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誰沒做過夢?你曾夢見逝去的親人嗎?栩栩如生的夢境,究竟想傳達什麼意涵?
但失去摯愛的喪慟在夢見摯愛時再被觸動的經驗,誰經歷過?
絢慧以本書讓許多人的「喪慟夢」被看見,更讓人隨著喪慟夢境與理解夢的反思力量,體會夢如何療癒一顆顆喪慟的心,引人無限遐想夢境可能有的神奇力量!
如果說夢境有影響力,許多人會問,究竟是夢境影響現實生活,還是現實生活的未了情進入夢中影響做夢情節?不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或許就是因為虛幻與真實互為因果地交替出現在夢境與生活之間,交織成足以撼動生命的鮮活體驗,也就足以牽動、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觀感,甚至療癒失去摯愛者內心深處的喪慟。
喪慟夢就像一面悲傷的鏡子,如實反映喪親者心中壓抑的情緒與未解的難題。透過夢,喪親者的悲傷能暫時得到緩解,嘗試化解未竟之事,連結失落的關係。
喪慟夢最大的意義在於幫助人們表達失落的悲傷。它不只是夢,更是喪親者自我療癒的珍貴力量。
本書延續《請容許我悲傷》、《生命河流》中細膩感性的筆觸,娓娓道來自己與個案的喪親經歷,洋溢婉約的女性色彩,令人動容。隨著章節推移,喪慟夢這面悲傷之鏡猶如心靈的螢幕,藉由反覆的心理示現,召喚失落的愛與親人。透過此一近乎儀式性的夢見旅程,生者得以緩解哀慟、化解遺憾、連結失落、與死亡和解,最終療癒了生死別離之苦,與逝者建立新關係。
作者介紹
蘇絢慧因特殊的機緣,從安寧病房的社工師工作一腳踩進生死教育與失落悲傷療癒工作的世界。喜歡這份工作,透過這份工作看盡傷、老、病、死的故事,卻也因此更懂得要如何「活著」。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學會那些關於勇氣、信心與愛的功課。並且,希望自己活得認真、活得真實、活得實在、活得無憾也活得美好。
已出版的作品:《死亡如此靠近》(2001年,大塊文化,金鼎獎文學類推薦優良好書)、《請容許我悲傷》(2003年,張老師文化,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推薦優良好書、國民健康局推薦優良健康好書)、《這人生》(2004年,張老師文化)與《生命河流》(2005年,張老師文化,金石堂網路書店讀者票選百大好書、國民健康局2007年健康好書悅讀健康推介獎)。
聯絡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