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7.55平方公里,海拔1998米,年平均氣溫14.1 ℃,年降水量929.6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 煙、包穀、蠶豆、疏菜等農作物。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432畝(其中:田3454畝,地1978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56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畝,主要種植桃、梨、竹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8畝,其中:養殖面積108畝;其他面積5211.5畝。有粘土資源。農民收入主要二、三產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電視五通,有路燈。全村30戶飲用井水。有382戶 通電,有2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6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85 %、57.59%和69.9 %);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0戶(分別占總數的52.36%和49.74%)。
該村到牛欄江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3輛,拖拉機20輛,機車35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0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56畝,有效灌溉率為66.61%,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5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3畝。
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6.5萬元,占總收入的11.74%;畜牧業收入193 萬元,占總收入的6.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98頭,肉牛4頭,肉羊10頭);漁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0.14%;林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0.14%;第二、三產業收入2209.9元,占總收入的79.49%;工資性收入43萬元,占總收入的1.55%。農民人均純收入2895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4人(占勞動力的34.75%),在省內務工251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二、三產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主產業銷售總收入907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9.06%。目前正在發展蔬菜、花卉、養殖業等特色產業。擁有企業2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82戶,鄉村人口1461人,其中:男性721人,女性740人。其中:農業人口1421人,勞動力 731人,居住該村的村民以漢族為主,其中:回族5人,彝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7人,占人口總數的4.71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46人,參合率80.65%。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牛欄江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0戶,占農戶總數的39 .2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四營完小,中學生就讀於四營一中。該村距離國小0.5公里,距離中學0.7公里。義務教育 在校學生149人,其中:小學生115人,中學生34人。
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內重大事項決定、集體資產承包、各種補貼兌現情況、農村財務收支情況等等。 主要以貼上公告和出黑板報的方式進行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2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3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95萬元,有固定資產30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43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的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黨支部7個,共有黨員188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140人、女黨員48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等10人組成,下設四營、龍喜、丁官屯、中位、常李、新橋、黃泥屯等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138人。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產品結構單一,農田水利化程度不高。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努力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積極發展和最佳化農產品種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