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荷蘭肖像畫家。生於安特衛普,1666年9月1日卒於哈勒姆。關於其生平和為人,可靠的史料極少,長期以來傳說極多。不過,哈爾斯確實一生潦倒,甚至在1630年代許多顧主委託他作畫的時期中,也曾因欠債而為肉鋪和鞋匠所控告。晚年更是窮得可憐,臨終前4年,全靠哈勒姆市政當局施捨的一筆定期救濟金,才賴以活命。哈爾斯主要畫肖像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運用灑脫而準確的筆融來塑造形體,使畫中人形神兼備,成為有性格的典型人物。其作品總數為250幅左右,但迄今還沒有發現過哈爾斯的素描稿。這或許是由於畫家作畫速度慢,習慣於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畫布上直接畫油畫。
哈爾斯可能於1600年前後曾從樣式主義畫家兼評論家K.van曼德爾習畫。留存到今天的最早署有年代的油畫,為《雅各布·扎菲厄斯像》(1611年,哈勒姆,哈爾斯博物館)的一塊殘片。以此畫的風格為依據,基本上可以確定,哈爾斯的另外幾幅油畫,包括《持頭骨的男子肖像》(伯明罕,巴伯美術專科學校)等亦屬早年作品。
約1616年,哈爾斯的獨特畫風終於形成。《聖喬治射擊手連軍官們的宴會》(1616年,哈勒姆,哈爾斯博物館)等突破了傳統的荷蘭團體肖像畫程式的束縛,畫中人不再顯得呆板,而富有性格特徵,畫面氣氛熱烈,洋溢著荷蘭人的樂觀主義。這類油畫不僅色彩響亮,而且筆法流暢,從中可以察覺出不久後他即將運用的筆融分割畫法的跡象。
十七世紀二三十年代,哈爾斯繪製了許多帶有肖像畫性質的風俗畫。這些畫流露出民主思想和對人民形象的濃厚興趣。他塑造了從軍官、富裕的中產者一直到社會底層人物的各種典型人物。這類風俗畫充滿了歡樂而爽朗的情緒,畫中人看上去大多是健康而愉悅的。例如《微笑的軍官》(倫敦,華萊士)《吉普賽女郎》(約1628—1630年,巴黎,盧佛爾博物館)《馬萊·巴貝》(俗稱《哈勒姆女巫》)等。畫家以非凡的準確性抓住了人物瞬息間的表情和心理狀態,尤其善於描寫那種往往會轉化為大笑的微笑。
留存到今天的哈爾斯的團體肖像畫總共有8幅(1616—1666年),全部陳列於哈勒姆哈爾斯博物館中。前期的團體肖像畫,如前面提到的《聖喬治射擊手連軍官們的宴會》等,色調鮮艷明快,充滿愉快情緒,最後兩幅團體肖像畫《哈勒姆養老院的男主持人》和《哈勒姆養老院的女主持人》(均作於1664年)則以灰暗色調,渲染了人物深沉、含蓄、內向而細膩的內心活動,畫面上洋溢著為畫家後期創作特有的悲劇性氣氛。哈爾斯的創作,標誌著歐洲現實主義肖像畫發展的高峰,是荷蘭美術史中現實主義肖像畫和風俗畫的奠基者。其油畫突破傳統畫法的束縛,運筆灑脫,色彩簡樸而明快,對後來歐洲繪畫技法的改進有較大啟發。他的弟弟D.哈爾斯以及5個兒子均為畫家。哈爾斯家族中的這些人以及可能是他弟子的畫家A.van奧斯塔德、A.布魯韋爾、J.M.莫萊納爾等,被後人稱為哈爾斯畫派。他死後曾長期被人們忽視,直到17世紀西方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繪畫運動先後興起,哈爾斯才被重新重視,被公認為僅次於倫勃朗的17世紀荷蘭大畫家。
繪畫特點
哈爾斯在風俗肖像畫上的突出特色在於兩點:一是豐富的現實閱歷給予他深刻地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力,極為善於抓住人物內心表現人物。他在1616年所畫的《聖安德里昂射擊手公會》(射擊手公會類似今天的警察局,在荷蘭剛剛獨立的時候也承擔起保衛城市的任務),表現了一群保衛城市歸來的戰士,充滿勝利的自豪在“胡吃海塞”,融入了畫家對獨立的祖國的信心。
其二是用筆粗獷卻不失真,大面積的橫向運筆,彰顯了人物特有的個性。著名的《吉普塞女郎》(據說她就是“葉塞尼婭”的原型)、《家族》、《彈琴的小伙子》,《男孩》《詩人》畫面好像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一種人民大眾的豪氣感應運而生。
哈爾斯是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他的命運也決定了他不可能與古典主義有絲毫的連帶。在多年的肖像創作上,尤其對微笑的捕捉一道別有心得,他總是攝入瞬間的表情,這是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軍官》《伊莎貝拉》,但人物的下一個表情一定是開懷大笑。從“吉普塞女郎”低回的眉目間,從小伙子撇動的嘴角間,從伊莎貝拉流動的明眸間,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這種傳神的魅力。
酗酒帶給哈爾斯的是個人情感的充分放縱,卻沒有打消他對生活的熱情,他追逐著笑的瞬間並把他們永遠地留在了畫板上。然而,這位捕捉歡樂的大師不僅自己飽嘗了生活的辛酸,在死後成就還被埋沒達三百年之久,直到印象派繪畫的興起,經瑪奈、莫奈等人的發掘,哈爾斯才得到他在歷史上應得的尊崇。
貢獻
哈爾斯是17世紀的荷蘭的藝術大師。他出生於安特衛普一個服裝工人的家庭,幼年時隨父遷居荷這時,荷蘭已擺脫西班牙統治而獨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它的紡織業和海上運輸業十分發達,沿海港口城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哈爾斯一家便定居於阿姆斯特丹西部的海港城市哈勒姆。這個水手、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城市,為哈爾斯的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哈爾斯繪畫藝術的引路人是哈勒姆的畫家兼詩人卡略爾·凡·曼德。他捐資建立了哈勒姆繪畫學校,哈爾斯是這所學校里天才卓灼的優秀學生。1610年,哈爾斯獨立開業,並加入當地的聖路加公會。這個時期,一方面由於在安特衛普接受過佛蘭德斯畫派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於卡略爾的繪畫學校以效法佛蘭德斯畫風為方針,因此形成哈爾斯早期作品中與佛蘭德斯畫家約爾丹斯頗相類似的氣質,流露出世俗的歡樂和對生活的滿足。1616年所作《愉快的夥伴》,是他傳世的最早作品。其後,如《快樂的酒徒》(1628)、《瑪雷·巴貝》(1630)、《彈琴的軍官》等作品都顯示出哈爾斯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眼光。
作為荷蘭社會的特徵,藝術作品此時已擺脫隸從於宮廷或教會的封建關係,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通過畫店標價出售。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畫市,大約集中了20—30多家畫店,畫家們還常常直接為僱主完成訂貨。哈爾斯在哈勒姆還完成了一系列出色的群像如《哈勒姆市聖喬治市民衛隊軍官們的宴會》(1627)、《聖哈德里安騎士團理事們的肖像》、《哈勒姆市敬老院董事會嬤嬤們的肖像》(1664)等。這些群像作品構圖上均採取了十分獨特的手法,使人物似乎都處在一種散漫的、各存心思的精神狀態之中。這反映出哈爾斯對待構圖的自由態度。
哈爾斯主要從事肖像畫創作,從1630—1650年這20年創作盛期內,一共完成了100幅以上的單人肖像和6幅群像或家庭肖像。在這些作品中哈爾斯採取了像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那樣的直接畫法,尤其善於使用粗放自如的筆觸,明快有力地塑造生動的形象。《吉卜賽少女》中,主人公敞胸露懷、您意暢笑的表情生動而又自然。傳說哈爾斯性格自由常常乘醉即興為模特兒作畫,並且與水手、流浪漢為伍。這件作品就留下了畫家興致盎然的繪畫激情,色彩響亮,用筆自如,宛如聽到畫家興奮地揮舞畫筆,敲擊畫布的有節奏的聲音。17世紀中葉,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的弟子凡·代克在英國創造了優美樣式的肖像畫風格,在北歐諸國風靡一時使荷蘭肖像畫家的生意一落千丈,哈爾斯的畫很少有人問律,不得不拍賣財產償還債務。他晚年的作品也失去了歡樂鮮明的色彩,黑色和白色成為畫面的主調,畫中人物也顯得那樣呆痴失神,如《聖伊莉莎白醫院的董事們》(1641)、《哈列姆教老院的理事們》(1654)等,均屬此列。
同倫勃朗一樣,天才的畫家哈爾斯晚年也過著窮困而悲慘的生活,靠慈善機關的救濟金為生。1666年,在[[倫勃朗]去世兩年之後,他也在貧病交加中猛然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