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生態學實驗室

一、實驗室發展概況
1987年,四川大學生物系生態學專業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同年,在原動物專業和植物專業中的動物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土壤學和地質學等學科的人員、實驗室用房和儀器設備的基礎上籌備建立相應的生態學實驗室。實驗室成立之初,在第一理科樓5樓的實驗室和準備室用房總計50m2,原國家教委以新成立專業設專項補助設備費8萬元,購買了本科教學急需的721分光光度計、溶解氧測定儀、冰櫃、望遠鏡、幻燈機、投影機、計算機、印表機等。開出的實驗課程有《自然地理學實驗》、《生態學實驗》、《環境科學實驗》、《環境生物學大實驗》,以及生態專業三年級學生的《生產實習》,即野外生物學實習。
2000年10月生態學實驗室遷入生命科學大樓。
2003年底,生命科學學院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由HP伺服器、繪圖儀和20台HP台式機組成,由生態學實驗室代管。本試驗室為生態專業本科課程《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實驗條件,同時也為本科生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畢業論文提供了條件。
2004年,生態學專業根據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對人才的需求,把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定位於為與野生動植物保護有關的高校、研究單位和管理部門提供人才,於是需要添置野外的生物調查所需設備。
2006年5月,四川大學523實驗室建設為生態學實驗室提供了47萬元的經費,購置了全球定位系統等野外工作所需設備,保證了生態專業培養目標轉移隊儀器設備的需求。
二、實驗條件
現有751分光光度計、電冰櫃、培養箱、乾燥箱等,以及523實驗室建設項目購置的全球定位系統、自動氣象儀、數位相機、望遠鏡等。
生態學教學實驗室現有與細胞和遺傳學本科實驗室和共用實驗室一間,面積80m2,教師辦公室、研究生實驗室3間,面積75m2。
三、師資隊伍
生態學教學實驗室現有教授2人,博士研究生1人,講師1人,助教1人,高級實驗師1人。
四、承擔的教學任務情況
目前生態學實驗室開展的本科生實驗課有:生態學實驗,地學基礎實驗,環境生物學大實驗。同時負責全學院的野外實習。
五、主要成果
曾宗永教授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川西平原農田齧齒動物比較種群生態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教席”項目“黑竹溝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專題“王朗大熊貓種群和人為干擾”
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四川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的地理信息系統”
2004年曾宗永獲得國家教育部資助創建《生態學》精品課程。
歷屆實驗室主任情況
1987-1997年實驗室主任由土壤學教授趙仁昌擔任,1998年至今實驗室主任由生態學教研室主任生態學教授曾宗永兼任。
曾宗永,生態學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專業。曾在美國Arizona大學學習動物生態學和加拿大Concordia大學學習動物行為生態學。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齧齒動物生態學,主持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教席”項目進行生態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參加過國家科技部西南動植物資源資料庫系統的研究,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研究王朗大熊貓種群生態學,已在美國的Ecology,Journal of Mammalogy,中國獸類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了動物學和生態學論文30餘篇。主講課程有動物行為生態學、普通生態學、生物地理學、進化生物學等。
趙仁昌:土壤學教授。畢業於四川農學院土壤學專業。主要從事土壤學的教學科研,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及專著20餘篇。主講過《土壤學》、《自然地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