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戒本如釋》,律學著述。明崇禎十六年(1643)弘贊撰。十二卷。系綜合後秦佛陀耶舍譯《四分律比丘戒本》及唐懷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釋書。書首有《敘語》、《凡例》和《科》。書後附作者自撰《二百五十戒攝頌》及《戒相篇聚圖》。見載於《嘉興藏·續藏》及日本《續藏經》。
相關詞條
-
四分僧戒本
四分僧戒本,一卷。後秦·佛陀耶舍譯。又稱《四分律僧戒本》、《四分律戒本》、《四分戒本》或《曇無德戒本》、《無德戒本》。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二冊。系曇無德...
註解 注書 -
四分律行事鈔
四分律行事鈔。佛教文獻,三卷。唐·道宣(596~667)撰。具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略稱《行事鈔》。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冊。作者為律學南山宗的創始...
四分律行事鈔 正文 -
三堂大戒
三壇大戒為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受戒儀式;依初壇、二壇與三壇正授,分別得到沙彌(尼)戒、具足戒、菩薩戒的戒體。
儀式簡介 相關內容 -
戒體
‘戒體’指經由作禮乞戒等儀式所引發的內心持戒功能。也就是指受戒後所產生的防非止惡的力量;它是佛教所謂的一種拘束內心且持續存在的神密效力。
基本簡介 參考資料 文獻記載 各派學說 注釋 -
別解脫戒
別解脫戒, 又名別解脫戒律,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惡業,別別解脫,故名別解脫,因合於律儀,故又名別解脫律儀。佛教七眾弟子,由出離心為發起...
簡介 詳解 -
四十八輕戒
輕戒,謂指為防犯輕垢罪所制定之戒條。此一名稱,諸經所說不同。《梵網經》稱為輕垢,《菩薩地持經》、《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名為突吉羅,《瑜伽師地論》翻為惡作,...
來源 釋義 內容 -
戒學
戒律的修學。三學之一。戒是出生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本。從淺處說,佛教的戒學,是人生倫理道德的規律,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準則。往深處講,戒是塑造人格乃至於圓滿究竟...
來源 名義 入道之基功德 中國地位 -
以戒為本
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完成涅槃菩提的根本,因此,不走上佛法的道路便罷,如走上佛法的道路,就得如法的、嚴格的守持淨戒,所以說:“進入佛家,以戒為本。...
簡要 正述 -
比丘戒
比丘戒,梵語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
簡介 經書記載 第十一世 大戒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