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吳熊和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11-1
版 次:1頁 數:456字 數:342000印刷時間:2010-11-1開 本:大32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32556748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詞學原先是詩學的一個旁支,嗣後與詩學並行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專門之學。本書的目的是為詞學研究迄今取得的成就作出總結性的論述,以推動這門學科的理倫化和系統化。全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旁徵博引,較全面地體現了唐宋詞的大致概貌,非常值得一讀。
本書涉及的有些問題,歷來有所爭議,只有通過反覆辯論或史實考證才能解決。為了避免枝蔓與辭費,書中只寫了個人探索所得的大致結論而未及充分展開。
作者簡介
吳熊和,1934年生,195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57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大師夏承燾先生,獲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尤其於唐宋詩詞頗有心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詞源
第一節 燕樂與詞——我國詩、樂結合的新傳統
第二節 唐教坊曲——唐五代詞調的淵藪
一、隋曲
二、唐曲
第三節 從選詞以配樂到由樂以定詞一一詞體的形成
過程
第二章 詞體
第一節 詞的創作——按譜填詞
一、音譜
二、詞譜
第二節 詞體的形成——依曲定體
一、依樂段分片
二、依詞腔押韻
三、依曲拍為句
四、審音用字
第三章 詞調
第一節 詞調的來源
一、來自民間
二、來自邊地或外域
三、創自救坊、大晟府等樂府機構
四、創自樂工歌伎
五、摘自大曲、法曲
六、詞人自度曲
第二節 曲類與詞調
一、大曲、法曲、曲破
二、令、引、近、慢
三、其他曲體曲式
第三節 詞調的異體變格——樂曲移調變奏
一、轉調
二、犯調
三、偷聲、減字
四、添聲、添字、捧聲、攤破
五、疊韻、改韻
第四節 選聲擇調
一、擇聲情
二、擇新聲
三、捍曲名
第五節 詞調的演變
一、唐五代詞調以小令為主,齊言、雜言並存
二、北宋新聲競繁,眾體兼備,詞調大盛
三、由於音樂文藝重心轉移,除詞人自度曲外,南宋
詞調發展呈現停滯,最後衰落
第四章 詞派
第一節 唐宋詞分派的由來
第二節 倚聲椎輪大輅一一敦煌曲子詞
第三節 齊粱詩凡下的《花間集》
第四節 南唐君臣與宋初詞壇
第五節 有井水處皆歌柳詞
第六節 蘇軾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詞風
第七節 從秦觀到周邦彥
第八節 靖康之變前後的李清照
第九節 辛棄疾與南宋愛國詞
第十節 姜夔句琢宇煉,歸於醇雅
第十一節 眩人眼目的吳文英詞
第十二節 宋元之際詞人與亡國哀音
第五章 詞論
第一節 唐代評論罕及於詞,後蜀歐陽炯的《花間集序》
或可視為有專文論詞之始
第二節 宋人詞話始於元豐初楊繪的《本事曲》
多數偏於紀事,重在品藻與議論的則較後起
第三節 蘇門始盛評詞之風,對推尊詞體和推進
詞的評論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節 李清照創詞“別是一家”之說,闡明了
詞體的音律、風格特點,為詩、詞之別
立下界石
一、詞須協律
二、詞須典雅,有情致
第五節 靖康之變後,詞風慷慨任氣,論詞亦多
重在家國之念,經濟之懷
一、批判花間詞人的流宕無聊
二、肯定蘇詞的革新,讚揚駿發踔厲的詞風
三、主張以“經濟之懷”入詞
四、倡導“復雅”
第六節 南宋後期論詞,重點轉向講習與傳授詞
法,這一過程始於姜夔,而備於張炎
一、姜羹始論詞法
二、楊纘、吳文英、張炎三家詞法
第七節 鼓吹蘇、辛詞風的,不如周、姜後學
之盛,但在金源末及南宋末,也並不寂寞
一、金源特重蘇、辛詞
二、宋末詞風之弊,在於厚周、姜而薄蘇、辛
第八節 張炎《詞源》是周邦彥、姜夔一派詞學
的總結、它同時反映了宋詞的最終衰落
一、主雅正
二、主清空
第六章詞籍
第一節 叢刻
第二節 總集
第三節 別集
一、唐五代詞別集
二、北宋詞別集
三、南宋詞別集
第四節 詞話
第五節 詞譜 詞韻
一、詞譜
二、詞韻
第七章 詞學
第一節 關於詞樂
一、燕樂二十八調,兩宋詞樂不出七宮十二調
二、二十八調的用音與結聲
三、宮調聲情與依月用律
四、宋詞的歌法
第二節 關於曲調考證
一、從《教坊記》、《樂府雜錄》考詞調之源
二、(碧雞漫志》的曲調考證
第三節 詞學的展望
附錄
《彊村叢書》與詞籍校勘
從宋代官制考證柳永的生平仕履
陸游《釵頭鳳》詞本事質疑
關於鮦陽居士《復雅歌詞序》
重印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