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占忠

1956年8月喬占忠調任鎮安縣長後,他閱縣誌記載:“(鎮安)水不載舟,陸不通車”,在訪貧問苦中,看到山民急需的油、鹽、布匹、日用品、山貨特產全靠人力擔運,步履維艱。他即向鎮安縣委建議“成立騾馬隊陸運,疏竣洵河發展水運”。他的建議得到省、縣同意支持後,又作出“民辦公助修公路”的決議,縣委任命他為修路委員會主任、指揮部總指揮。親自幫助縣聯社將全縣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91頭騾子組建成鎮安馱運隊。他和旬陽縣長王秉榮簽訂協作契約,帶領幹部、技術員和150多名勞力,於1959年10月23日,開通柴坪到旬陽全長55公里的洵河水路。通船的那天有6隻貨船載糧、油、鹽、百貨1.8萬公斤從旬陽運到柴坪。鹽一斤比人力運費低3分,百貨每百斤比人力運費少2.5元,節約運費1.1萬元,省勞力2萬多個。在修建山鎮(山陽至鎮安)公路中,採取農閒大會戰,農忙不間斷的方法,上勞少則3千,多時萬人,於1958年10月30日修通全長73公里的山鎮公路(縣境的第一條公路)。山鎮公路通車後的10個月統計:汽車貨運量節省勞動日19萬個,節省運費210多萬元。從此,陸通車,水通船(不久,因失修水運停),初步改變了鎮安交通閉塞狀況。
喬占忠實事求是,深入基層,工作紮實。他到鎮安後,那裡山高,那裡苦,那裡難,他就到那裡去。1958年春,他隨帶秘書走腰莊,翻陽山,下茅坪,過水峽,深入柴坪、達仁、木王等深山老林,發現農民貧困原因之一是土地薄,負擔重。當即向省委書記張德生寫信反映,其信刊於省委《工作通訊》。他為政清廉,生活簡樸,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下鄉所到之處,不喝酒,拒吃“招待飯”,反對迎送,平易近人,善走民眾路線,人稱“實幹家”。
1959年11月,鎮安縣第四次黨代會開展反右傾機會主義鬥爭,錯誤地發動了對他的批判,以所謂蛻化變質、抹煞大躍進成績被免職,並戴上“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帽子,先後兩次被下放到崇家溝管理區三星隊和雲蓋公社廟川大隊當社員。1961年經上級甄別平反,調回商洛專署工作,1 963年調任柞水縣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