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敖溪唐二花燈是在漫長的土司(今餘慶敖溪)時期創造了特色鮮明的民間文化之一,它源於宋元時期,興於明清,是含音樂、戲劇、說唱、歌舞、紙紮為一體的一種綜合性民間表演藝術,餘慶敖溪唐二花燈又分為傳統花燈和現代花燈兩種。傳統花燈以戲曲表演為主,亦稱花燈戲,因伴奏形式的不同又分為鼓樂燈(鑼鼓燈)和絲弦燈。傳統花燈歷史較長,么妹一角歷來都是男扮女裝,其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究其原因,唱詞中多少都帶有一些低級庸俗的色彩,故民間有“好女不追燈”之說。現代花燈摻雜有新時代的氣氛,以歌舞表演為主,亦稱花燈歌舞。隨著時代發展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現代花燈的表演形式已演變成為無時間限制、無規定套路、無祭祀程式的民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民間藝術形式。根據場地、環境、內容的不同,“唐二”、“么妹”可多可少,“么妹”演變為青年女子扮演,表演形式亦多樣化,有花燈歌舞、花燈小戲、花燈劇、花燈小品,一般無燈具造型。2004年央視七套還專題播放了餘慶敖溪唐二花燈小調。2007年5月,餘慶敖溪唐二花燈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相關詞條
-
花燈[燈名]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
介紹 起源 歷史傳說 神話傳說 分類 -
花燈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
起源 歷史傳說 分類 特點 設計 -
古藺花燈
古藺花燈是以古藺為中心,流傳於四川、貴州、雲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中游地區。是流行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一帶的漢族民間歌舞藝術,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鬧、要唱...
起源傳說 花燈內容 藝術特點 範圍分支 代表人物 -
《花燈滿城》
《花燈滿城》,2014年6月20日在湖南電視劇頻道播出,根據著名作家蘇童小說《妻妾成群》改編,曾被導演張藝謀改編為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講述上世紀二十...
簡介 劇情介紹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作品爭議 -
仙居花燈
仙居花燈是浙江省仙居縣特色傳統工藝品,元宵節節日習俗。歷史悠久,分布很廣,種類繁多。如橫溪、板橋的板龍燈,高遷上屋村的長旗燈,朱溪、下各的跳跳馬燈,下塘...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單燈種類 組燈種類 工藝流程 -
泉州花燈
泉州花燈是福建省著名的特色傳統工藝品之一,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起於唐代,泉州花...
花燈分類 歷史源流 保護措施 花燈文化 -
屯堡花燈
屯堡花燈是貴州省屯堡傳統節日習俗。已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貴州西路花燈的代表。分為花燈歌舞和燈夾戲兩大類,具有情意纏綿和幽默機智兩大特點...
發展歷史 特點 演出 -
花燈滿城
《花燈滿城》根據作家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是由唐季禮監製並執導,田海蓉、劉曉慶、胡可、鮑起靜、任泉、楊洋、張峻寧領銜主演的民國情感劇。 講述了民國...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當地民間稱為“唐燈”。其工藝源自唐代,整個花燈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張黏貼接合,再蓋上全用繡花針刺出各種花紋圖案的紙...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製作流程 表現形式 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