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轉發工信部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是國務院轉發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保監會聯合制定的政策性檔案。

國辦發〔2015 〕27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醫藥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保監會《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 —2020 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醫藥局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財政部

環境保護部 農業部 商務部 衛生計生委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林業局 保監會

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保護和發展中藥材,對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對於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加強中藥材保護、促進中藥產業科學發展,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形勢

(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具有紮實基礎。黨和國家一貫重視中藥材的保護和發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藥材生產研究套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50餘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200餘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養殖,基本滿足了中醫藥臨床用藥、中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具備有利條件。隨著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食品藥品安全特別是原料質量保障問題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中藥材在中醫藥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對中藥材資源保護和綠色生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現代農業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套用,為創新中藥材生產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中藥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中藥材保護和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由於土地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部分野生中藥材資源流失、枯竭,中藥材供應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藥材生產技術相對落後,重產量輕質量,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損害了中醫藥信譽。此外,中藥材生產經營管理較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價格起伏幅度過大,也阻礙了中藥產業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發展促保護、以保護謀發展,依靠科技支撐,科學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推動生產流通現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實現中藥材優質安全、供應充足、價格平穩,促進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整合社會資源,突出企業在中藥材保護和發展中的主體作用。發揮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2.堅持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大力推動傳統技術挖掘、科技創新和轉化套用,促進中藥材科學種植養殖,切實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減少對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依賴,實現中藥產業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3.堅持提高產量與提升質量相結合。強化質量優先意識,完善中藥材標準體系,提高中藥材生產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確保中藥材市場供應和質量。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基本完善,瀕危中藥材供需矛盾有效緩解,常用中藥材生產穩步發展;中藥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質量持續提高;中藥材現代生產流通體系初步建成,產品供應充足,市場價格穩定,中藥材保護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具體指標為:

——中藥材資源監測站點和技術信息服務網路覆蓋80%以上的縣級中藥材產區;

——100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野生中藥材實現種植養殖;

——種植養殖中藥材產量年均增長10%;

——中藥生產企業使用產地確定的中藥材原料比例達到50%,百強中藥生產企業主要中藥材原料基地化率達到60%;

——流通環節中藥材規範化集中倉儲率達到70%;

——100種中藥材質量標準顯著提高;

——全國中藥材質量監督抽檢覆蓋率達到100%。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

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在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基礎上,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建立全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網路。建立覆蓋全國中藥材主要產區的資源監測網路,掌握資源動態變化,及時提供預警信息。

建立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藥用動植物園、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保護藥用種質資源及生物多樣性。

專欄1: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專項

1.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推進31個省(區、市)約1000個縣的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啟動並完成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建立國家、省(區、市)、縣(市)三級中藥資源普查資料庫。

2.全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網路建設。每個省(區、市)建設2—3箇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站,逐步在資源集中的市(地)、縣(市)建設監測和信息服務站點。

3.全國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建設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區10個,藥用動植物園15個,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3個。原生境保護藥用物種5000種以上,遷地保護藥用物種6500種以上,離體保存藥用物種種質7000種、共10萬份。

(二)實施優質中藥材生產工程。

建設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重點針對資源緊缺、瀕危野生中藥材,按照相關物種採種規範,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

建設大宗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常用大宗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基地,鼓勵野生撫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設中藥材種植養殖生態基地,保障中成藥大品種和中藥飲片的原料供應。

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推廣使用優良品種,推動制訂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在適宜產區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種子種苗繁育,從源頭保證優質中藥材生產。

發展中藥材產區經濟。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鼓勵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產業鏈,開展趁鮮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藥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展中藥材綠色循環經濟。突出區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藥材。

專欄2: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專項

1.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建設100種中藥材野生撫育、野生變種植養殖基地,重點建設麝香、人參、羚羊角、川貝母、穿山甲、沉香、冬蟲夏草、石斛等瀕危稀缺中藥材基地。

2.大宗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中藥基本藥物、中藥注射劑、創新中藥、特色民族藥等方面100種常用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基地;結合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防沙治沙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建設50種中藥材生態基地。

3.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選用優良品種,建設50種中藥材種子種苗專業化、規模化繁育基地。

4.中藥材產區經濟發展。培育150家具有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試行)》(GAP)種植基地的中藥材產地初加工企業,培育50家中藥材產地精深加工企業。

(三)實施中藥材技術創新行動。

強化中藥材基礎研究。開展中藥材生長發育特性、藥效成分形成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聯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藥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藥材生產的基礎理論,指導中藥材科學生產。

繼承創新傳統中藥材生產技術。挖掘和繼承道地中藥材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結合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創新提升,形成優質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規範,加大在適宜地區推廣套用的力度。

突破瀕危稀缺中藥材繁育技術。綜合運用傳統繁育方法與現代生物技術,突破一批瀕危稀缺中藥材的繁育瓶頸,支撐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建設。

發展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技術。選育優良品種,研發病蟲草害綠色防治技術,發展中藥材精準作業、生態種植養殖、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加工等技術,提升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水平。

促進中藥材綜合開發利用。充分發揮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優勢,加強協同創新,積極開展中藥材功效的科學內涵研究,為開發相關健康產品提供技術支撐。

專欄3:中藥材技術創新重點

1.中藥材基礎研究。系統掌握50種中藥材生長發育特性和藥效成分形成規律,以及環境和投入品使用對中藥材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形成理論體系。

2.傳統中藥材生產技術繼承創新。建立100種道地中藥材種植養殖和產地加工標準化技術規範。

3.瀕危稀缺中藥材繁育技術突破。開發20種瀕危稀缺中藥材經濟適用、品質優良的大規模繁育技術。

4.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技術發展。選育100個優良中藥材品種,開發50種中藥材的病蟲草害綠色防治技術,突破人參、三七等中藥材的連作障礙,開發50項中藥材測土配方施肥、硫磺熏蒸替代、機械化生產加工技術。

(四)實施中藥材生產組織創新工程。

培育現代中藥材生產企業。支持發達地區資本、技術、市場等資源與中藥材產區自然稟賦、勞動力等優勢有機結合,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發展中藥材產業化生產經營,推動現代中藥材生產企業逐步成為市場供應主體。

推進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藥生產流通企業、中藥材生產企業強強聯合,因地制宜,共建跨省(區、市)的集中連片中藥材生產基地。

提高中藥材生產組織化水平。推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發展,實現中藥材從分散生產向組織化生產轉變。支持中藥企業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聯合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組織結構,提高產業化水平。

專欄4:中藥材生產組織創新專項

1.現代中藥材生產企業培育。培育發展5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現代中藥材生產骨幹企業,重點扶持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的現代中藥材生產領軍企業。

2.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建立50個跨省(區、市)的中藥材規模化共建共享基地。

(五)構建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

提高和完善中藥材標準。結合藥品標準提高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編制工作,規範中藥材名稱和基原,完善中藥材性狀、鑑別、檢查、含量測定等項目,建立較完善的中藥材外源性有害殘留物限量標準,健全以藥效為核心的中藥材質量整體控制模式,提升中藥材質量控制水平。

完善中藥材生產、經營質量管理規範。修訂《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試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提升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水平。嚴格實施《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提高中藥材經營、倉儲、養護、運輸等流通環節質量保障水平。

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建立中藥材從種植養殖、加工、收購、儲存、運輸、銷售到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推動中藥生產企業使用源頭明確的中藥材原料。

完善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藥品檢驗機構人才隊伍、設備、設施建設,加大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經銷的中藥材、中藥生產企業使用的原料中藥材、中藥飲片的抽樣檢驗力度,鼓勵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發展。

專欄5 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專項

1.中藥材標準提高和完善。制修訂120種中藥材國家標準;完善農藥、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檢測方法和指標,建立中藥材外源性有害物質殘留資料庫,建立50種藥食兩用中藥材的安全性質量控制標準;完成10種野生變種植養殖大宗中藥材的安全性和質量一致性評價。建設可供社會共享的國家中藥材標準信息化管理平台。

2.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常用大宗中藥材的全過程追溯體系。

3.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現有藥品檢驗機構的中藥材檢驗檢測能力,在中藥材主要產區和集散地重點支持建設20家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

(六)構建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

建設生產技術服務網路。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作用,依託科研機構,構建全國性中藥材生產技術服務網路,加強中藥材生產先進適用技術轉化和推廣套用,促進中藥材基地建設整體水平提高。

建設生產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全國性中藥材生產信息採集網路,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中藥材生產信息及趨勢預測,促進產需有效銜接,防止生產大起大落和價格暴漲暴跌。

加強中藥材供應保障。依託中藥生產流通企業和中藥材生產企業,完善國家中藥材應急儲備,確保應對重大災情、疫情及突發事件的用藥需求。

專欄6 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建設專項

1.中藥材生產技術服務網路建設。建設由1個國家級中心、50個區域中心、300個工作站組成的中藥材生產技術服務網路,推進技術共享。

2.中藥材生產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建設由1000個信息站點組成的中藥材生產信息服務網路。

3.中藥材供應保障。提高國家應急儲備能力,建立100種常用中藥材的國家儲備。

(七)構建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

完善中藥材流通行業規範。完善常用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建立中藥材包裝、倉儲、養護、運輸行業標準,為中藥材流通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建設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規劃和建設現代化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配套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及現代物流配送系統,引導產銷雙方無縫對接,推進中藥材流通體系標準化、現代化發展,初步形成從中藥材種植養殖到中藥材初加工、包裝、倉儲和運輸一體化的現代物流體系。

專欄7 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專項

1.完善中藥材流通行業規範。健全200種常用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建立包裝、倉儲、養護、運輸行業標準。

2.現代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在中藥材主要產區、專業市場及重要集散地,建設25個集初加工、包裝、倉儲、質量檢驗、追溯管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配送於一體的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開展社會化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

推動完善中藥材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瀕危野生中藥材資源管理,規範種植養殖中藥材的生產和使用。完善藥品註冊管理制度,中藥、天然藥物註冊應明確中藥材原料產地,使用瀕危野生中藥材的,必須評估其資源保障情況;鼓勵原料來源基地化,保障中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和中藥質量安全。

(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建立反映生產經營成本、市場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中藥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藥品集中採購評價指標和辦法,引導中藥生產企業建設優質中藥材原料生產基地。

(三)加強行業監管工作。

加強中藥材質量監管,規範中藥材種植養殖種源及過程管理。強化中藥材生產投入品管理,嚴禁濫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嚴厲打擊摻雜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為。維護中藥材流通秩序,加大力度查處中藥材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健全交易管理和質量管理機構,加強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嚴禁銷售假劣中藥材,建立長效追責制度。

(四)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對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強項目績效評價,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持作用。將中藥材生產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納入中央和地方相關支農政策支持範圍。鼓勵發展中藥材生產保險,構建市場化的中藥材生產風險分散和損失補償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的信貸投放,為集倉儲、貿易於一體的中藥材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

(五)加快專業人才培養。

加強基層中藥材生產流通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培養一支強有力的中藥材資源保護、種植養殖、加工、鑑定技術和信息服務隊伍。加強中藥材高層次和國際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鼓勵科技創業,推動中藥材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六)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樑紐帶和行業自律作用,宣傳貫徹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和標準,發布行業信息,推動企業合作,促進市場穩定,按規定開展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基地、道地中藥材基地和物流管理認證。弘揚中醫藥文化,提高優質中藥材的社會認知度,培育中藥材知名品牌,推動建立現代中藥材生產經營體系和服務網路。

(七)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溝通交流,做好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宣傳工作,按照國際公約主動開展和參與瀕危動植物、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合法利用藥用動植物資源,促進中藥材種植養殖。進一步開展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多方認可的中藥材標準,促進中藥材國際貿易便利化,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建立中藥材基地。

(八)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本規劃順利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