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血管神經性水腫

唇血管神經性水腫(allergic cheilitis)是因接觸變應原後引起的唇炎。變態反應性唇炎(angioneuroic edema)和接觸性唇炎(contact cheilitis)都屬此範圍。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唇血管神經性水腫

英文名稱

allergic cheilitis

別名

變態反應性唇炎;接觸性唇炎

分類

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唇舌疾病 > 唇炎

ICD號

K13.0

病因

引起變態反應性唇炎的抗原或半抗原包括某些特定的食物、食物添加劑、藥物、腸道寄生蟲、感染灶滲出物、動物植物吸入物等。外傷、寒冷刺激、情緒波動、月經期等可能誘發本病。當抗原第2次進入機體時能激發Ⅰ型變態反應。導致組胺、慢反應物質等釋放,引起黏膜毛細血管擴張,管壁通透性增加,產生組織水腫。接觸性唇炎則因唇紅部直接接觸變應原後發生Ⅳ型變態反應,如唇膏、各類化妝品、某些藥物等。

臨床表現

變態反應性唇炎

以上唇多見,腫脹區瀰漫,周界不清,可波及鼻翼和顴部。唇突出翹起,緊繃光亮,捫之柔韌,無凹陷性水腫。口周皮膚正常或微紅。除緊繃腫脹和輕度癢熱感外無其他不適。患者身體其他疏鬆組織部位也可同時發病,如眼瞼、耳垂、陰囊、舌、咽等也可腫脹。有舌部和咽喉部過度腫脹者可影響食管和氣道,引起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甚至窒息。唇腫常突然發作,持續數小時後逐漸消退,不留痕跡。反覆在同一部位復發,腫脹可持續不退,或消退不徹底,難以恢復原貌。

接觸性唇炎

屬遲髮型變態反應。常在接觸唇膏等變應物一段時間後,發生上述唇部類似症狀。但無唇外其他部位伴發腫脹。

病損主要位於唇部,亦可蔓延到周圍皮膚,停止接觸後症狀減輕,在用時復又加重。

急性期以紅腫、水皰及糜爛、結痂為主要表現;慢性期以乾燥、脫屑、皸裂、黏膜變厚為主要表現。慢性反覆發作可發展為白斑或疣狀結節,慢性接觸性唇炎有癌變可能,應引起重視。

檢查

上皮下結締組織中血管及淋巴管擴張,血管外見血細胞滲出和局限性水腫,有炎症細胞浸潤。

診斷

依據接觸變應原史和唇部瀰漫性水腫,無滲出糜爛等特徵不難作出診斷。血常規檢查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漿細胞增高有助於診斷。採用可疑唇膏等作皮膚斑貼試驗,發生接觸性皮炎為陽性反應,此結果有助確診接觸性唇炎。

鑑別診斷

唇血管神經性水腫發生瀰漫性腫脹應與牙源性蜂窩織炎鑑別。後者常有殘根殘冠或病灶牙,有長期牙痛史。本病繼發感染後應與多形滲出性紅斑鑑別。後者除早期發生唇部水腫外還有水皰、脫皮、糜爛、滲出、結痂、潰瘍等多種形態的病損。手足背、四肢伸側、面頸部、軀幹、陰囊、眼部等多可發生對稱性病損。

治療

腎上腺素、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組胺類藥物內服。如氯苯那敏、賽庚定、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可選1~2種,但要注意服藥後不能從事高空作業,機動車駕駛等工作,以防因嗜睡而發生意外。中藥可用防風通聖散、清營湯等祛風清熱、健脾利濕。有咽喉舌部水腫而窒息者,應立即氣管插管或切開。

預防

尋找變應原,避免接觸。慎用唇膏。

相關藥品

組胺、腎上腺素、氯苯那敏、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相關檢查

漿細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