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國為善,奸必多。國富而貧治,曰重富,重富者強;國貧而富治,曰重貧,重貧者弱。兵行敵所不敢行,強;事興敵所羞為,利。主貴多變,國貴少變。國多物,削;主少物,強。千乘之國守千物者削。戰事兵用曰強,戰亂兵息而國削。![](/img/b/e0c/ml2ZuM3X3EjN1czMyADN3UjM5MTM5MDMxczM4MTNwAzMxAzLwQ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農、商、官三者,國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歲”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者有朴,必削。三官之朴三人,六官之朴一人。以治法者,強;以治政者,削;常官治者,遷官。治大,國小;治,國大。強之,重削;弱之,重強。夫以強攻強者亡,以弱攻強者王。國強而不戰,毒輸於內,禮樂虱官生,必削;國遂戰,毒輸於敵,國無禮樂虱官,必強。舉榮任功曰強,虱官生必削。農少、商多,貴人貧、商貧、農貧,三官貧,必削。
國有禮、有樂、有《詩》、有《書》、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辯。國有十者,上無使戰,必削至亡;國無十者,上有使戰,必興至王。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國,用《詩》、《書》、禮、樂、孝、弟、善、修治者,敵至,必削國;不至,必貧國。不用八者治,敵不敢至;雖至,必卻;興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國好力,曰以難攻;國好言,曰以易攻。國以難攻者,起一得十;國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商君書·去強第四](/img/1/9d1/ml2ZuM3X1ETM4UTNyADN3UjM5MTM5MDMxczM4MTNwAzMxAzLwQ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民不死上。興國行罰,民利且畏;行賞,民利且愛。國無力而行知巧者,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賞,則死。怯民勇,勇民死,國無敵者強,強必王。貧者使以刑,則富;富者使以賞,則貧。治國能令貧者富,富者貧,則國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賞一,強國刑七賞三,削國刑五賞五。
國作壹一歲,十歲強;作壹十歲,百歲強,作壹百歲,千歲強。千歲強者王。威,以一取十,以聲以實,故能為威者王。能生不能殺,曰自攻之國,必削;能生能殺,曰攻敵之國,必強。故攻官、攻力、攻敵,國用其二舍其一,必強;令用三者,威,必王。
十里斷者,國弱;九里斷者,國強。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強,以宿治者削。
舉民眾口數,生者著死者削。民不逃粟,野無荒草,則國富,國富者強。
以刑去刑國治,以刑致刑國亂,故曰:行刑重輕,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刑至事生,國削。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惠,惠生於力。舉力以成勇戰,戰以成知謀。
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本物賤,事者眾,買者少,農困而奸勸,其兵弱,國必削至亡。金一兩生於竟內,粟十二石死於竟外;粟十二石生於竟內,金一兩死於竟外。國好生金於竟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強國知十三數:竟內倉、口之數,壯男、壯女之數,老、弱之數,官、士之數,以言說取食者之數,利民之數,馬、牛、芻藁之數。欲強國,不知國十三數,地雖利,民雖眾,國愈弱至削。
國無怨民曰強國。興兵而伐,則武爵武任,必勝。按兵而農,粟爵粟任,則國富。兵起而勝敵、按兵而國富者王。
國家專心從事耕戰一年,就能強大十年,專心從事耕戰十年,就能強大一百年;專心從事耕戰一百年,就能強大一千年。能夠保持一千年都強大的國家就能稱王天下。國家有威嚴,就能以一取十,憑藉名聲來取得實力,所以能夠有威勢的國家就能稱王天下。能積蓄實力卻不能使用實力的國家叫做自己攻打自己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一定會削弱;能積蓄實力也能使用實力的,叫攻打敵國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一定強大。因此,消滅虱害,使用實力,攻打敵國這三點,國家使用當中的二項,捨棄當中的一項,一定強大;假如三項全用,國家就會有威力,稱王天下。
政事在十里之內才能做出決斷的,國家就弱,在五里之內能做國決斷的,國家就強大。在當日就能處理好當天的政務,就能稱王天下,在當夜才能處理好當天的政務,國家就強大,第二天才能處理好當天政務的,這樣的國家就會被削弱。
登記民眾的人數,活著的登記造冊,死了的人要從戶口冊上消除掉。如果這樣,民眾就不能逃避稅租,田野上就沒有荒草,那么國家就能富足,國家富了也就強大了。
用刑罰消除刑罰,國家就能大治;用刑罰招致辭刑罰,國家會混亂。所以說:加重刑於輕罪,弄罰就是不用也能將事情辦成,這樣的國家才能強大;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用刑輕重不一,即使用了刑罰,犯法的事情卻不斷發生, 國家會被削弱,重的刑罰產生實力,實力能產生強大,強大能產生威力,威力能產生恩惠,恩惠從實力中產生。崇尚實力能用來成就勇敢作戰,作戰才能產生出智慧和計謀。
有了金子,糧食就沒有了。糧食有了,金錢才能有。糧食這種東西價格低賤,而從事農耕的人多,買糧食的人就少,農民就貧困,奸詐的商人就活躍,如果這樣兵力就弱,國家的實力一定會被削弱直到滅亡。一兩黃金輸入到國境內,十二石的糧食就會運到國境外;十二石糧食輸入到國境內,黃金一兩運到國境外,國家喜歡在境內積聚黃金,那么黃金和糧食都會喪失,糧倉和金庫都會空虛,國家會弱小;國家喜歡在境內囤積糧食,那么糧食和黃金都能產生,糧倉、金庫都會充實,國家就強大。
強國要知道十三個數目:境內糧倉數、金庫數、壯年男子、半年女子的數目;老人、體弱者數目,官吏、士人的數目,靠遊說吃飯的人數,商人的數目,馬、牛、餵牲口飼料的數目。想要使國家強大,不知道國家的這十三個數目,土地即使肥沃,人民雖然眾多,國家也難免越來弱,直到被別國分割。
國內沒有對君主有怨言的民眾叫強國,如果發兵去攻打別國,那么就要按軍功的多少授予他們官職和爵位,就一定會取勝。如果按兵不動,從事農耕,那么就按生產繳納糧食的多少,授予官職和爵位,國家就一定富裕。發兵打仗就能戰勝敵人。按兵不動就富足的國家就能稱王天下。
作品譯文
運用強民的辦法來清除不服從法令的民眾,國家會被削弱;運用刑罰使民眾聽話等措施來清除不服從法令的民眾,國家就會強大。國家施行善政,奸詐的壞人就一定會多。國家很富強,![](/img/1/9d1/ml2ZuM3X1ETM4UTNyADN3UjM5MTM5MDMxczM4MTNwAzMxAzLwQ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農民、商人、官吏三種人是國家有經常職業的人。這三種人產生了六種虱害;第一是“歲”虱,農民游惰,使年歲歉收;第二是“食”虱,農民不務本業,白吃糧米;第三是“美”虱,商人販賣華麗的東西;第四是“好”虱,即商人買賣稀奇物品;第五是“志”虱,指官吏營私舞弊;第六是“行虱”,官吏辦事不積極。這六種虱害生了根,國家必削。農、商、官三種職業的根在三種人身上,而六種虱害的根,卻在國君一個人身上。能用法律來治國,國家就強。專靠政令來治國,國家就削弱。久任一個官而他能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就升他的官級。治道繁多,國家就會弱小。治道縮
![商君書·去強第四](/img/a/ca8/ml2ZuM3X1MjNxQzNyADN3UjM5MTM5MDMxczM4MTNwAzMxAzLwQ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國家有《禮》、《樂》、《詩》、《書》、慈善、修養、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廉潔、智慧這十種東西,國君又不讓民眾去打仗,國家就一定會削弱,甚至滅亡。國家如果沒有這十種東西,君主就是讓民眾去打仗,國家也一定會興旺,甚至稱王天下。國家用所謂善良的人來統治,國家就一定會以生動亂直至被削弱;國家用提倡改革的人來統治,就一定會治理好,一直到強大。國家采有用《禮》、《樂》、《詩》、《書》、慈善、修養等儒家思想來治理,敵人來了,國家一定被削弱;敵人不來入侵,國家也一定會窮。不採用這八種儒家思想治理國家,敵人就不敢來入侵,即使來也會被打退。如果發兵去討伐別的國家,就一定能奪取土地,奪取了土地還能夠占有它;如果按兵不動,不去攻打別國,就一定會富足,國家喜歡實力,談到攻伐就會謹慎。國家喜歡空談,談到攻伐就會輕妄。國家用慎重的態度去攻打別國,用一分力氣得到十倍的收穫;國家用輕妄的態度攻打別國,出十分的力氣,能喪失百倍的利益。
加重刑罰,慎用賞賜,那么國君愛護民眾,民眾就會拚死為君主效命。興盛的國家,使用刑罰,民眾以為對自己有利,而且心中畏懼;使用賞賜,民眾也認為對自己有利,而且一心要得到。國家沒
![](/img/1/b91/ml2ZuM3XwMDO3ETOyADN3UjM5MTM5MDMxczM4MTNwAzMxAzLwQ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作者簡介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商鞅畫像](/img/3/fc8/nBnauM3X0QTM3EDNwADN3UjM5MTMwMDM3IDN1MTNwAzMxAzLw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