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36.67畝(其中:水田83.67 畝,旱地 853 畝),人均耕地 1.93 畝,主要種植 包穀、烤菸、洋芋 等作物;擁有林地 9712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4 畝,主要種植 蘋果、核桃、梨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82 畝,其中養殖面積 10 畝;草地 26 畝;荒山荒地 57.8 畝,其他面積 400 畝。有 少量煤、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48戶通自來水,有294 戶飲用井水,有23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8.82%)。有342戶通電,有21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4.41%和73.5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3戶(分別占總數的53.82%和58.82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7輛,農用運輸車4輛,機車176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4 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自然村通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5萬元,占總收入的 30%;畜牧業收入 229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420頭,肉牛60頭,肉羊200頭);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 1.9%;第二、三產業收入210萬元,占總收入的26.6%;工資性收入73萬元,占總收入的9.2%。農民人均純收入292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0人(占勞動力的46.3%),在省內務工38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包穀、烤菸,主要銷售往區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7%。該村發展 雪蓮果、白菜特色產業及畜牧產業。截止2007年底,擁有企業 2 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距離鄉中學13公里。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水資源缺乏,人畜飲水困難,特別是冬春兩季缺水較為嚴重。
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用水依靠天然降水。
3、交通不便,因地方偏遠而信息落後。
4、是一個漢彝混居的村委會,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嚴重製約當地的經濟發展。
5、村集體經濟薄弱,嚴重影響村委會的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圍繞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開發優質的無公害蔬菜種植產業和畜牧業。
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水平。
3、利用地方資源優勢,進行廣泛招商引資,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