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從1989年開始,呂楠用15年的時間完成了他恢宏如史詩般的“三部曲”——《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在路上——中國天主教》和《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等三個系列作品。這三部作品“仿佛象徵了人類今天的精神狀況,象徵了呂楠期望的人類偉大精神的復歸”(栗憲庭語)。1996年至2004年,呂楠獨自在西藏拍攝了他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七年時間,他幾乎每年都有至少一半的時間生活在西藏,最多的一次,他曾經連續在西藏工作達9個月之久。完整的秋收,他就拍了4次,春播他拍了2次;在他拍攝的40多個村子中,每個村子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幾乎每天他都要艱難地往返於拍攝點和駐地。而“休息”的時間,他也都用來學習柏拉圖、歌德的著作,聽巴赫的音樂,而正是這些已經被“當代”遺忘的“偉大作品”成為了呂楠在西藏的精神動力,他說,是歌德是巴赫支撐著他在西藏的生活和工作,並給他以巨大的營養,使他一直保持著一種宗教般的虔誠。
從3500多個膠捲、12萬6千多張底片中精心挑選出來的109幅純淨的黑白照片,組成了《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作品以季節為順序,從春播到到秋收,從溫暖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季,幾乎包含了西藏農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結構完整,畫面完美,洋溢著勞動與親情的詩意和美感,像一副副偉大的“影像版”的古典主義繪畫。
有人曾經問呂楠,為什麼選擇拍攝西藏的農民。他說:“西藏的農民是在一個相對廣大的地域裡面,世界上最後一個不受任何誘惑的從容不迫地生活的人群。很多人認為藏族是一個很特殊的民族,我一開始拍就沒把他們當作一個特殊的民族,為什麼呢?任何一個民族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也會是這樣。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可能性,我們也曾經經歷過,當沒有任何可能性的時候,我們都純粹!因此,其實這7年,我並不是在拍‘西藏的農民’,我是在拍‘人的生活’——我們當初曾經也經歷過,但在大多數地方已經消失的人類健康的質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