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父[古代地名]

單父[古代地名]
單父[古代地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單父,單縣古稱。春秋魯邑,秦始置單父縣,後唐同光二年(924年)改置單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單縣,地名沿用至今。 單縣,古稱單父,千年古縣,因舜帝的老師—單卷在此居住而得名。單縣還是西漢女政治家、開國皇帝劉邦妻子呂后的故里。單縣縣城素有牌坊城之稱,雕刻精美的“百獅坊”、“百壽坊”等重點保護文物聞名全國。單縣人民崇文尚武,是中國楹聯之鄉、中國武術之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地名由來

單父,單縣古稱。據《路史》載:“單父為舜師單卷所居,故稱單父。”相傳,單卷(善卷)為遠古後期遊牧於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曾居於單父(今山東單縣)。唐堯坐天下聽說單卷得了道,就面朝北來侍俸他,等到堯把天下讓給虞舜以後,舜又去親近他,要把天下讓給他。單卷說:“余立於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宇宙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這就是單縣古稱單父的來歷。

歷史沿革

春秋單父 春秋單父

單縣,古稱單父,早在原始社會後期,人們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因帝舜帝的老師單卷居住在此,故名單父。

西周時期,周成王封少子臻於此為單子國。今單縣西北境距郜國都城不足10華里,東北境距極國都城僅10餘華里,西南境距宋國都城不到60華里。

春秋時代,宋國於東周初年,滅掉郜國,把勢力伸張到今單縣、成武、金鄉、濟寧、魚台地區,單境的菅和防,均屬宋。魯國也向西南發展。公元前721年(魯隱公二年),魯國展無駭率兵滅極。前713年(魯隱公十年六月),魯、鄭、齊三國聯合攻宋。魯在菅打敗宋軍,占領菅地,鄭軍占領了郜和防。戰後,鄭把郜、防交給魯國。今單縣這塊土地,從此為魯國的單父邑。春秋末,孔子的學生宓子賤、巫馬施相繼為單父宰,“鳴琴”、“戴月”傳為歷史佳話。戰國初期,魯國衰落,單父再屬宋。前286年,齊、楚聯合滅宋,單父屬齊國。

秦代單父 秦代單父

秦代,單父邑改為單父縣,屬碭郡。此為單縣建縣之始。

西漢時,在單境內建單父縣及平樂縣(故址在今終興鎮平城庵),均屬梁國。前144年(中元六年),分梁國為梁、濟川、濟東、山陽、濟陰五國。單父、平樂均屬山陽國。武帝劉徹於前136年(建元五年),廢山陽國為山陰郡,郡治在昌邑,都尉衙門設於單父城。前97年(天漢四年),劉徹封其子劉髆為昌邑王,單父、平樂屬昌邑國。宣帝年間,改昌邑國為山陽郡,單父屬山陽郡。這時,便樂成封為爰氏肅侯,其封地單父為侯國。前38年(建昭元年),梁敬王的兒子劉遷為平樂節侯,平樂縣也為侯國。

東漢單父 東漢單父

(公元25-29年)東漢建武元年至五年,單父縣為劉永割據。單北的西防為橫行將軍佼疆的根據地,劉秀統一後撤平樂縣設防東縣,縣治在防城,屬山陽郡,單父屬濟陰郡。37年(建武十三年),中山王劉茂改封為單父侯,單父再為侯國。72年(永平十五年),封劉長為濟陰王,單父屬濟陰國。79年(建初四年),汝南王劉暢改封為梁國,單父割屬梁國。93年(永元五年)劉暢犯罪,削其兩縣,單父又屬濟陰國。97年(永元九年),外戚梁翟封為單父侯,單父第三次為侯國。

三國時期,單父縣屬魏國兗州濟陰郡。224年(魏黃初五年),下邳王曹宇徙封於單父縣,單父一度為“縣王國”。232年(太和六年)曹宇改封,單父縣恢復原建制。

單父[古代地名] 單父[古代地名]

西晉,單父縣仍屬濟陰郡,今單縣北部則屬山陽郡昌邑縣。“永嘉之亂”後,漸次形成東晉與十六國對立局面。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先後建立國家。單父先後屬於後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燕等國。其間,當地人民不堪少數民族貴族的殘暴統治,紛紛南逃,為安置流亡,東晉王朝乃於江淮間僑置南兗州等郡,僑置的單父縣屬南兗州濟陰郡。411年(東晉義熙七年),於單父故地僑置離狐縣,屬北濟陰郡。

454年(宋孝建元年),北濟陰郡郡治設離狐城,轄離狐、豐縣、成武。466年(泰始二年),今單縣地區始屬北魏,魏因沿襲前制。556年(北齊天寶七年),撤北濟陰郡與離狐縣,置永昌郡於成武,以轄其地。

586年(隋開皇六年),恢復單父縣,屬濟陰郡。596年(開皇十六年)設戴州,州治設成武,單父屬之,606年(隋大業二年)單父歸屬濟陰郡。

唐初,單父縣屬宋州。621年(武德四年),單父境內置高鄉、鑿城二縣,不久,併入單父縣。後以成武、單父、楚丘設戴州。643年(貞觀十七年),撤戴州,單父屬河南道宋州。899年(光化二年),朱溫於碭山置輝州,轄單父等縣。次年,州治移單父城。924年(後唐同光二年),改輝州為單州,州治仍在單父城。經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元以至明初,單州和單父縣名稱未變,只是轄區和隸屬關係不同。

單州 單州

960年(北宋建隆元年),升單州為團練州,轄單父、碭山、魚台、成武四縣,屬京東路。1069年(熙寧二年)屬京東西路。宋名將高瓊、李剛、韓世忠都曾任過單州防禦使或團練使。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單州為金將迪虎攻陷,金降單州為散州,屬南京路。1216年(金貞祐四年),升單州為防禦州,防禦使治所設在單父城。1217年(興定元年),所屬碭山縣劃歸歸德府,歸德府所屬之楚丘則劃入單州。1221年(興定五年)在單州設招撫司,以安撫河北流民。1234年(南宋端平元年),蒙古滅金。次年,單州和單父縣並屬濟州。1252年(蒙古憲宗二年),單州、單父縣改屬東平府,後撤銷單父縣,其地歸入單州。1265年(至元二年),復置單父縣,並把撤銷的碭山、虞城兩縣地併入。次年,二縣又從單父分立出去。1268年(至元五年)單州、單父縣復屬濟州。

1271年(至元八年),濟州升為濟寧府。1279年(至元十六年)又升為路,單州、單父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寧路。

清代單縣 清代單縣

1368年(明洪武元年),裁單父縣,其地屬單州。次年七月,降單州為單縣,單縣由此定名,屬山東省濟寧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改屬兗州府。

清初,沿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曹州由散州升為直隸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升為府,單縣由兗州府劃歸曹州府,直至清末。1822年(道光二年),單縣設定參將署,駐兵一營,分防單縣、曹縣、成武一帶。

民國期間,先後屬濟寧道、曹濮道和國民黨山東省第二專署、第十一專署。1939年,日本侵略軍建偽單縣公署。1940年3月,共產黨在單縣東南部張寨一帶建立單縣抗日政府。1943年7月,在單縣東北部建立金曹縣抗日政府。1944年6月,在單縣西南部建立臨河縣抗日政府;9月以單縣東南蔡堂、吳溜地區為依據建立碭山縣(1947年曾一度改為華碭縣)。

1945年12月,臨河縣改為單虞縣。1946年2月,撤銷金曹縣。1949年2月,碭山、虞城(東虞城)兩縣黃河故道以北地區,劃歸單虞縣。1949年8月,平原省湖西專署機關進駐單縣城,同時,撤銷單虞縣,恢復原建置,統稱單縣。1952年11月,隨湖西專區改屬山東省。1953年8月湖西專區撤銷,單縣歸屬菏澤專區。1958年12月,菏澤專區撤銷,改屬濟寧地區。1959年7月,菏澤專區恢復,復屬菏澤專區,現屬菏澤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