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莊

喇嘛莊是宋莊鎮下面的一個村莊。現在的宋莊因聚集了眾多的藝術家和有異常活躍的藝術氛圍而引起國內外藝術界和文化界的極大關注,被譽為中國藝術第一村。如同美國的藝術東村那樣。

導言

本書是作者自2004年底起住在喇嘛莊一年來的生活體悟。

喇嘛莊是宋莊鎮下面的一個村莊。現在的宋莊因聚集了眾多的藝術家和有異常活躍的藝術氛圍而引起國內外藝術界和文化界的極大關注,被譽為中國藝術第一村。如同美國的藝術東村那樣。

作者安靜地生活在那個村子裡,用心去體會這個村子裡的一草一木,那些他院子和地里生長著的蔬菜、糧食。以及它周圍的環境,那裡生活著的村民們。滿懷感恩之情,去體悟萬物的更替,去享受生活的簡單與豐富。

在書中,作者試圖用他那簡單、安靜的語言去喚醒人們對周圍每一個細小事物的感覺,使他們心懷感戴之情,去過上更富足、快樂的生活。

《喇嘛莊》書寫的場景是北京近郊的一個村落“喇嘛莊”,由上卷81章下卷81章組合而成。詩篇寫於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以完整的一年時間,紀錄了詩人一家在喇嘛莊的日常生活,與對自然環境之觀察體驗。《喇嘛莊》的札記性書寫型態帶有體貼於生活情感的溫暖氣息與舒緩心境,放下人文思維的緊張焦慮,質樸地接受鄉野環境的洗滌。在邊走邊唱的旋律中,生活滋味合拍於自然律動,停頓狹隘迷執的“熟爛的自我”,讓生命歸返童真的心境。樸實的自然帶領人的身心流轉,天地的廣大靜默感染了人的身心,生命變得平淡而自足。生活包裹著人,人之動靜於是邃深而不造作,行住坐臥合乎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才是美的永恆根源。日常生活不待裁剪,生活本身就是詩篇。

《喇嘛莊》有寂靜之美,有舒緩開敞的心,有生活悠遠平淡的滋味,人活在願望之中不假他求,生活就是此時此地,生活不在他方。《喇嘛莊》洋溢著身體勞動的舒暢感,“把一大塊或一長根木頭弄成適合點燃的大小,是一個非常痛快的過程。塊狀的,我用那把據說出自王麻子之手的菜刀劈開它。劈的時候,肩膀帶動大臂再到小臂,那種全身肌肉塊和韌帶一起被牽動拉扯的感覺非常舒服”,《喇嘛莊》里生命的萬般氣息活潑熱絡,音色嘹亮而動人,萬物彷佛初生般剛剛睜開眼睛,“南瓜花開得很扎眼,明晃晃的黃色,很大的一朵。”、“雨不大,但卻非常密集,帶著泥土和植物的味道竄進我的鼻子,濕潤且清涼。”人的身體韻律融入天地生生不息的交響,跟風聲、雨滴和鳴在一起的,是劈材、折枝、拔苗兒的人的姿影。《喇嘛莊》讚美蒼蠅,飛舞的蒼蠅啟動了夏熱無聊的下午,《喇嘛莊》欣賞蟲啃葉子,啃出來的一行小洞就像神秘的文字。

《喇嘛莊》是蘇非舒詩學“物思維與詩實踐”,具有指標意義的重要作品。“蘇”與“青”兩個主要的文本角色,從北京花家地西里撤向郊區偏遠的喇嘛莊,賃居96號後院,一戶中庭開闊的民居,這個行動本身就是帶有詩歌精神向度的價值實踐。《喇嘛莊》的題詞是美國詩人梭羅的著作《瓦爾登湖》中的一行詩:“簡單,簡單,簡單啊!”。梭羅居住在“瓦爾登湖”,湖邊的一年時光,是梭羅經過心靈焠煉與生活實驗得之不易的生命文本,它比轉換為生活文本的《瓦爾登湖》來得更珍貴。《喇嘛莊》的書寫與“喇嘛莊”的居住,也是一次計畫性實驗的生活文本/生命文本的重合。這個生活文本最特殊之處,在於它是由蘇非舒(蘇)以【本文】方式引言,拉出了一段又一段空間骨架,再由孫一(青)的【批註】填注入生活血肉。這種陰陽和鳴的觀念源自道家思想;《喇嘛莊》162章比《道德經》81章多出一倍篇幅,也是陰陽雙重視域交叉所致。蘇的視點,冷靜節制地觀察;青的視點,熱情活潑地觸摸。相對於《瓦爾登湖》內省的心靈詩意與觀察自然奧美的理性向度而言,《喇嘛莊》中國風味的農村景觀里世態人情的氣息豐潤,人的交談對象是生活中的人文化的自然,而非原始野性的自然;但兩個文本同樣詩意盎然,滿盈著生活豐碩之美。詩人偏離模式化語彙與社會規範,無畏地創造出個人化生活。

《喇嘛莊》的詩意催發點在於文本之前的心靈準備,寫於入住前期的文稿,可說是蘇非舒的“物思維”成熟而直接的思想表述,可以將它視為《喇嘛莊》的生活基礎信念來閱讀:

第四條:有必要把被人們一直忽略的,與物體息息相關的聲音、重量、氣味重新提出。

第六條:不可形容。去掉形容詞,因為它限制人們直接去感受物體。

第七條:不可理解。當人們說他已經理解一個物體,也就是說這個物體它不再重要,已經不在人們去理解的範圍之內。這樣,這一物體就會被人們視而不見。

第八條:不可想像。物體本身的多樣性是物體原本的樣子,而不應該是想像的結果。

第九條:在物體中清除“我”,也就是說要取消全部心理活動。

《喇嘛莊》隨意即興的生活韻律並非鄉村人們心靈自覺所致,詩人們的生活型態在“喇嘛莊” 這個村落中看似與村民兼容,卻依然屬於另類,它是一次帶有價值性選擇的生活實踐,是以“物思維”作為照鑒的詩意返影。從看(如何觀察生活?),到被看(生命本身是什麼?),從物(原初的整全的現象之物),到觸及無法被人為操作改造的本質之美(非物),蘇非舒開闢出一條直接、簡單、具體、準確,自成體系的詩學脈絡,在孤獨的精神堅持中排除眾議,一路披荊斬棘發現詩意的新地。從《制香油的手工作坊》、《西南方的地窖》到《喇嘛莊》,從詩書寫、詩思維到詩實踐,無論出世入世,蘇非舒詩篇中傳達出來的身體能量感,氣息強悍味道深沉,再多的形容詞也難以說明。打開門窗,走出心,讓身體與身體在風雨陽光下面對面,大汗淋漓!或者飲酒高歌!

——[台灣]黃粱《看?被看?物?非物?——蘇非舒的物思維與詩實踐》

蘇非殊,1973年生於重慶豐都,現居終南山。詩人,物主義者。物主義運動主要發起人,物學院創辦人,詩工廠廠長。倡導詩歌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越界實驗。因其近些年來的詩歌活動,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最具爭議性的詩人。

目錄

喇嘛莊裡無喇嘛——評蘇非殊的《喇嘛莊》(代序)

卷上

卷下

作品信息

頁數125頁

首次發表大陸先鋒詩叢《喇嘛莊·地窖·手工作坊》唐山出版社2009年10月

標籤詩(12)/蘇非殊(1)/喇嘛莊(1)

開售時間2012-0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