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篇名:回顧
體裁:現代詩
作者:聞一多
作品原文
九年底清華生活,
回頭一看——
是秋夜裡一片沙漠,
卻露著一顆螢火,
越望越光明,
四圍是迷茫莫測的淒涼黑暗。
這是紅慘綠嬌的暮春時節:
如今到了荷池——
寂靜底重量正壓著池水
連麵皮也皺不動——
一片死靜!
忽地里靜靈退了,
鏡子碎了,
個個都喘氣了。
看!太陽底笑焰——一道金光,
濾過樹縫,灑在我額上,
如今羲和替我加冕了,
我是全宇宙底王!
作品賞析
人生是一條遙遠而淒迷的旅途,回顧是這旅途中的一次次小憩。它令疲憊的旅人回首來路時倍感自信,又使他們在瞻望未來時重新點燃希望。“回顧”是一次沉思,回顧是一種準備,它總結的是過去,但意義卻永遠指向明天。聞一多在《紅燭·雨夜篇》中的《回顧》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範例。
“九年底清華生活,/回頭一看——/是秋夜裡一片沙漠,”往事哪堪說,九年的昭華歲月,九年的春風秋露,留在年輕詩人心中的,只是一片秋夜般的清空和寒冷,只是一片沙漠似的貧瘠和荒蕪。旺盛的生命之力,宏偉的青春夢想和周圍死氣沉沉的世界勢必形成痛苦的牴牾,只“露著一顆螢火,/越望越光明,/四圍是迷茫莫測的淒涼黑暗。”如果說黑暗象徵著陰沉冷酷的現實,那么螢火則是詩人心靈中的一線光明,它隨著歲月的流駛而越燃越大,形成了無邊黑夜中一束小小的火花。“紅燭”時代的詩人雖然憎恨現實的黑暗和冷漠,但心湖中仍然蕩漾著光明的波浪,並非如後來的一池“死水”。因此;此時的他回首往事,雖有無限悵惘,但更多的仍是自豪和希望。於是第六句以後,詩人筆鋒陡轉,迅速從“淒涼黑暗”中跳出來,回到了寧靜中飽蘊生機的現實:“這是紅慘綠嬌的暮春時節:/如今到了荷池——/寂靜的重量正壓著池水/連麵皮也皺不動——/一片死靜!/”在無風天氣里寂靜的池水象被付予了人的精靈,它們忍受著外界的重負,連軀體也不得舒展一下。這不正是在現實中踟躕獨行的年輕詩人的自我形象么?表面平靜而實則蘊含著無限生機和力量的平凡景物經過詩人奇異想像的提升,立刻閃爍出詩意的光芒。積聚了多年力量的詩人,終於昂起頭熱情地呼喚了:“忽地里靜靈退了,/鏡子碎了,/個個都喘氣了。/看!太陽底笑焰——一道金光,/濾過樹縫,灑在我額上;/如今羲和替我加冕了,/我是全宇宙底王!”五四時代精神畢竟已耀然於天際,平庸而沉寂的現實再也不能維持現狀了。“太陽底笑焰——一道金光,”使我們很自然地想起本世紀二十年代初,那翱翔於中國天宇的普羅米修斯的精靈——民主、科學理想和衝破一切現有樊籬的高昂的鬥爭精神。正是在新的時代情緒的孕育下,詩人充沛的主題精神復活了,他面向整個社會、整個宇宙提出了挑戰:“如今羲和替我加冕了,/我是全宇宙底王!”這氣沖寰宇、震聾發聵的吶喊,穿過七十年歷史的沉滓,一直到今天仍能給我們以激昂奮進、慷慨奔放的強烈感受。全詩的情緒、格調經歷了一個明顯的跌宕,前半部如波瀾不驚的池水,後半部則如衝決險阻、驚濤拍岸的長江大河。詩人在全詩結尾處高昂的自我肯定,與同時代的《女神》那激情噴涌的吶喊、幾乎異曲同工。年輕的聞一多對《女神》的成就極為欽慕,曾要求國內的朋友在出版《紅燭》時,將版面和體式都印成和《女神》一樣。這一方面表現了年輕詩人與當時的新詩壇盟主一比高低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對《女神》的肯定和鍾愛。可以說,《女神》和《紅燭》都是“五四”時代催發的新生的嬰兒。它們雖風格各異,但卻都體現了“五四”青年踔厲風發、激昂奮進的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