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削價核算

削價後的售價低於原進價的損失,經批准削價時,一次沖減庫存商品價值,轉作財產損失處理。 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商品削價時集中處理削價損失,實行“進價核算”的企業,削價後的售價不低於原進價的不沖減庫存商品價值,銷售後體現在銷售毛利中。 削價後的售價低於原進價的損失,在批准削價時,一次沖減庫存商品價值,轉作財產損失。

商品削價核算的類型

在批發企業中,商品削價一般有殘損霉變削價和積壓呆滯削價兩種情況;在零售企業中,商品削價一般有殘損霉變削價、積壓呆滯削價和零頭商品削價三種情況。在商業會計中,由於商品削價原因不同,因此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殘損霉變商品削價核算是指對因經營保管不善而發生殘損破壞、霉爛變質商品的削價核算。實行“進價核算”的企業,可直接作銷售處理的,削價後的售價不低於原進價的,不沖減庫存商品價值.銷售後體現在銷售毛利中。削價後的售價低於原進價的損失,經批准削價時,一次沖減庫存商品價值,轉作財產損失處理。通過加工改制或拆賣零件處理的,加工改制費列入加工商品成本,新售價低於成本(包括原進價和加工改制費)部分,沖減庫存商品價值,轉作財產損失。新售價不低於成本的,銷售以後.體現在銷售毛利中。實行“售價核算”的企業,對殘損霉變商品處理有如下兩種:
①直接作銷售處理的,批准削價時,一次沖減原進銷差價,新售價低於原進價部分,轉作財產損失;
②通過加工改制或拆賣零件處理的,加工改制費列入商品成本。新售價低於成本(包括原進價和加工改制費)部分,除沖減原進銷差價外,其餘轉作財產損失。
積壓呆滯商品削價核算是指對冷背、過期落令和質次價高商品削價的核算。這種削價主要是由於科學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以及人們消費需求變化所引起的,同時也與企業經營決策失誤和盲目進貨有關。積壓呆滯商品削價損失。不是削價時才發生的,它是潛伏在商品銷售之前,在銷售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來。商業企業必須重視商品時間價值。防止重大損失,及時處理積壓呆滯商品。
積壓呆滯商品削價損失的核算。有兩種處理方法:
一是商品削價時集中處理削價損失,實行“進價核算”的企業,削價後的售價不低於原進價的不沖減庫存商品價值,銷售後體現在銷售毛利中。削價後的售價低於原進價的損失,在批准削價時,一次沖減庫存商品價值,轉作財產損失。實行“售價核算”的企業,削價後的新售價仍高於原進價時,將新售價與原售價之間的差額.沖減進銷售價;新售價低於原進價時,除沖減原進銷差價外,將低於原進價部分轉作財產損失處理。
二是預提商品削價準備金。依據商品的無形損耗程度及其變化趨勢,按照商品銷售額的一定比例。霧先提取削價準備金,將其均衡地計入商品銷售成本。待積壓呆滯商品削價時,從削價準備金中轉銷。預提商品削價準備金在“商品削價準備金”帳戶核算。預提時貸(增)記該帳戶,轉銷時借(減)記該帳戶,貸(增)虧餘額表示已提未用的準備金數額,借(減)虧餘額表示實際削價數大於預提數的差額,經批准轉作財產損失。這樣,可以真實地反映商品經營的實際情況,正確核算庫存商品價值,合理計算.企業盈虧,保證財政收入的真實性。其會計分錄:
(1)計提商品削價準備金時:
借(增):商品銷售成本
貸(增):商品削價準備金
(2)積壓呆滯商品實際削價時:
借(減):商品削價準備金
貸(減):庫存商品
零頭商品削價核算是指布匹等商品零頭削價的核算。零頭商品削價出售,是為了鼓勵消費者的購買,減少商品損失,提高經濟效益而採取的措施,也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零頭商品削價的核算,有兩種方法:一是將零頭商品削價(或少收款)部分作為商品損耗期末轉入商品流通費;二是在削價出售時,按實收銷貨款額反映銷售收入,按原售價註銷庫存商品。按後一種方法。其會計分錄:
(1)收到削價商品貨款時:
借(增):銀行存款
貸(增)商品銷售收入
(2)按售價結轉銷售成本,註銷庫存商品時:
借(增):商品銷售成本
貸(減):庫存商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