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食人俑

唐大食人俑

唐大食人俑是唐代的一件人俑。

俑頭戴尖頂折沿帽,長臉,深目高鼻,滿鬢鬍鬚,其形象與《新唐書》卷二三八中記載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帶,足登長筒靴,肩背行囊,手執水壺,身體前傾,作行進狀。
大食是唐朝人對阿拉伯人的專稱。唐高宗時,大食人打敗波斯帝國,占領了伊朗高原,並於永徽二年(651年)向唐遣使朝貢。之後,兩國通過絲綢之路交往日益頻繁。許多大食商人往來於陸路與海路,在做商品交易的同時也將伊斯蘭教帶入中國,並開始在中國的西安、廣州、泉州等地定居。唐代墓葬中發現的大食人俑就是這一歷史背景的產物。唐朝與大食之間的衝突也時有發生。天寶十年(751年),唐朝將領高仙芝在怛邏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與大食將領吉雅德·本·薩利赫相戰。此次戰役由於唐朝的敗績而使大食兵掠走了大量中國俘虜,其中包括不少織匠、金銀匠、畫匠等,包括造紙術在內的多種中國工藝技術因而西傳,對西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這個作長途跋涉狀的大食人俑是我們見證唐代絲綢之路上漫漫商隊的一個縮影,形象而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