喦

漢字:喦 yán喦字骨刻文演變: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喦 拼音: yán 注音: ㄧㄢˊ繁體字:喦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簡體部首:口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2筆順:豎折橫豎折橫豎折橫豎折豎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五筆86:KKKM

米字格中的“喦”米字格中的“喦”

五筆98:KKKM

五行:火

UniCode:U+55A6

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四角號碼:60772

倉頡:RRRU

GBK編碼:86C7

筆順編號:251251251252

漢語字典

[①] 喦[yán]

[《廣韻》而涉切,入葉,日。]

[《集韻》昵輒切,入葉,泥。]

同“讘1”。

[②] 喦[yì]

[《集韻》逆及切,入緝,疑。]

地名。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

【唐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從音聶。【說文】多言也,從品相連,春秋傳,次於岩北。◎按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三傳俱作聶,說文作岩,或古本岩聶通也。 又【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從音顳。義同。【集韻】本作讘。或作囁。 又【玉篇】曳岩,爭言也。 又【集韻】逆吸切,音岌。地名。春秋取宋師於岩。〇按春秋哀十三年,鄭取宋師於岩,無釋文。十二年左傳釋文,岩,五鹹反,從不音入聲,然集韻當必有據,平聲一音當入山部岩字注。字彙雲:岩與山部岩字音岩者不同。正韻引古文尚書,用顧畏於民岩,孔氏書作碞,音岩,與山部岩字混,非。

音韻參考

[廣韻]:而涉切,入29葉,rè,鹹開三入鹽A日

[國語]:niè

[粵語]:ngaam4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拼音是ni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