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古希臘,“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但是當前我們將哲學教學僅僅作為傳授知識的手段,實際上“遮蔽”了哲學的本性和應有功能。兩哲學教學由知識向體驗的轉變,正是哲學的“解蔽”。本書的作者通過“內省篇”、“人際篇”、“外觀篇”等三個專題的101篇小文章,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問題,如環保、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路邊燒烤等,使讀者逐漸消除僵化的觀念、成見、習慣造成的遮蔽,變得耳聰目明,增強洞察力。
作者簡介
王前,1950年生於瀋陽。1979年考取東北師範大學自然辯證法專業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 1991年評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評為教授。1997年起師承技術哲學家陳昌曙教授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在東北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兼哲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哲學、科技思想史、科技倫理。有《中國技術思想史論》、《技術現代化的文化制約》、《悟性的智慧》、《數學哲學引論》、《理科教育中的德育》等著作。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
目錄
叢書思序
哲學的解蔽——從知識到體驗(代序)
內省篇
1.“折來又折去”——鮮活的哲學
2.哲學有什麼用
3.“用心”與“動腦”——兩類思維
4.“邏輯在先”與“事實在先”
5.客觀也是“觀”
6.鏡中的“自我”
7.“我思故我在”辯
8.精神、意識、實踐是不是物質
9.何謂“實在”
10.主觀能動作用的另一面
11.理性與激情
12.“天宮”遐想
13.如果吳承恩在飛機上
14.“當下”的現實
15.不可忽視的“無條件”
16.世界為什麼會有“規律”
17.論“道”與“程式”
18.由“道”至“理”的演變
19.關於“迷信”的思考
20.何時應該“信命”
21.“天意”與“人意”
22.科學的因果性與宗教的因果性
23.戲說“形式”與“內容”
24.“象”的意蘊
25.“柔弱”何以勝“剛強”
26.論“反者道之動”
27.“中庸之道”與“能耐”
28.“水到”一定“渠成”?
29.論“窮變通久”
30.歷史的“測不準關係”
31.“沒理講什麼理?”
32.論“真”與“實”
33.邏輯的“真相”與事實的“真相”
34.論“視”與“見”
35.論“虛擬自我”
36.“太極圖”的一種解讀
37.邏輯思維的誤用
人際篇
1.品行與環境
2.論“成熟”
3.至純至善的追求
4.人的正面和反面
5.鏡頭裡的世界
……
外觀篇
結語:哲學體驗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