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盤

固態盤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稱作電子硬碟或者固態電子盤,是由控制單元和固態存儲單元(DRAM或FLASH晶片)組成的硬碟

簡介

簡介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其晶片的工作溫度範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也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存儲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片,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MSATA接口和CFast接口

主要分類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片)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基於快閃記憶體類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採用FLASH晶片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隨身碟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基於DRAM類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套用範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作業系統的檔案系統工具進行卷設定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接口用於連線主機或者伺服器。套用方

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DRAM固態硬碟屬於比較非主流的設備。

發展歷程

發展歷史

1956年,IBM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硬碟。

英特爾固態硬碟(8張)

1968年,IBM重新提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的可行性,奠定了硬碟發展方向。

1970年,StorageTek公司(Sun StorageTek)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碟驅動器。

1989年,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碟出現。

2006年3月,三星率先發布一款32GB容量的固態硬碟筆記本電腦,

2007年1月,SanDisk公司發布了1.8寸32GB固態硬碟產品,3月又發布了2.5寸32GB型號。

2007年6月,東芝推出了其第一款120GB固態硬碟筆記本電腦。

2008年9月,憶正MemoRight SSD的正式發布,標誌著著中國企業加速進軍固態硬碟行業。

2009年,SSD井噴式發展,各大廠商蜂擁而來,存儲虛擬化正式走入新階段。

2010年2月,鎂光發布了全球首款SATA 6Gbps接口固態硬碟,突破了SATAII接口300MB/s的讀寫速度。

2012年,蘋果公司在筆記本電腦上套用容量為512G的固態硬碟。

2012年7月 ,Goldendisk 深圳雲存科技推出全球第一款體積最小的CFast固態硬碟。

基本結構

基本結構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是固態硬碟的主要類別,其內部構造十分簡單,固態硬碟內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晶片,快取晶片(部分低端硬碟無快取晶片)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片。

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固態硬碟有LSISandForce、Indilinx、JMicron、Marvell、Goldendisk、Samsung以及Intel等多種主控晶片。主控晶片是固態硬碟的大腦,其作用一是合理調配數據在各個快閃記憶體晶片上的負荷,二則是承擔了整個數據中轉,連線快閃記憶體晶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間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數據處理能力、算法,對快閃記憶體晶片的讀取寫入控制上會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會導致固態硬碟產品在性能上差距高達數十倍。

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稱作電子硬碟或者固態電子盤,是由控制單元和固態存儲單元(DRAM或FLASH晶片)組成的硬碟。固態硬碟的接口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碟一致。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其晶片的工作溫度範圍很寬(-40~85℃)。目前廣泛套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目前由於成本較高,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固態硬碟的優點

固態硬碟與普通硬碟比較,擁有以下優點:

1. 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

2. 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延遲極小。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固態硬碟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對固定的讀取時間。由於定址時間與數據存儲位置無關,因此磁碟碎片不會影響讀取時間。

4.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寫入速度極快。

5. 無噪音。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裝有風扇,因此仍會產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7. 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衝擊、振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溫度範圍更大。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範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工作,一些工業級的固態硬碟還可在-40~85℃,甚至更大的溫度範圍下工作(e.g: Runcore軍工級產品溫度為-55~135℃)。

9. 低容量的固態硬碟比同容量硬碟體積小、重量輕。但這一優勢隨容量增大而逐漸減弱。直至256GB,固態硬碟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碟輕。

固態盤

固態盤是指價格波動小,交易量小,流動性差的股票。

這種股票穩定性好,具體一定程度的保值功能,但不易產生收益。

缺點

容量:固態硬碟最大容量僅為1.6TB(IBM公司已經開始測試容量為4TB的高速固態硬碟組),與傳統硬碟相差並不大,但相當價位時容量相差較大。

SATA固態硬碟,SSD固態硬碟

壽命限制: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隨著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檔案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個P/E能用20年,到那時候,固態硬碟早就被替換成更先進的設備了(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更多的操作是隨機寫,而不是連續寫,所以在使用壽命內,出現壞道的機率會更高)。另外,雖然固態硬碟的每個扇區可以重複擦寫100000次(SLC),但某些套用,如作業系統的LOG記錄等,可能會對某一扇區進行多次反覆讀寫,而這種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實際壽命還未經考驗。不過通過均衡算法對存儲單元的管理,其預期壽命會延長。SLC有10萬次的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只有可憐的500-1000次。

售價高:市場上的64GB 固態硬碟產品的價格大約在在400人民幣左右,而128GB的產品價格大約在800人民幣(2012年價格)左右。計算下來,每GB價格在5.5人民幣(2013年價格)左右,依然比傳統機械硬碟每 GB 0.3元人民幣(2013年價格)的價格高出了數倍。市場上128GB MLC(多層單元)固態硬碟,一般價格為750元(2013年)左右,部分較型號甚至達到900元左右.而這個價錢足夠買一個容量3TB的傳統硬碟了。128GB SLC(單層單元)固態硬碟價格則高達20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