喛氣

噯氣是充盈於胃內的氣體,由於胃逆蠕動,賁門開放,突然經口排出所致。

噯氣是充盈於胃內的氣體,由於胃逆蠕動,賁門開放,突然經口排出所致。
中醫認為,噯氣是指氣從胃中上逆,其聲沉長,多由脾胃虛弱或邪氣客於胃脘,胃氣失和因而上逆所致。噯氣低沉,無酸腐氣味者,多為脾胃虛弱;噯氣聲響,氣味酸腐。多屬宿食停滯;噯氣頻作響亮,每與情志變化有關者,多為肝氣犯胃。汗、吐、下後,胃氣不和,亦可出現噯氣。飲食之後有噯氣,是由於進食時不自主地咽入較多的空氣,在胃充盈時又噯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並非病態。但以下幾種噯氣值得注意。
吞氣症 表現為噯氣反覆發作,不時咽入空氣,又不時噯出,常被誤診為“消化不良”,其實是胃內過多積氣。高脂肪飲食能延緩胃的排空,減慢胃內氣體排入腸內的速度,因而吞氣症患者在高脂肪餐後較易出現症狀。
噯酸 噯氣時能暖出酸性胃內容物時稱噯酸,見於消化性潰瘍、胃炎成胃酸分泌過多的人。若伴暖出苦味的胃內容物。是由於膽汁返流入胃引起,見於胃空腸吻合術後和各種原因所致的幽門弛緩等。
噯氣氣味 如瀦留的胃內容物出現碳水化物的酵解,可產生無臭味的噯氣;胃內容物如有含硫胺基酸的分解,則可產生臭蛋樣氣味的噯氣;胃蠅咀病患者,噯氣則呈腥臭味。
噯氣,俗稱“打嗝”、“飽嗝”,是各種消化道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噯氣症狀。呃逆,多因進食吞咽倉促、受涼或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膈肌暫時性痙攣而產生。
噯氣與呃逆是不同的:噯氣聲音“嗝--嗝--”作響,沉悶而悠長,間隔時間也較長,是氣從胃中上逆;而呃逆聲音“呃、呃、呃……”作響,尖銳而急促,氣從喉間發出,同時伴有軀幹震動和聳肩。
噯氣和呃逆,在中醫講,都屬於“氣機上逆”。
噯氣在中醫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A.食滯停胃噯氣:噯氣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噯聲悶濁或噁心,噯氣不連續發作,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膩,脈象滑實。治療可用枳實導滯丸或保和丸。
B.肝氣犯胃噯氣:噯氣頻繁,噯聲響亮,胸悶不舒,脅肋隱痛,舌苔薄白,脈弦。治療可用柴胡疏肝散、氣滯胃痛顆粒、疏肝健胃丸
C.脾胃虛弱噯氣:噯氣斷續,噯聲低弱,嘔泛清水,不思飲食,面色晄白或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治療可用人參健脾丸。中醫飲食療法:請瀏覽脾虛證的飲食治療
呃逆在中醫分寒呃逆、熱呃逆和虛呃逆:
A.胃寒呃逆:呃聲沉緩有力,胃脘不舒,得熱則減,得寒則甚,舌苔白潤,脈象遲緩。治療可用丁香柿蒂湯
B.胃火呃逆:呃聲洪亮,沖逆而出,口臭煩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脈象滑數。治療可用橘皮竹茹湯加大黃。中醫飲食療法:請瀏覽胃腸熱證的飲食治療。
C.脾腎陽虛呃逆:呃聲不斷,氣不接續,手足不溫,面色蒼白,食少睏倦,腰膝無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潤,脈沉弱。治療可用金櫃腎氣丸加鏇復代赭湯。
D.胃陰不足呃逆:呃聲氣促而不連續,口舌乾燥,煩渴不安,舌質紅絳,脈象細數。治療可用益胃湯。
針灸治療:胡醫生在臨床實踐中,運用針灸對噯氣和呃逆進行治療,很有效。具體穴位和手法:雙側內關、足三里,強刺激。對呃逆患者,於上述穴位處注射冬眠靈,起效十分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