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與濟南

唐代詩人與濟南

《唐代詩人與濟南》是朋星所著,堅持依託歷史、立足現實,尊重過去、面向未來,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優秀傳統文化,《唐代詩人與濟南》通過挖掘、整理和科學揚棄,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

內容簡介

《唐代詩人與濟南》對於進一步挖掘濟南歷史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市人民熱愛濟南、建設濟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對於更好地宣傳濟南、展示濟南,提高濟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朋星所著的《唐代詩人與濟南(濟南歷史文化讀本)》是叢書之一。

圖書目錄

遙望齊州九點菸——唐代濟南的社會狀況
寥若晨星仔細數——唐代濟南籍的詩人
於季子
員半千
崔融、崔禹錫、崔翹
林氏
孟遲
丁儒
蔡希周、蔡希寂
林披、林藻、林蘊
孟雲卿
孟簡
段文昌、段成式
獨步天竺演法流——詩僧義淨小傳
盛唐名家會歷下——李白、李邕、杜甫等詩人客游濟南
鄉愁化作田園詩——王維謫居濟南
當年好躍五花驄——韓翔在青、齊的幕府生涯
後記

後記

這本小冊子竣稿後,忽然憶起自己萍蹤般的學業之路。上大學時讀的是中文系,卻苦學日語,夢想當一名翻譯家,畢業論文寫的也是《論日本的政治文學》;大學畢業後,愛好悄悄轉向了中國古代文學,報考碩士研究生時選取了古代文學的源頭——先秦兩漢文學。考上碩士後,卻又痴迷魏晉南北朝文學,一心想寫“南朝文學的四大家族(蕭氏、謝氏、劉氏、徐氏)”。工作後,家居濟南,師從濟南教育學院徐北文先生,又涉足齊魯文化和濟南地方文史。在大學教書十多年,一直不想考博士,以為學文科的人,寫出作品才是硬道理,不必圖慕學位虛名。但是2001年7月調到濟南市教育局成了一名公務員,當時半年多沒有什麼分工,心想閒著也是閒著,便投考了山東大學的博士,師從張忠綱教授學習唐宋文學,隨後出版了《鏗鏘大唐》《風雅大宋》《杜甫與先秦文化》等等。
從一名教師轉型為一位公務員,至今已整整十年。感謝生活的歷練,我覺得最大的快樂就是為愛好而寫作,而不再摻雜什麼職稱、評獎、頭銜等功利因素。
感謝濟南出版社的侯琪先生、王菁女士,鼓勵我接下“唐代詩人與濟南”的選題。家住濟南,神遊大唐,我樂意從事這項“美差”。
在寫作過程中,愈發緬懷恩師徐北文先生。先生的《濟南簡史》《濟南史話》《中國地名大辭典·濟南分卷》等等,都是濟南地方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昔日與先生閒談時,先生曾深憾於唐詩大繁榮時濟南卻荒蕪寂寥,並認為高麗李氏的軍閥統治難辭其咎。因此,我在本書第一章中詳細補足了這方面的論述。
感謝濟南職業學院李永祥教授、濟南社科院張華松研究員。李教授治古代文學多有創穫,我曾多次當面請教或電話諮詢,教授均熱情解答。華松與我為同齡好友,治史有成,近年來在濟南地方史研究上成果尤著。
這本書原預定2010年交稿,但因我要赴美短期培訓,需猛攻英語數月,便拖到今年。在我學習英語和赴美培訓期間,曾委託濟南陽光100國小校長史俊預先蒐集部分資料,史俊校長大力襄助,尤其王維一章幾近成文,謹致謝忱。
唐代詩人與濟南,除了李白、杜甫、王維之外,其餘詩人多不大知名,其詩作亦罕見注釋。為填補這一空白,我儘可能對引用的詩文加以解釋,但是有些地方(比如《酉陽雜俎》的奇聞逸事,義淨詩中大量的佛教辭彙)殊難自信,還請方家指正。
泉水沏茶讀唐詩,愜意呀!
朋星
2011年6月6日於濟南潭湖居

序言

濟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澱豐厚,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是中華民族重要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最初發現地。相傳,大舜曾耕於歷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任北宋齊州(濟南)太守期間對此作過詳實考證,濟南亦有舜祠、舜井、娥英祠等舜跡遺存。春秋戰國時期,濟南是齊魯文化的交匯之處,尚功利、求革新的齊文化和重仁義、尚倫理的魯文化在這裡有機融合、兼收並蓄,長久地滋潤了濟南的地域文化、城市性格。秦漢以來,又有伏生傳《尚書》、婁敬謀國策、終軍請纓出使南越、曹操相濟南等重大歷史人物、事件在這裡風雲際會,其中伏生口授《尚書》,對於填補秦始皇焚書坑儒形成的漢初文化真空起到了重要作用。隋唐北宋時期,濟南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名相房玄齡,名將秦瓊,高僧義淨,詩人崔融、員半千、范諷等皆為一世俊傑,李白、杜甫、高適、蘇軾、蘇轍、曾鞏等名流文士或遊歷或仕宦於此,詩聖杜甫留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千古佳句。南宋以後,濟南文壇更是頻升巨星,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邊貢、李攀龍、李開先,皆為一時領袖詩壇的大家,再加上新城(今桓台)王士稹、淄川蒲松齡(清初新城、淄川均為濟南府屬縣),可以說,宋、元、明、清四代,濟南文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令人矚目的重要地位。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濟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長清孝堂山的東漢石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建築,石祠內的漢代石刻畫像具有彌足珍貴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建於隋大業年間的四門塔,是中國最古老的單層亭閣式石塔。位於長清的靈岩寺,唐代曾為中國四大名寺之一,寺內40尊泥塑羅漢,被梁啓超譽為“海內第一名塑”。此外,讓濟南人引以為豪的,還有甲天下的眾多湧泉。元代地理學家於欽在《齊乘》中贊日:“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蓋他郡為泉一二數,此獨以百計。”眾泉噴涌,形成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觀,成就了濟南“泉城”美譽。更兼泉水匯流大明湖,湖在城中,城在景中;南部屏列如黛群山,泉溪淙淙,峰壑森秀。山、泉、湖、河、城有機融合、交相輝映,濟南風光秀美如此,也就無怪古人讚嘆“濟南瀟灑似江南”,而“有心常做濟南人”了。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勝利結束,濟南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濟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古老的泉城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毫不動搖地抓好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的同時,始終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擺在重要位置,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人民民眾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得到鞏固,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化產業實力顯著增強。當前,濟南的建設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進入了城市建設跨越提升、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社會事業全面突破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對於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濟南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是幸運的,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同樣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濟南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和資源優勢。堅持依託歷史、立足現實,尊重過去、面向未來,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挖掘、整理和科學揚棄,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和濟南出版社等部門通力合作,編輯出版了這套“濟南歷史文化讀本”叢書,對於進一步挖掘濟南歷史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市人民熱愛濟南、建設濟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對於更好地宣傳濟南、展示濟南,提高濟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2010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