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畫宮樂圖

唐人畫宮樂圖

唐人畫宮樂圖的畫面中央是一張大型方桌,後宮嬪妃、侍女十餘人,或圍坐、或侍立於方桌四周,團扇輕搖,品茗賞樂,意態悠然。方桌中央放置一隻很大的茶釜(即茶鍋),畫幅右側中間一名女子手執長柄茶杓,正在將茶湯分入茶盞里。她身旁的那名宮女手持茶盞,似乎聽樂曲入了神,暫時忘記了飲茶。對面的一名宮女則正在細啜茶湯,侍女在她身後輕輕扶著,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樣子。原本的籤題標為元人宮樂圖,經研究,現在畫名已改定成《唐人宮樂圖》。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本圖描寫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臥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據專家考證,《唐人宮樂圖》是晚唐時期作品,當時正值飲茶風氣昌盛之時,茶聖陸羽《茶經》便完成於此際。稍稍回顧我國飲茶法源流,唐以前都屬於粗放式煮飲法,即煮茶法。陸羽在《茶經》里則極力提倡煎茶法,他的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一經推出,立刻在文人雅士甚至王公朝士間得到廣泛回響。從《宮樂圖》我們可以看出,茶湯是煮好後放到桌上的,之前備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式應該由侍女們在另外的場所完成;飲茶時用長柄茶杓將茶湯從茶釜盛出,舀入茶盞飲用。茶盞為碗狀,有圈足,便於把持。可以說這是陸羽“煎茶法”場景的部分重現,也是晚唐宮廷茶事昌盛的佐證之一。

唐代茶詩中也有描寫宮廷飲茶的詩句,如張文規《湖州貢焙新茶》:“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王建《宮詞》:“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裡過茶湯。”都細緻刻畫了唐代宮廷茶事場景。如張文規的《湖州貢焙新茶》、王建的《宮詞》等,都細緻刻畫了唐代宮廷茶事場景。

相關資料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另外,繃竹蓆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几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琵琶橫持,並以手持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亦在在與晚唐的時尚相侔。所以,現在畫名已改定成「唐人宮樂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