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唇病第五
潤脾膏治脾熱唇焦枯無潤方。
生地黃汁(一升) 生麥門冬(四兩) 生天門冬(切一升) 葳蕤(四兩) 細辛 甘草 川芎白朮(各二兩) 黃 升麻(各三兩) 豬膏(三升)
上十一味 咀,諸藥苦酒淹一宿,綿裹藥,臨煎下生地黃汁,與豬膏共煎取膏鳴,水氣盡去滓,取細細含之。
甲煎唇脂治唇裂口臭方。
先以麻搗泥,泥兩口好瓷瓶,容一斗以上,各濃半寸曝令乾。
甘松香(五兩) 艾納香 苜蓿香 茅香(各一兩) 藿香(三兩) 零陵香(四兩)
上六味先以酒一升,水五升相和作湯,洗香令淨,切之,又以酒水各一升浸一宿,明旦納於一斗五升烏麻油中,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去滓,納上件一口瓶中,令少許不滿,然後取∶
?兩) 丁香(一兩) 麝香(一兩) 甲香(一兩)
上八味,先酒水相和作湯,洗香令淨,各別搗碎,不用絕細,以蜜二升、酒一升和香,納上件瓷瓶中令實滿,以綿裹瓶口,又以竹篾交橫約之,勿令香出。先掘地埋上件油瓶,令口與地平,以香瓶合覆油瓶上,令兩口相當,以麻搗泥泥兩瓶口際,令牢密,可濃半寸許,用糠壅瓶上,濃五寸,燒之,火欲盡,即加糠,三日三夜,勿令火絕,計糠十二石訖,停三日,令冷出之。別煉蠟八斤,煮數沸,納紫草十二兩煎之,數十沸,取一莖紫草向爪甲上研看紫草骨白,出之。又以綿濾過與前煎相和,令調,乃納硃砂粉六兩,攪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間,傾竹筒中紙裹筒上麻纏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計此可得五十挺。
甲煎口脂,治唇白無血色及口臭方。
燒香澤法
沉香 甲香 丁香 麝香 檀香 蘇合香 薰陸香 零陵香 白膠香 藿香 甘松香 澤蘭上十二味各六兩,胡麻油五升,先煎油令熟,乃下白膠、藿香、甘松、澤蘭,少時下火,綿濾納瓷瓶中,餘八種香搗作末,以蜜和,勿過濕,納著一小瓷瓶中令滿,以綿幕口,竹十字絡之。以小瓶覆大瓶上,兩口相合,密泥泥之。乃掘地埋油瓶,令口與地平,乃聚乾牛糞燒之,七日七夜不須急,滿十二日燒之彌佳,待冷出之即成。其瓶並須熟泥勻濃一寸,曝乾,乃可用,(一方用糠火燒之。
煉蠟合甲煎法
蠟(二兩) 紫草(二兩)
上先煉蠟,令消,乃納紫草煮之,少時候看,以紫草於指甲上研之,紫草心白即出之,下蠟,勿令凝,即傾弱一合甲煎於蠟中,均攪之訖,灌筒中,則勿觸動之,冷凝乃取之,便成好口脂也。敷口面,日三。
治緊唇方。
纏白布作大燈炷如指,安斧刃上,燃炷令刃汗出,拭以敷唇上,日二三度,故青布亦佳,並治沈唇。
又方青布灰以酒服之,亦可脂和塗。
又方以蛇皮拭之,燒為灰,敷之。
又方水服蠐螬灰,良。
又方自死螻蛄灰敷之。
又方又火炙蠟貼唇上,瘥。
又方炙松脂貼上,瘥。
緊唇,灸虎口,男左女右。
又灸承漿三壯。
治沈唇方。
以乾蠐螬燒末和豬脂,臨臥敷之。
又方燒鱉甲及頭,令煙盡,末敷之,日三。
治唇生瘡方。
以頭垢敷之,日三。
又方以胡粉敷之。
治唇邊生瘡,連年不瘥方。
以八月藍葉十斤絞取汁洗,不過三日瘥。
治唇生核方。
豬屎平量一升,以水投,絞取汁,溫服之。
治唇舌忽生瘡方。
燒雞屎白末,以布裹著病上,含之。
治唇黑腫、痛癢不可忍方。
取大錢四文於石上,以臘月豬脂磨取汁,塗之。
又方以竹弓彈之,出其惡血,瘥。
又方∶燒亂髮及蜂房、六畜毛,作灰,豬脂和敷之,亦治沈唇。
治冬月唇乾坼、血出方。
搗桃仁,以豬脂和,敷之。
治遠行唇口面皴裂方。
熟煎豬脂,將行夜,常敷面臥,行萬里,野宿不損。
作者簡介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