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苞鳶尾

單苞鳶尾

紫苞鳶尾(學名:Iris ruthenica)是鳶尾科鳶尾屬的植物。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900米至4,500米的地區,常生於向陽草地及石質山坡,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單苞鳶尾IrisanguifugaY.T.ZhaoetX.J.Xue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6(1)卷||鳶尾科IRIDACEAE||鳶尾屬IrisL.||無附屬物亞屬Subgen.Limniris(Tausch)Spach||單苞鳶尾組Sect.OphioirisY.T.Zhao||單苞鳶尾IrisanguifugaY.T.ZhaoetX.J.Xue
31.單苞鳶尾避蛇參、春不見(湖北),蛇不見(浙江),仇人不見面(廣西),夏無蹤(江西)圖版53:1-5
IrisanguifugaY.T.Zhao,exX.J.Xue,植物分類學報18(1):56.1980.

植物形態

圖片圖片

單苞鳶尾,多年生草本,植株冬季常綠,夏季枯萎,基部圍有少量老葉葉鞘的殘留纖維。根狀莖粗壯,肥厚,斜伸,棕紅色或黃褐色,靠近地表處常膨大成球形,黃白色。葉條形,長20-30厘米,寬5-7毫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鞘狀,有3-6條縱脈。花莖高30-50厘米,具4-5枚莖生葉,葉狹披針形,長8-12厘米,寬約5毫米;苞片1枚,草質,狹披針形,長10-13.5厘米,寬約8毫米,頂端漸尖,與上部的莖生葉相似,苞片內只有1朵花;藍紫色,直徑約10厘米;花梗長2.5厘米;花被管細,長約3厘米,上部略膨大,外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5-5.5厘米,寬約8毫米,有褐色的條紋及斑點,頂端微凹,爪部狹而長,內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4.5-5厘米,寬約3毫米,有藍褐色的條紋;雄蕊長約2.5厘米,花葯鮮黃色,較花絲長,花絲扁平,與花葯等寬;花柱扁平,長4.5-5厘米,寬約6毫米,呈拱形彎曲,頂端的裂片細長,狹三角形。蒴果三棱狀紡錘形,長5.5-7厘米,直徑1.5-2厘米,外被稀疏的黃褐色柔毛,頂端有長喙,果梗長約5厘米;種子圓球形,直徑4-5毫米。花期3月末4月初,開花時間約1周,果期5-7月。

產地分布

單苞鳶尾分布於中國安徽湖北廣西。生於山坡草地。浙江江西貴州等地常見栽培。模式標本采自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藥草園的栽培植物,原產於湖北鹹寧。

藥用

民間用其根狀莖治療毒蛇咬傷,療效顯著,又內服能潤腸、通便、致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