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藥散[中藥]

啜藥散[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啜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喉科學講義》。具有泄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白喉。症見喉間潰白或紅腫,痛楚難當,牙肉腐爛,口臭,舌焦,面赤,唇裂,發熱較高,口渴,脈象洪數。

組成

川貝母三錢(9g),竹蜂十隻,黃柏三錢(9g),甘草一錢(3g),王瓜霜五分(1.5g),人中白五分(1.5g),土牛膝根三錢(9g)。

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後,加牛黃末一錢,冰片末五分,同研勻,用樽裝妥封固。臨證時,每二小時用滾水一湯匙調藥散一分,慢慢啜服。

功用

泄熱解毒。

主治

白喉。

方義

川貝母清熱潤肺,竹蜂清熱化痰,黃柏瀉火解毒,甘草泄火解毒、調和諸藥,王瓜霜瀉熱解毒,人中白清熱降火,土牛膝根瀉火解毒。

運用

1、本方是治療白喉。臨床套用以喉間潰白或紅腫,痛楚難當,牙肉腐爛,口臭,舌焦,面赤,唇裂,發熱較高,口渴,脈象洪數為辨證要點。2、常用於病人平素強壯,兼感風熱者。

附註

一般咽喉腫痛,如“喉風”,“乳蛾”等,均可能出現白腐,突出而且嚴重的為“白喉”證。初起微有發熱或不發熱,精神疲倦,喉間紅腫,或痛或微痛,繼則咽頭兩側出現白點,亦有二、三天后始見者,白點可變成條狀或塊狀的膜,共色灰白或帶微黃,白膜逐漸擴大,蔓延至喉關內外或蒂丁等處。白膜表面光滑,邊綠境界分明,不易剝脫,若強加剝去則引起出血,露出一層紅腫肉麵,但在很短時間內又為新生的白膜蓋住。病情嚴重的,身熱增高,面色蒼白,神氣呆滯,口有臭氣,白膜擴大較快,兼有聲嗄、痰喘、飲食作嗆等兼證。如果白@┱怪療埽璋粑©起窒息。

重要文獻摘要

《中醫臨證備要》:“偏於風熱者多兼寒熱頭痛,脈象浮數,治先疏表清熱解毒;用桑葛湯兼服啜藥散,表證解除後,接用養陰清肺湯加土牛膝”。

《中醫臨證備要》:“偏於陰虛者,初起無表證,脈數無力,即宜養陰清熱解毒,用養陰清肺湯加土牛膝,兼服啜藥散,均用清涼散吹喉”。

《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以上各型患者,均可同時兼服啜藥散,慢慢啜服,使藥散經過喉嚨爛處,以粘附於創面上。若牙齦與唇部均有潰瘍,囑病人用舌舔啜藥散,轉搽唇齦潰爛處。啜藥散為治療白喉的有效藥物。方內土牛膝根專解白喉疫毒;人中白、黃瓜霜、川貝母,竹蜂消痰散結,潤燥利喉;黃柏堅陰瀉火,甘草潤肺利咽喉”。

《中醫兒科集成》:“啜藥散本為外敷之劑,服時必須以舌點染藥末,轉塗口腔內潰爛各處,徐徐啜吞,治潰甚為奇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