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他們分別是 信陵君 魏無忌, 春申君 黃歇, 孟嘗君 田文, 平原君 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雖然人們對戰國四君子或褒或貶,但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那就是他們在當時都收養了幾千門客,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敵國作政治、軍事上的鬥爭,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魏國的 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趙國的 平原君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傾其家有,犒賞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圍解。
楚國的 春申君黃歇(前314-前238年),戰國四君子之一,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齊國的 孟嘗君田文(?-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子之一。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被任為魏國宰相,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豹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毀信陵君。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尊禮侯生
魏國有個隱居的人,叫侯嬴,已經七十歲,因家貧,為大梁夷門的守門小吏。信陵君前往拜訪侯生,想饋贈一份厚禮。他不肯接受,說:“我修身潔行幾十年,不能因為貧困而接受您的財物。”信陵君設筵席大會賓客,都已坐好,他才帶領隨從的車騎,空著左邊的上座,親自去接侯生。侯生整理破舊的衣冠,並不謙讓,徑直上車,坐到信陵君空出的上首座位。信陵君親自握著馬韁,越發恭敬。侯生對信陵君說:“我有個朋友在市中為屠戶,希望委屈您的車騎,讓我去拜訪他。”信陵君引車至市中,侯生下車,見到他的朋友朱亥。侯生一面側目窺察信陵君的臉色,又故意久立,跟朋友說話。信陵君的顏色越發溫和。這時候,魏國的將相宗室賓客滿堂,等待著信陵君回來飲酒。市人都看到信陵君手執韁繩等待。信陵君的隨從都暗暗地罵侯嬴。侯嬴見信陵君始終面不改色,就辭別朱亥上車,到信陵君家。信陵君引侯生上座,向賓客一一介紹,讚美侯嬴,又起立為侯嬴敬酒。侯先生趁機對公子說:“今天我侯嬴為公子盡力也夠了。我只是個城東門抱門插關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車馬,親自在大庭廣眾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該再去拜訪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訪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聲,故意讓公子車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訪朋友來觀察公子,結果公子更加謙恭。街市上的人都以為我是小人,而認為公子是個高尚的人能禮賢下士啊。”賓客無不驚異。侯嬴從此便成為信陵君的上客。侯嬴對信陵君說:“我所拜訪的屠者朱亥,是個賢人,世人都不知道,今隱身在屠戶間。”信陵君多次去看望朱亥,朱亥卻不曾答謝。
公元前266年,范睢為秦相後,秦昭襄王欲替他報仇。曾經迫害范睢的魏相魏齊被逼逃亡趙國,匿平原君家。秦王誘騙平原君至秦而把他軟禁,派使者對趙王說:“不把魏齊的頭送來,不放平原君。”魏齊過從虞卿。虞卿解趙相印與魏齊逃至大梁,想通過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猶豫不肯見,問門客說:“虞卿是個什麼樣的人?”侯嬴在旁說:“虞卿穿草鞋,戴斗笠,從遠方至趙。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加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為慚愧,親到郊野去迎接虞卿、魏齊。魏齊聽說信陵君起初對見他有難意,怒而自剄。趙王終於取魏齊頭予秦,秦昭王才放平原君回趙。
門客解魏
一次,信陵君正與魏王下棋,得到趙兵將寇北境而舉烽火的警報。魏王立即停博,欲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信陵君攔阻說:“是趙王出來打獵,不是入寇。”說完,又不失常態地與魏王博。魏王卻驚恐不安,已無心再博。不久,又從北方傳來訊息說,趙王在打獵,不是入侵。魏王大為驚訝地問:“你怎么知道趙王是出來打獵的?”信陵君說:“我的門客有能探聽到趙王隱秘的人,趙王的活動總是向我報告,所以我能知道。”
竊符救趙
趙國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秦兵圍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 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說:“趙的國都很快就被攻下,誰敢救趙,等到破了趙就先打誰。”魏王恐懼,令晉鄙軍留鄴築壁壘,名為救趙,實際上是觀望兩國的勝敗。平原君向魏求救的使者接連不斷,責怪信陵君說:“我以為你有救別人困危的崇高義氣,今邯鄲危在旦夕而魏國救兵不來。公子縱然輕易地拋棄我,難道也不憐惜你的姐姐嗎?”信陵君為此事很憂慮,屢次去請求魏王,門客們也用各種辦法勸說,魏王始終不聽。信陵君估計魏王不肯派兵救趙了,便決定帶一百多輛車騎去趙,跟秦軍死拼。路過夷門,遇見侯嬴,侯嬴說:“公子勉勵,我年老不能跟從。”信陵君已行數里,總覺得不痛快,心想,我待侯生不薄,將去拚死,為什麼他沒有一言半辭送我呢?於是又回來見侯生。侯嬴笑著說:“您的行動好像是以肉投餵餓虎。”侯嬴支開旁人悄悄對信陵君說:“我聽說調動晉鄙的兵符在魏王的臥室內,魏王最寵愛如姬,她可隨便進出臥室,能夠竊到兵符。我還聽說,如姬因為父親被人所殺,想要報仇,三年沒有找到仇人。如姬曾哭泣著求您。您派人取了仇人的頭獻給如姬,如姬很感激您。如請她偷出兵符,就能救趙了。”信陵君依照侯嬴的辦法,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帶人要去調動晉鄙的軍隊,侯嬴又對他說:“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晉鄙如果不聽從,就危險了。要帶朱亥去,必要時就把晉鄙打死。”信陵君一行到鄴,要代晉鄙領兵。晉鄙合符後,表示遲疑,不想交出兵權。在這緊急時刻,朱亥從袖子裡抽出四十斤重的鐵椎,把晉鄙打死。信陵君遂將晉鄙軍,他下令軍中,說,“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父母。”得選兵八萬,進兵攻擊秦軍。秦軍在魏軍、楚軍和趙軍的外內夾攻下大敗,邯鄲圍解。趙王及平原君親自到邯鄲郊界迎接信陵君。平原君背著箭袋為信陵君在前引路。趙王一再感謝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
留趙十年
魏王惱怒信陵君偷盜兵符、矯殺晉鄙。這一點信陵君自己也知道。在退了秦兵後,信陵君便遣軍歸魏,而獨與門客留趙,一直在趙十年。
趙王與平原君商議,為酬謝存趙的功勳,欲以五城封信陵君。信陵君聽說後,露出了矜功驕傲的神態。有客勸信陵君說:“物(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信陵君聽到這一意見後,立即自責,好像無地自容的樣子。說自己有罪過,對不起魏,無功於趙。趙王與信陵君飲酒到傍晚,因為信陵君的謙讓,不好意思說出獻五城的話。信陵君留趙後,趙王以鄗(今河北柏鄉縣北)為信陵君的“湯沐邑”。
信陵君聽說趙有處士毛公隱於博徒(賭徒),薛公隱於賣漿家,很想見他們,但這兩個人都躲著不肯見。信陵君打聽到他們的住所,悄俏徒步前往,同兩人交遊。平原君對他的夫人說:“公子跟博徒、賣漿者來往,是個荒唐的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說:“我聽說平原君賢,才背魏而救趙。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賓客多而感自豪。無忌自在大梁時,就聽說這兩個人賢,還怕他們不願意與我交往,平原君卻反以為羞恥。”信陵君整頓行裝要離去。平原君免冠謝罪,固留信陵君。平原君的門客聽到這件事後,離開平原君而歸信陵君。
信陵君之死
信陵君留趙十年,未回魏國。秦聞信陵君在趙,出兵伐魏,魏數敗。魏王憂慮,派使者至趙請信陵君。信陵君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誡門下說:“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門客都不敢勸信陵君歸魏。毛公、薛公見信陵君說:“公子受到趙國尊重和名聞諸侯,都是因有魏國。現在魏國有急難而公子不顧惜,假如秦破大梁而毀掉先王宗廟,公子還有什麼臉面對天下人呢?”話還未說完,信陵君臉色驟變,催促駕車回魏國。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將軍。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信陵君使人向各國求援。各國聞信陵君為將,都派兵救魏。信陵君率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破秦軍。秦將蒙驁戰敗逃走。五國之師乘勝追至函谷關,秦兵不敢出。
《戰國策·魏四》載,安陵(今河南鄢陵縣西北)人縮高的兒子在秦國做官,秦派他守管(今河南鄭州市)。信陵君攻管不下,使人對安陵君說:“你派縮高去攻管,我任用他為五大夫,使他為執符節的軍尉,去招撫他的兒子。”安陵君說:“安陵是個小國,縮高未必聽從,還是使者自己去請他。”就派官吏引導使者至縮高的住所。使者傳達信陵君的命令後,縮高說:“叫我去攻管,是‘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見臣而下,是倍(背)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推辭不去。信陵君大怒,派使者對安陵君說:“安陵如同魏國的土地一樣,管攻不下來,秦兵一到,魏國必危。希望您把縮高捆縛送來。否則,我將領十萬兵到安陵城下。”安陵君說:“我的先君成侯在接受魏襄王命令守安陵時,襄王親手把‘大府之憲’交給先君。憲法的上篇記載:‘子弒父,臣弒君,有常不赦’,也不包括在國家大赦的範圍內。現在縮高不接受祿位,‘以全父子之義’,而您卻要逮捕他。這是使我違背襄王的詔令,廢大府的憲法,即使把我殺死,也不敢這樣作。”縮高聽到後說:“信陵君的為人,悍猛而自用,必將招來安陵的禍患。”他到魏國使者的住所,自刎而死。信陵君聽說縮高自殺,穿起白色衣服(喪服),並避開正房,寢於他處,以示哀悼。派使者向安陵君謝罪說:“無忌是個道德低下的小人,考慮不周,對您失言,請釋罪!”
信陵君尚未克管,秦對魏的威脅還沒有解除的時候,秦王為了離間信陵君跟魏王的關係,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毀信陵君說,“公子是魏將,諸侯的將也都歸附他,天下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想要稱王,諸侯也打算立他為魏王。”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公子,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天天聽到誹謗的話,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將兵。公子知道自己因為讒言的詆毀再次被廢止不用,便推說有病,不去朝見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魏安厘王也死於同一年,即公元前243年。
歷史地位
諸侯的賓客所進獻給公子的兵法,公子皆書其名,世稱《魏公子兵法》。《漢書·藝文志》兵形勢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盜竊兵符,奪晉鄙軍而敗秦存趙,是違背、對抗魏安釐王的意旨的,但實際上卻是魏國的大利。趙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敗秦軍,消除了魏王尊秦為帝的幻想,減少了對秦畏懼思想,也使魏在東方各國間的威信有提高。
司馬遷是把信陵君作為一個禮賢下士的人物來寫的。他認為信陵君的“接岩穴隱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都實有不虛,所以歷史上將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太史公自序》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信陵君在秦漢之際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張耳,是梁人,“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陳豨,梁人,其少時數稱慕魏公子”。
漢高祖劉邦少時,也“數聞公子賢”;當皇帝後,每過大梁,常祭祀信陵君;漢高祖十二年,更為信陵君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時舉致祭。
平原君趙勝
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 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
平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後“三去相、三復位”,前後相趙48年,歷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
《史記·趙世家》記,趙惠文王“十四年(前285),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史記·樂毅列傳》也說“以相國印授樂毅”。
《史記·趙世家》又記,趙惠文王十八年(前281)“魏冉來相趙”。又記“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
趙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后卒。田單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趙。
信陵君殺晉鄙
趙孝成王四年(前262年),韓割上黨地與秦,守將馮亭不願降秦,獻上黨十七邑與趙國,欲引趙國抗秦。孝成王大喜,但平陽君趙豹認為不可接受。孝成王召平原君與趙禹商議此事,兩人皆認為可以接受。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去受地,令廉頗領軍駐於長平,引發了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六年(前260),趙王以趙奢之子趙括替代廉頗為將。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
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飢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但後來白起下命秦軍把投降的趙軍全部活埋,共坑殺趙軍四十萬(一說為二十萬)。趙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
秦軍圍邯鄲後,魏安厘王曾令晉鄙前往救援,但後來在秦國威脅之下,令晉鄙在盪陰按兵不動。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進入邯鄲,向平原君說秦國發兵攻趙,只是為求為帝,勸平原君尊秦昭襄王為帝,即可罷兵。平原君對此建議猶豫不決時,魯仲連正好遊歷至趙國,入見平原君,請求與新垣衍相辯,最後魯仲連說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議,平原君於是轉而向他國求援救趙。
平原君出使楚國,在門下食客毛遂的協助下,說服楚國諦結盟約;同時,平原君夫人為魏國信陵君之姊,平原君遂多次派人前往魏國促其出兵救趙。在平原君動之以情下,信陵君多次請求魏王下令發兵,魏王畏秦,不聽其議,信陵君便依食客侯嬴之議,殺晉鄙奪其兵符,發兵救趙。
平原君回國時,楚國和魏國援軍未到,秦國加緊攻擊邯鄲,邯鄲告急。邯鄲傳舍吏之子李同提議說:“現在形勢十分危急,但你的姬妾數百人仍穿好吃好,如果趙國被攻破,你還能這樣嗎,不如讓夫人以下的人都幫助守城,把家裡的東西都拿來犒勞士兵,如果守得住,還愁沒有這些東西嗎。”平原君於是將家財散盡犒賞軍隊,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由李同率領攻擊秦軍,秦軍退卻三十里,李同在此役中戰死。楚、魏的援軍隨後趕來,解了邯鄲之圍。
殺笑躄者
一次,有個跛子經過平原樓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來。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著請求殺了這個小妾。平原君答應之後,卻認為這個要求太過分而沒有理會,他的門客因此走了一半。經過查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門客們認為平原君重女色,輕士人,於是平原君殺了這個小妾,親自登門向跛子道歉,門客才陸陸續續的回來。
利令智昏
戰國時,秦國派大將白起帶領人馬攻伐韓國,占領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泌陽縣),使上黨(今山西長治市北)受到極大的威脅。“上黨守將準備歸附趙國,希望得到趙孝成王的保護。趙孝成王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平陽君趙豹認為,無故受利,會招致禍殃,以不要為好。但平原君趙勝卻認為,這么大一塊好地方,不費任何代價,送上門來還不要嗎?最後趙孝成王採納了趙勝的意見,派他到上黨把這塊地方接受了過來,井封馮亭為華陽君。可是這樣一來,把秦國激怒了。秦國又派白起去打趙國,使趙軍大敗。後來,差一點兒打進趙國的都城邯鄲。
拔擢趙奢
趙奢為田部吏時,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稅,趙奢便依法殺了平原君門下9人,引起平原君的忿怒。平原君原本要殺趙奢,但在聽了趙奢的勸諷之後,認為他很賢能,於是向趙王推薦,趙王便以趙奢治理賦稅。
庇護魏齊
趙孝成王元年(前265),當時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為相,范雎在魏國時曾受當時宰相魏齊之辱,於是威脅魏國要殺了魏齊。魏齊於是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之處。秦昭襄王得知後,修書邀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到了秦國之後,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卻回答:“在富貴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貧賤時所預備的;魏齊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他現在不在我那裡。”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秦王於是扣留了平原君,威脅趙孝成王交出魏齊,趙王於是緊急發兵包圍平原君的宅第。魏齊趁夜逃出,拜訪虞卿,虞卿認為趙王無法說服,帶著魏齊逃奔魏國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一開始不願意見他們,魏齊得知此事後,自剄身亡;趙王於是取魏齊頭送到秦國,平原君才得以回國。
著名食客
毛遂(毛遂自薦)
秦國進逼趙國邯鄲時,平原君準備找二十個文武兼備的門客去楚國,遊說楚王合縱抗秦。找了十九個人,餘下一個名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毛遂便上前自薦。平原君說:“如果錐子放在袋子中,尖頭一定會露出來,怎么沒有聽說過你呢?”毛遂則說:“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在袋子中,整個錐子一早就整出來了。”於是平原君帶毛遂同到楚國。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了半天,還未有結果,於是毛遂帶劍上前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說完了,怎樣說到現在。”楚王說:“我和你的主人說話,你來乾什麼?”毛遂於是拿著劍上前說:“大王喝叱我,不過仗著楚國人多,但在十步之內,大王的性命在我手裡。楚國的強大,天下沒有對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燒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國祖先,這是楚國的大仇,趙國也感到羞辱,但大王倒不覺得可惡。合縱的目的是為了楚國,不是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為什麼要喝叱我呢?”於是趙國成功和楚國結盟。
平原君回國之後,自慚觀人相士的能力不足,未在毛遂入趙之時就發現他的才能,於是立刻奉毛遂為上賓。
公孫龍
名家代表人物,曾經在平原君門下為食客,擅長“離堅白”等論點。虞卿在邯鄲之圍解除了之後,曾欲以說服信陵君出兵為由,為平原君請封。公孫龍連夜入見平原君,認為平原君在戰事中並無功勞,不應以此為由請封,平原君便沒有聽從虞卿的建議。
平原君原本待公孫龍甚厚,後來鄒衍到趙國時,平原君就向鄒衍請教關於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論題。鄒衍認為公孫龍之流是“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巧譬以相移”,有害於大道。從此以後,平原君便絀遠了公孫龍。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前320~前238)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 ,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韓國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此處關於是否有孕有爭議),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受命赴秦
黃歇年輕的時候曾四處拜師遊學,見識廣博,以辯才出眾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在楚頃襄王熊橫還是太子的時候,曾在秦國作為人質。前302年,熊橫在私鬥中殺死秦國的一位大夫逃回楚國,秦國和楚國的關係開始惡化。前299年,秦國伐楚,攻下八個城池,楚懷王入秦國求和,被秦昭王強行扣留,最後於前296年死在秦國。前298年,楚頃襄王即位,秦昭襄王對其非常輕視,大舉出兵準備滅掉楚國。秦昭王派遣白起攻打楚國,奪下巫郡(今四川東部)、黔中郡(今湖南、四川、貴州交界地區)兩郡,並於前278年攻下楚國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向東直打到竟陵(今湖北天門),楚頃襄王被迫把都城向東遷往陳縣(今河南淮陽)這時的楚頃襄王急於和秦國求和,於是於前272年派遣辨才出眾的黃歇出使秦國。當時秦昭王派遣白起進攻韓國和魏國的聯軍,在華陽大敗他們,擒獲魏國將領芒卯,韓國和魏國只好向秦國臣服並聽命於秦國。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韓國、魏國一起進攻楚國,正準備出發。這時,黃歇恰巧來到秦國,聽到秦國這個計畫。黃歇於是上書勸秦昭襄王說,秦國和楚國是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如果秦國欲攻打楚國,必然會導致兩敗俱傷,很容易使韓、趙、魏、齊等國家得漁翁之利。這還不如讓秦國和楚國結盟,然後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其它國家。秦昭襄王被黃歇成功說服,於是阻止了白起出征,派使臣給楚國送去厚禮,與楚國締結盟約,互為友好國家。黃歇接受盟約後回到楚國,楚頃襄王派黃歇和太子熊完做為人質去到秦國,秦昭王將他們扣留了十年。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國,黃歇知道秦國丞相范雎和熊完關係很好,於是試圖說服范雎。黃歇指出楚頃襄王可能會一病不起,如果秦國能讓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後必然會感激秦國,努力維護和秦國的關係;如果不放熊完回去,而是利用熊完要挾楚國,楚國必然會另立太子以對付秦國,秦和楚的關係就會破裂,而被秦國掌握的太子熊完也就變成了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范雎將黃歇的意思轉達給秦昭王,秦昭王讓熊完的師傅回去探問一下楚頃襄王的病情,回來後再作打算。此時的黃歇為太子熊完深深擔擾,他覺得如果楚頃襄王真的不幸去世,而熊完又不在楚國的話,把持楚國朝政的王室宗親陽文君必定會把自己的兒子立為新太子,這樣,熊完就不能繼承王位了。於是,黃歇讓熊完換了衣服扮成楚國使臣的車夫得以出關,而他自己卻在住所留守,並以熊完生病為藉口謝絕訪客。等熊完走遠了,秦國沒辦法再追到時,黃歇才向秦昭王說出實情,秦昭王大怒,想讓黃歇自盡。范雎勸道,熊完即位後,必定會重用黃歇,不如讓黃歇回去,以表示秦國的親善。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意見,因而將黃歇送回了楚國。
輔國持權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稱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黃歇被楚考烈王任命為楚國令尹,封為春申君,賜給淮北十二縣的封地。15年後,由於與齊國相臨的淮北經常發生戰事,黃歇請求楚考烈王把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縣換到江東,楚考烈王答應了黃歇的要求。前260年,趙孝成王在和秦國的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40多萬兵士被秦國坑殺。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的丞相平原君趙勝前去楚國請求救援,楚考烈王棄秦楚兩國的盟約不顧,派遣春申君領兵救援趙國。與此同時,魏國也派出信陵君魏無忌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的聯合下,一舉擊潰秦國,解除了邯鄲之圍。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黃歇向北征伐魯國,次年黃歇滅掉魯國,任命荀況為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通過援趙滅魯,黃歇的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國重新興盛強大。春申君黃歇在對外窮兵黷武的同時,對內則和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競相禮賢下士,招引門客,最高峰時黃歇有門客3000多人,其數量在“戰國四公子”中居於首位。黃歇的門客多逞強好鬥,奢侈浮華。有一次,趙國的平原君派門客拜訪春申君,春申君把他們安排在上等的客館住下。平原君的門客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有,他們特意在頭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裝飾著珍珠寶玉的劍鞘,前去拜見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門客都穿著寶珠做的鞋子,讓平原君的門客自慚形穢。
前256年,秦國滅掉西周國,同年,寄居在西周國的周赧王死去,作為天子之國的周朝不復存在。前249年,秦國秦莊襄王即位,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又帶兵滅掉東周國。前242年,各諸侯國擔憂秦國吞併中原的勢頭不能遏制,於是互相訂立盟約,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並讓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的首腦,讓春申君當權主事。六國組成合縱聯軍,由黃歇任命龐暖為聯軍主帥,六國聯軍曾一度攻到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境內),秦國傾全國之兵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戰失利的罪責歸於春申君,從此開始冷落黃歇。
命喪棘門
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當時楚國的國舅李園想取代黃歇的地位,於是暗中豢養了刺客準備刺殺黃歇。黃歇的門客朱英得到了這個訊息,提醒黃歇注意李園的動向,但黃歇沒有理會朱英的警告。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搶先進入王宮,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宮奔喪,在棘門受到李園刺客的伏擊,當即被斬頭扔在棘門外。同時,李園派官兵前去春申君的家中,將春申君的家人滿門抄斬。同年,熊悍繼位,是為楚幽王,李園取代黃歇,被任命為楚國令尹。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官橋張汪一帶),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
子承父業
孟嘗君父親田嬰從齊威王時就任職當權,曾與成侯鄒忌以及田忌帶兵去救援韓國攻伐魏國。後來成侯與田忌爭著得到齊王的寵信而嫌隙很深,結果成侯出賣了田忌。田忌很害怕,就偷襲齊國邊境的城邑,沒拿下,便逃跑了。這時正趕上齊威王去世,宣王立為國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並讓他做了將領。宣王二年(前341),田忌跟孫臏、田嬰一起攻打魏國,在馬陵之戰大敗魏國,俘虜了魏太子申殺了魏國將領龐涓。宣王七年(前336),田嬰奉命出使韓國和魏國,經過他的一番活動使韓國、魏國歸服於齊國。田嬰陪著韓昭侯、魏惠王在東阿南會見齊宣王,三國結盟締約後便離開了。第二年,宣王又與梁惠王在甄地盟會。這一年,梁惠王去世。宣王九年(前334),田嬰任齊國宰相。齊宣王與魏惠王在徐州盟會互相尊稱為王。楚威王得知這件事,對田嬰很惱火,認為是他一手策劃的。第二年,楚國進攻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軍隊,便派人追捕田嬰。田嬰派張醜去勸說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罷休。田嬰在齊國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愍王立為國君。愍王即位三年,賜封田嬰於薛邑。
腳踏黑白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甚至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而且不分貴賤貧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相投皆以禮待之,因此使天下賢志之 士無不傾心嚮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后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表示謝罪。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秦昭襄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並請求見到孟嘗君。孟嘗君準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衝著你跑,可不知把你衝到哪裡去了。’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孟嘗君聽後,悟出了箇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準備。
雞鳴狗盜
秦昭襄王聽說田文賢能,把他請到秦國,想讓他就相位,但秦國宰相樗里疾擔心田文奪他的相位,指使他的門客公孫讒言於昭襄王:“田文是齊國人,他必定先齊後秦。再說,他的門客都是藏龍臥虎之輩,對秦國的事務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國,秦國就危在旦夕。”昭襄王去問樗里疾,樗里疾假作驚詫地說:“”說得對呀,田文是秦國的禍害,不如殺了他!”,昭襄王將信將疑,就把田文軟禁在館舍里。秦涇陽君與田文要好,把真相告訴了田文,並獻策說:“昭襄王寵愛燕姬,只有賄賂於她,讓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田文找秦昭襄王寵妾燕姬求情,寵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田文有一位下等門客,深夜裡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偷了出來,獻給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田文放了。但不久,秦昭王后悔了,派兵去追,田文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谷關,關口規定要雞鳴才放人,由於時辰未到不肯開關。幸好下等門客中有人學雞鳴逼真,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田文及時地過了邊關。到了趙國,趙國人取笑他矮小,田文大怒,其門客把取笑他的人全殺了。回到齊國,成為齊相。田文感嘆“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流納海,累塵成岡”,正是兩位不知名的下等門客救了他,人才不可估量呀。於是,他把這兩位門客提為上等客。後來齊湣王滅了宋國,十分驕橫,要殺田文,於是田文逃到魏國為相,聯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幾乎滅了齊國。
田文雞鳴狗盜的故事,史記指是齊湣王二十五年,資治通鑑指是公元前298年,齊湣王三年。
後世影響
俗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可見古今都對士的作用很認同。
戰國末期中原諸國為了抵制強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網羅人才,禮賢下士,為自己君王盡力的貴族團體。 其中最出名的就屬戰國四公子,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和人才觀,以及運用人才來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 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