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席捲全球、硝煙瀰漫之時,日本一家小喜劇劇團的編劇,帶著新劇本前往戲劇審查科進行例行審查,與剛從戰場調任歸來的審查官相遇……
日本著名劇作家三谷幸喜筆下的這個故事於本國公演後廣受好評,其他國家紛紛引進。俄羅斯、英國、韓國等國家將該劇本土化處理後搬上舞台,各放異彩。該劇背景被移植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期間,由北平遷往重慶的喜劇劇團的一名編劇前往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將自己新創作的劇本呈交戲劇審查科剛調任的審查官審查。然而剛從前線負傷歸來的審查官,厭惡戲劇,而且劇本本身更是不可救藥。
心懷夢想又肩負整個劇團生存壓力的編劇一次又一次拚命地完成審查官苛刻的劇本修改意見,但是七天后……
票房情況
截至2011年7月14日,《喜劇的憂傷》所有場次票務宣告全部售罄。全部18場演出16200張票一張不剩,全部賣光,按首都劇場平均200多元一張票計算,該劇總票房收入在350萬元左右。話劇《喜劇的憂傷》創造了紀錄,創下了近20年來北京話劇票房的一個奇蹟。
幕後花絮
高溫酷暑排練廳拒絕空調
由於該劇只有兩個演員,所以對演員精力、體能方面要求甚嚴。第一天排練就連續七個小時站在排練場上不休息,除了敬業,陳道明和何冰內心的藝術亢奮也由此可見一斑。在排練過程中,本劇的排練廳成了全劇院最熱的空間之一:兩位演員為了能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無論怎樣酷熱,都堅持不開空調,生怕冷熱溫差大導致生病或是嗓音受影響,終於成功地使排練廳成為全劇院最熱的地方。
精美說明書設計思路源自陳道明
來看戲的觀眾對這次《喜劇的憂傷》說明書肯定不乏驚喜之感,說明書由內外兩部分構成,外頁採用米色珠光紙,內附半透明的硫酸紙,用金黃色絲帶裝訂。而這獨特的設計由陳道明全程親自參與,幾易其稿後才確定為如今呈現的這一版。觀眾看到的內頁主人公剪影圖也由他親手繪製,被劇組戲稱為最大牌的編外平面設計。
追求完美道具眼罩香港定製
三十年未登話劇舞台,陳道明的首次回歸對細節把握程度近乎完美。看劇本之初他就親自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設計了“獨眼龍”這一身份——一個在二戰中英勇負傷的軍官。這為劇中人的行為提供了有力的合理性支撐,讓接下來劇情發展的更符合情理,也使得人物內心更為豐富立體。當然有了身份接下來還需要道具配合,一個眼罩成了不二之選。如何讓眼罩更為逼真,陳道明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最終專門從香港定製了眼罩,而眼罩也成為了本場演出中的“特邀外援”。
演出看點
《喜劇的憂傷》是陳道明暌別舞台三十年來,重歸話劇的“回爐”之作。陳道明曾是天津人藝的演員,1978年又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表演。當年他在中戲演出了畢業大戲《無辜的罪人》後,便開始演影視劇。在話劇《無辜的罪人》中,陳道明扮演被遺棄的孤兒聶茲那默夫,他蔑視一切的同情,當他知道一個著名的女演員為自己求情得罪市長一事後拍案大怒:“你越是憐憫我,我越是憎恨你!”,這一刻的表演,被陳道明的中戲老師馬惠田評價為“很好,簡直是奇妙的瞬間!”。因此,此次加盟人藝的話劇,是他30多年後首次重返舞台。
據介紹,在英國版中扮演審查官的演員,正是電影《哈利·波特》中校長鄧布利多的飾演者。值得一提的是,由著名演員凱文-斯派西擔任藝術總監的英國老維克劇團也曾演出過該劇並大獲成功,導演徐昂也是看過老維克劇團的版本才決定挑戰執導該劇。
在中國版中,故事的時代背景則改成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人藝對《笑的大學》進行本土化的改編後,定名為《喜劇的憂傷》,在劇中陳道明將飾演一個文化機構的審查官,與何冰飾演的編劇進行一場延續多日的爭論。該劇為“對子戲”,也就是雙人話劇,難度係數很高。兩人將在舞台上上演一場對手戲。
媒體評論
喜劇並不廉價 意義不止於好笑
陳道明扮演的審查官,不是傳統意義上粗鄙的審查官,隨身攜帶的小本上記著莎士比亞,有那么一點兒文化素養。何冰扮演的編劇,也不是一個不識世故的知識分子。二人因為社會職位而勢不兩立,最終卻通過“與審查本身並不相干”的各種碰撞,在劇中發生了奇妙的彼此接近和轉化。在審查官披上法海的袈裟做戲的一剎那,與他配戲的編劇甚至坐到了那象徵權威的辦公桌後面的高背扶手椅上。此刻的兩人為了一個共同的戲劇目標,都進入了痴情忘我的狀態,劇中審查官喊出的那句“戲比天大”的台詞無疑是最好的註解。
憂傷背後孤獨的喜感
有時候,這種表達無需多言,你懂的,因為這世界的荒誕離奇你無法充耳不聞,你只能在一列永不抵達的列車上去等待必須要當下實現的正義。《喜劇的憂傷》實現了正義:“編劇”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審查官”在自我戲劇表演釋放之後對編劇有了好感和留戀,但脫節的制度總是那么悲催著分拆本可以喜劇的故事,“審查官”和“編劇”如同兩個滿懷理想又被各種無奈壓迫的小丑,在一抹殘陽中在觀眾的注視和掌聲中唏噓別離。
讓誰歡喜讓誰憂
劇場內依然座無虛席,謝幕時照例多次返場,一切如常,只是表演的熟練與亢奮難掩淡淡的離別情緒。昨晚,陳道明30年來首回舞台與何冰聯袂的《喜劇的憂傷》在首都劇場結束了首輪18場演出,雖然開演前的350萬票房已經堪稱人藝票房冠軍,但昨天定格的437萬票房除了數字上的錦上添花外,也足以證明該劇給話劇界帶來的震動。
公益活動
捐贈南大
2013年1月18日,北京人藝《喜劇的憂傷》劇組向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大學生戲劇的發展,深化培育話劇藝術市場。同時,北京人藝也將建院六十周年出版的全套理論書籍和音像製品捐贈給南京大學,加強與高校的戲劇理論共建,培養戲劇領域的專業人才。此番受贈的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成立於2007年9月,是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所和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指導下的一個劇場藝術團體,主要成員為戲劇藝術碩士生。
上海補演
上海演出因為主演陳道明患大葉性肺炎而從2014年1月延期到2014年2月8日到11日、13日到16日重登上海大劇院大劇場,連演8場,開演兩月之前早已全城無票,高票價又遭觀眾詬病,北京人藝的這齣《喜劇的憂傷》,可謂戲未開演就“悲喜交加”。2014年2月7日,兩位主演陳道明、何冰接受滬上媒體專訪,為首演熱身。
道明犀利 何冰圓場
——“你沒看過我也無從介紹,我介紹了,你也不知道。 ”
2014年2月7日的採訪一開始就夾雜著些火藥味,可能是因為甚少在滬上公開受訪,陳道明的態度從一開始就顯得有點牴觸。
被問及為什麼從藝30多年第一次演話劇,他表示,“選劇本從來沒有為什麼,是一個感覺上的判斷,直覺這是一個好劇本。演員選擇劇本有時候是非理性的,很難說出一二三四為什麼。從客觀來說,是北京人藝的班底,我也看中合作質量,加上劇本好。的確也是,我30年沒演話劇,這一切可以替我保駕護航。”至於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他表示無法回答,因為感覺本來就無法形容。
於是媒體只能從角色入手,“你演的審查官是一個隨身會帶著一本莎士比亞的人,大家都知道你愛讀書,跟選擇這個角色有關係嗎?”陳道明立刻回答,“太娛樂了,這裡頭沒有什麼必然關係,這個審查官不愛讀書,拿莎士比亞是屬於臨時抱佛腳,為了不露怯不出醜。這個人物其實是經過60場的演出,摸索著過來的,不是一上來就鎖定的。”
難求完美 歡迎批評
——“要觀眾(完全)滿意,所有偉大的戲劇,包括《茶館》,做夢。 ”
無論之前口碑和票房炒得多熱,戲劇本身的質量仍是觀眾最關心的問題。昨天陳道明自己先高調亮出了態度:“就像我們現在記者寫文章,不相信每篇都寫得非常漂亮。我說這話的意識是,這部戲並非經典,我沒有覺得這是一個經典,只是一個某種程度上看著還好看的戲,大家覺得還有點意思,就像我們挑各行各樣的極致的產品一樣,都會挑出毛病來,所以這個戲還有很多我們自己都很不滿意的地方,我們自己也在不斷調整,儘量讓我們自己先滿意。因為要觀眾(完全)滿意,所有偉大的戲劇,包括《茶館》,做夢。”
他表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很多,比如開場和結尾都不滿意,“結尾確實有一些橋段過於快,我們始終想解決,這是時間問題,我們沒有做到完美,尤其是讓大家覺得峰迴路轉的情感的轉換,怎么特別有機,這個問題我們自己也意識到了,但到現在也沒有解決。包括舞台等等,也是甲滿意乙不滿意,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儘量。這個戲劇就像每個戲劇一樣,都有遺憾,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大家先看吧。肯定有覺得還行不錯,也有覺得不行,很正常。歡迎批評。如果大家的筆是溫暖的我們能感覺到,筆是酸冷的,我們也能夠感覺到。”
票價太高無關演員
——“商演無罪,全世界的團體,商演是無罪的,不要一說這個就是金錢主義。 ”
“喜劇”票貴、難買,是上海觀眾這兩個月感受到的難題,2014年2月7日主創也難以迴避,但陳道明回答得十分乾脆:“票價跟我們沒什麼關係,我們只拿了劇院的補助費,北京人藝所有演員是多少標準,我們就是多少。它賣多貴,為什麼這么貴,我們都不知道,想知道這個問題,請問演出商和北京人藝,跟演員一點關係都沒有,此演出不是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