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景觀規劃設計

商業景觀規劃設計

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品位及生態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居住區的環境景觀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今,居住區內建設商業街的熱潮正在興起,商業街是看似平常,實際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論是景觀、環境、功能、建築外立面、空間尺度、功能分區、景觀小品或是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設都應該統籌規劃,完整的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更具文化與居住區風格特色的景觀小品,都成為商業街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 明昊(香港)設計有限公司是專業的商業景觀規劃設計公司,站在策劃的高度,精通現代商業街設計,通過商業景觀規劃盤活一座城市,一個景區,“為設計注入靈魂,升華人的精神境界”是明昊設計的核心理念。

規模適度的規劃設計

規模適度原則是指居住區商業街的長度、寬度、高度以及營業面積都要適度,不能超越界限無限發展。

(一)從一般觀察角度看,商業街的“有效長度”大多為300米到600米。在一些城市中,城市商業街的道路總長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但商業的繁華也和一首樂曲一樣,不可能全曲從頭到尾高潮盈漫,而是有最熱點、次熱點。一般商業街有短暫的非商業區段夾雜其間,其商業興奮點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二)商業街的建築不宜過高,一般在2層樓高,個別大商場可到4層。一是逛商店誰也不喜歡爬樓,就是有電梯,人們也不喜歡上上下下地來回折騰;二是過高的建築會產生壓抑感,影響人們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狹窄,兩邊建築物過高,會產生高樓效應,令顧客無法在街頭駐足。

(三)商業街的寬度應在20米至30米,不宜過寬。因為人們逛商業街行走規律是走“之”字形折線,即先在一側走上一段距離,再穿行到另一側,走一段後又折向另一邊。如果街道過寬,會使人們在街兩邊往來體力耗費過大,抑制觀賞、購物的欲望。

(四)商業街的營業面積也不應過大。從一般消費者的反映看,一條商業街有20萬米的商業營業面積可能是人們體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慮人們的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業街變成走長途。

總而言之,居住區商業街的主要特點是因商業店鋪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購物、休閒、餐飲等功能空間,基於商業街的店鋪特色,決定了其設計的核心就是讓空間有用而舒適。根據調查,一般商業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這又是針對兩側都是店鋪的商業街,又考慮到車行對人群流量的影響,利用豎向高差的變化將其劃分成兩個不同的空間。在根據建築的軸線在相關節點上設定種植壇形成景觀序列,根據建築的收放控制台階的收放。

道路與交通系統規劃設計

商業街確定適當距離的關鍵不僅是實際的自然距離,更重要的是感覺距離,通過景觀節點的設定,景觀設施來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單調平直呆板的街道雖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離卻很長。彎曲的街道使步行變得更加有趣,且再見少風力干擾方面是由益處的。變換的街道空間,小型廣場的穿插使步行網路的心理距離變短了。人在步行時都愛抄近道,人們走捷徑的願望是非常強烈的。開場空間中的步行線路,橫穿空間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間的邊緣既可以體驗到大空間的尺度,又能欣賞到街道或空間邊界的細枝末節,令人賞心悅目。台階是打斷步行節奏的破壞元素,我們採用平緩的坡道替代。

人車分流是必要的。同時,要各主要人群流量大的入口安排了必要的機動車和腳踏車停車場位。車行路與步行街交路口實行步行優先原則,儘量保證步行街的連續性,貨與人分流,互不交叉。具體的措施如下:(一)車行流線布置在商業街外圍及建築背面避開主要人群,在部分地段採用盡端式道路,便於卸貨與工作性人群流量出入的需要。機動車流儘量控制在商業街入口附近,減少對步行的干擾。(二)腳踏車停車在入口處設集中停放處,沿街結合花壇分組設定部分小型停放處。(三)為使步行系統連續化,通過地下商場,二層過街道連廊加強不同層面的行為連續。(四)貨運:大量集中貨運可通過地下層解決,少量常規貨運可通過與步行街垂直的支路解決。

空間組織與環境規劃設計

商業街的布局以線性的步行系統為主,同時與大型公共空間,庭院,以及廣場綠化相結合,形成人性化的現代購物空間。

商業街空間的組織又可以景觀意境為線索,按其所處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設定幾大景觀區,它們既相互聯繫又具統一性,通過軸線的控制來實現,分別滿足人們的購物娛樂,休閒的功能,動靜分區的過渡功能,人們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靜態活動功能。街區的空間景觀軸線與整個居住區景觀相結合,統一風格特色,將居住區綠帶引入街區,構成有機的形態。根據美國經驗,好的商業街不僅能吸引顧客,也能引來商家,根據經驗,他們願出高於平均價格20-25%的租金來租用這些零售空間。步行街屬於在一根軸線上水平展開的空間,擬在步行軸線上選擇若干節點,將空間局部放大形成小型廣場,打破線性空間的單調,有節奏地營造出空間的高潮點。通過不同形式和氣氛的廣場,營造豐富變化的外部空間。沿街店鋪形成尺度宜人、符合購物心理的商業空間。

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停留區域與心理學邊界效應理論指出:森林,海灘,樹叢,林中空地,建築廣場的邊緣,建築的凹處,柱下等使人們喜愛停留的區域。我們在商業街設定休息的座椅,給人們提供駐足,停留,停下來與人交談,停留一段時間的動作誘因。愛德華·霍爾在《隱匿的尺度》中指出處於邊緣或背靠建築物的立面有助於個人,團體與他人保持距離,是人們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們要緊兩創造多層的邊緣。人的活動是從內部和朝向公共空間的的中心的邊界發展起來的,通過孩子們總是現在門前聚集一會,然後在開始遊戲並占有整個空間。據測算,一般消費者連續逛街購物的疲勞時間最多為2小時(可逛1萬平方米左右的營業面積的商場),中老年顧客還要低於這個水平,而只有休閒、娛樂、餐飲等才可以增加消費者的滯留時間。因此,應注重商業街休閒功能的完善與改進。要注重廣場和座椅的設計,增加休閒娛樂、購物餐飲等場所,處處為逛街的顧客提供休息、娛樂方便,必然會延長顧客的逗留時間,增加商業街的活力。商業街服務對象是人,

居住區商業街是為整個居住區業主服務。所以居住區商業街的景觀規劃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的行為、心理、視覺出發,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空間多方位、多層次的需要;注意環境空間的組織和環境設施的安排;以人的視覺、觸覺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為參照,在功能、樣式、質感、色彩等方面,強調精品意識,創造優質的商業購物環境,突出景觀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兩旁和建築主體種植樹木花草或擺放盆栽,創造輕鬆、愜意的視覺效果。

在功能方面,設定方便小巧的公用電話亭、美觀舒適的休閒座椅、乾淨明亮的公共廁所、垃圾桶、統一管理、和諧協調的廣告設施和標識系統,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觀、製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階設施方面還要充分考慮殘疾人特別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環境保護、防火防災、緊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時還應採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鋪裝,使空間、建築、景觀的設定布局渾然一體,並運用好導遊圖、標誌牌、時鐘、噴泉、雕塑、小品景觀、象徵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設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理念。

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居住區商業街的景觀規劃設計,需要城市規劃師、建築設計師、景觀設計師及房地產商在規劃設計初期就應共同協商溝通,形成多方良性的互動機制。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依據居住區的本身定位、當地的文化特色、該城市的歷史文脈,本土的樹木花卉應注重生態,崇尚自然;以人為本,追求品質;講求文化,尋求個性;因地制宜地創造出新型的、舒適的商業街空間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