為室外觀光廊、360°鏇轉餐廳、180°空中酒吧,58樓就是觀光主層。而在57樓就是聞名的“空中漫步”。在這裡可以遠眺澳門、珠海及部分香港離島的景觀。
在這座世界十大最高塔之一的澳門觀光塔上,國家攝影主席大河先生順利完成了人生中第三次挑戰世界十大最高塔室外拍攝項目,開啟了高空攝影第一人的“空中漫步”。澳門觀光塔總高338米,比奧克蘭SkyTow、巴黎艾菲爾鐵塔、悉尼AMPTower等名塔都要高。在233米的塔頂外圍, 只有1.8米寬、全程不設扶手的露天鋼架上繞圈步行,即不用扶手在距離地面200多米高的鋼架上繞塔步行。大河先生在驚心動魄的兩小時之內順利完成了此次驚險、刺激的高空室外的拍攝。贏得現場觀眾對於勇者的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