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

周郎[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
周郎[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西南 )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他家人住在壽春,當時孫堅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而且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周瑜慕名前去拜訪,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聽從了他的意見 。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死後,孫策帶家人搬離了廬江 。

丹陽借兵

周瑜 周瑜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正好孫策率軍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 北),將要東渡長江,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於是,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守丹陽。”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周瑜在做居巢縣長認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

官居要職

周郎顧曲 周郎顧曲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和魯肅一同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十二月,孫策率周瑜等人攻破皖城,虜獲袁術手下劉勛家人及他們部下的男女親族,其中橋公二女皆國色天姿,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勛,第二年年初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安邦重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孫權統業時,年齡尚小,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張昭和周瑜等人認為孫權能與他們一起成就大業,所以傾心服侍他 。

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單,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持 。

周瑜一次對魯肅說道:“過去馬援答覆光武帝說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如今我的主人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正是有識有志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通曉此理啊!” 並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建安七年(202年),下書責令孫權送人質到曹操這裡。孫權便召集群臣會商。大臣們眾說紛紜,張昭、秦松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不想送人質。於是,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周瑜分析道:“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邊上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御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僕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孫權每次下賜周瑜,一年到頭都有一百件衣服,當時沒有那個將領能與周瑜相比 。對於孫氏,周瑜也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乾前去遊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乾。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 黃祖的將領甘寧前來歸降,周瑜和呂蒙一起推薦他,因此受到了孫權的重用 。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征討江夏的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抓獲黃祖。孫權下令斬首黃祖。

聯劉破曹

赤壁之戰地圖 赤壁之戰地圖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本意與曹操一戰,向下詢問計策。然而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重臣謀士張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嘆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你所說的話甚合我意,這是天把你賜給我了!”

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 。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毀,曹操北還南郡。

病卒巴丘

周瑜雕像 周瑜雕像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凌統守衛後方,率軍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無奈,騎馬者皆棄馬徒行。周瑜率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三百匹,軍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三個縣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沒有採納。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嶽陽),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 孫權稱帝後,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主要成就

開拓江左

孫策畫像 孫策畫像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周瑜收到了孫策從歷陽(今安徽和縣)送來的書信,來信邀他共下江東。正在尋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書信後,馬上率領自己的部曲家兵數千人奔赴歷陽。同時,他還帶去了大批舟船糧秣。周瑜及江東名士程普、張昭等人協助孫策先後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趕走揚州刺史劉繇,占據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蘇丹陽)。十幾天的時間,孫策的軍隊增加二萬餘人、戰馬千匹,威震江東。在繼續東進之前,孫策把鎮守江東要鎮丹陽(今江蘇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

後來周瑜拒絕袁術冊封的將軍稱號,向袁術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為縣長的請求。居巢離長江很近,周瑜的企圖是,從居巢順流而下直奔江東。袁術不知周瑜假途東歸的用意,竟滿足了周瑜的要求。在居巢,周瑜結識了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的豪族魯肅。在他的勸說之下,魯肅放棄東城縣令的官職,背叛袁術,與周瑜結伴東渡。孫策考慮舒縣周氏是廬江的名門望族,派周瑜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會影響,以招募人馬,延攬人才,擴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與周瑜分率二萬餘人偷襲皖城。輕取皖城後,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羡,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勛以及趕來救援的黃祖。經過幾次大仗,孫策俘獲對方部曲士兵三萬餘人,戰船七千餘艘,實力大增。通過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帶也盡歸江東所有。戰爭結束後,周瑜以中護軍、領江夏太守的職務(孫策授予周瑜這一職務是在取皖城之前)鎮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範占據荊州(今湖南、湖北)的劉表東侵。

聯劉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領荊州以後,水陸軍二十萬順勢南下。周瑜向孫權分析了當下形勢,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正是嚴寒,曹操的戰馬也缺乏草料。而且,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東地區,水土不服,必然會發生疾疫。這幾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貿然行事。將軍抓住曹操的時機,正在今朝。我請求率領精兵數萬人,進駐夏口,保證能為將軍擊破曹操。認為曹操這次來就是來送死的。周瑜的話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於是以周瑜為主帥,與劉備聯合,火燒赤壁,重創曹操。

人物評價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周瑜亦位列其中。

漢魏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諧也。

•孫權: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②(呂蒙)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⑤孤念公瑾,豈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蔣乾: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呂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江表傳》:年少有美才 。

•韋昭: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

兩晉

•陳壽:①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樂 。

•陸機:①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 ②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①公瑾卓爾,逸志不群。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叄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②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唐宋

•嚴從:周瑜、魯肅,鹹起諸生,鶚視烏林,鷹揚赤壁。然肅為布衣,當襄漢之際,標賣田宅,分財結士,以求人傑: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孫策,子敬輟粟於周郎:鹹有異於人者也。

•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孫元晏:會獵書來舉國驚,只應周魯不教迎。曹公一戰奔波後,赤壁功傳萬古名。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九齡: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

•梁肅:昔漢綱既解,當塗方熾,利兵南浮,江漢失險。公瑾嘗用寡制眾,挫強為弱,燎火一舉,樓船灰飛。遂乃張吳之臂,壯蜀之趾。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預,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轍: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歐陽澈:使富國強兵,內無動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種之能;轉輸供饋,外無勞民擾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臨機果斷,折衝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長慮逺,收功於必成,有如趙充國之守。嚴細柳之軍,有如周亞夫者;奔項羽之營,有如樊噲者;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有如房玄齡者;兼資文武,出將入相,有如李靖者,則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

•張預:孫子曰:“天地孰得?”瑜謂曹公盛寒驅中國士涉江湖。又曰:“親而離之。”瑜威聲遠著,而曹公、劉備鹹疑譖之是也。

•林光朝:當時稱之為長才無或異辭者,吳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蜀有諸葛孔明,是皆一方雋才也。

•陳淵:當時人物如周瑜輩,蓋百世之士,若其它智勇紛出,莫可悉數。

•陳亮:嗚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觀其決謀以破曹操,拓荊州,因欲進取巴蜀,結援馬超以斷操之右臂,而還據襄陽以蹙之,此非識大略者不能為也。使斯人不死,當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奪之矣。孫權之稱號也,顧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呂蒙之徒止足以保據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②昔吳起與田文論功,至主少國疑,大臣未親,百姓未附之際,吳起屈焉。桓王屬大皇於張昭,更以周瑜遺之,後瑜馳驅於顛危之際,昭遂廢不用。何哉?江東雖定而國輕矣。餘論次其行事,使善觀國者有考焉。

•洪邁:說者謂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周瑜未必勝。此不善觀人者也。方孫權問計於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將軍擒之,宜在今日”;劉備見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服矣。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

•范成大: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吁。

•謝采伯:孫策、周瑜拔皖城,納二喬,皆國色,是以師婚也。英銳豪俊之氣,固足辦事。畢竟有所溺,則智昏,智昏則防慮疏。策為許貢客箭傷頰,創甚,年二十六卒。瑜為流矢中右協,年三十六卒。

•蕭常:周瑜從攻橫江當利及東渡擊枺陵,則知在江北。或曰:此功為大,每以語簡而忽之,遂令烏林之役獨傳。 瑜、肅建拒操之議,孫權違眾用之,卒成大功。然瑜昧於遠圖,不能乘勝佐昭烈以定中原,乃欲越荊取蜀,而呂蒙又復襲關羽以取荊州,使曹氏為不討之賊,可與言知哉?

•錢時:江左之勢定於赤壁之一戰。曹操破荊州乗勝東下號八十萬,向周公瑾決此大計,六郡之眾寧足恃乎?論者遂謂此為公瑾功第一。

元明清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慧型自效。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

•胡三省:此數語所謂相時而動也。然瑜之言不悖大義,魯肅、呂蒙輩不及也。

•孫承恩:矯矯公瑾,實吳良臣,雄姿英發,籌策邁倫,老瞞長驅,志無江表,一戰蹙之,功莫與紹。

•晏璧:當曹操伐吳,威震寰宇,群臣爭議迎降,瑜獨定大計,度操部水軍百萬,遠渉江湖,不習水土,必生疾病,願得精兵三萬破之,以片言決興王之策,以偏方抗天下之師,卒走強敵,開拓荊土,非明斷能然乎?至其議縱劉備不資其出地,又欲西取巴蜀而並張魯,北據襄陽以蹙曹操,雄啚出人意表,使究其志,未易量也。雖天嗇其壽,中路隕歿,其一舉而鼎分三國功名之奇,垂於無窮。

•張鳳翼:周公瑾江左偉人,其才略功烈足光紀載,而傳必及其顧曲,固知審聲知音非尠事也。

•黃中堅:周公瑾英姿偉略,諸葛孔明而下一人而已。然其欲徙昭烈於吳,盛宮室美女玩好以娛樂之,分關張各置一處,使如瑜者挾與俱戰,則其計亦左矣。昭烈以梟雄之姿,少有大志,其心固欲建霸王之業耳,故髀里肉生至於墮淚。今方破曹操,勢可有為,豈甘為吳所豢養?關張與昭烈生死分定,不得昭烈而奉之,豈肯為吳宣力?果若所言,勢必將有內變而使魏人得以乘其隙,吳蜀事業俱未可知也。語云:‘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公瑾知昭烈君臣不為人下而顧建此策,殆所謂多思則亂者耶?仲謀於公瑾言無不從而此獨不聽其見,不岀公瑾上哉!

•陳子龍:自漢以後,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羅貫中:姿質風流,儀容秀麗。

•李贄:周瑜、魯肅、諸葛瑾、張紘、顧雍,彼比引薦,真君子也。

•鄭板橋: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雲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鹹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王懋竑:周瑜雄略似孫伯符,有併吞中原之志,而不專於自守。

•李安溪:規圖荊、益,及制曹、劉之策,著著機先,真英物也。②周瑜在則可,如無瑜者,權必不能獨擋曹,無玄德則無吳耳,子敬之謀未為非也。

•張佩綸:若公瑾則赤壁之後鏇沒巴邱,世之稱公瑾者第曰膽略兼人而已,不知公瑾之才實一世奇才,而駕乎三國群賢之表。吳雖多才,魯肅失之疏,呂蒙失之譎,陸遜失之柔,孫權以公瑾為王佐,公瑾誠王佐。惜乎!權之非真主才耳。嗟乎!伯符與公瑾實創江東,其意亦欲取荊州襲許都。使天老其才,以與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

近現代

•盧弼:公瑾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熟籌彼我,用能以寡擊眾,遁走阿瞞,一戰而霸,克建大勛,玄德謂為本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者,豈虛語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憂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蔡東藩:周瑜年第逾壯,方可有為,乃以意氣之未除,遽致短命,不無可惜。

•呂思勉:周瑜、魯肅,亦皆可謂為好亂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輕之徒,同懷行險徼幸之計,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禍,豈不哀哉。

•毛澤東: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了他,結果打了勝仗。

軼事典故

顧曲周郎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 。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於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揮想像,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

一時瑜亮

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飲醇自醉

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 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親屬成員

祖輩

•周景:字仲饗,周瑜從祖父(或從祖),周興之子,官至司空、太尉,追封安陽鄉侯。

父輩

•周尚:周瑜從父,周興之孫(周異之兄,存疑),官至丹楊太守。

•周崇:周瑜從父,周興之孫,周景長子,嗣安陽鄉侯。

•周忠:周瑜從父,周景之子,官至太尉、錄尚書事。

妻妾

•小喬:橋公次女,大喬之妹(古代“橋”與“喬”為一個字。)

平輩

•周暉:周瑜再從兄,周忠之子,官至洛陽令。

子侄

•周循:周瑜長子,官至騎都尉,娶公主孫魯班(孫權與步夫人之女)

•周胤:周瑜次子,娶孫氏宗室女,興業都尉,封都鄉侯,因罪免

•周妃:周瑜之女,一說名為周徹,嫁太子孫登(孫權長子)

•周峻:周瑜兄子,官至偏將軍。

孫子

•周護:周瑜從孫,周峻之子。

後世紀念

墓地

廬江周瑜墓 廬江周瑜墓

周瑜墓中國有多處。據唐朝梁肅所作的《周公瑾墓下詩序》和陸廣 微所撰《吳地記》記載 ,周瑜墓位於蘇州,“周瑜墳,在縣東二里。 ”

據陸游所撰的《南唐書》記載,周瑜墓位於宿州,“瑜葬宿松,即墓為祠,子孫居其旁者,猶數十家。”

而據明朝《一統志》記載:“周瑜墓在廬江縣安豐鄉”。公元1422年(明正統七年),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立碑題曰:“吳名將周公瑾之墓”。清《廬江縣誌》又載:“周瑜之妻小喬墓,在西門外真武觀西百步,墓墩俗稱瑜婆墩”。清鹹豐年間,墓地被毀。1926年和1942年,周瑜墓先後進行了兩次修繕。
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召開有關專家論證會,對湖南嶽陽,江西新淦,安徽廬江、巢縣、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進行了全面的科學論證,取得一致意見,確認安徽省廬江縣的周瑜墓為周瑜首丘之地。1989年5月,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

周瑜城 周瑜城

周瑜城位於安徽舒城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乾汊河鎮瑜城村。為24歲以前的周瑜在家鄉修建的兵營,供練兵習武及駐軍之用。周瑜城為土城,正方形,長寬各296米,高10米,占地面積104畝,四周是土築城牆,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東西南北各有一個相對稱的寬六七米的城門。原建有兵營、養馬場、周瑜井、拜母堂、淨梵寺、古塔等。周瑜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勢的三個土墩,名曰“練三墩”,傳為當年周郎練兵牧馬處。周瑜城及練三墩,古稱牧馬舊市,為昔日龍舒八景之一。

紀念橋

•周郎橋:周瑜在南京有一處遺蹟,即“周郎橋”。據明朝《萬曆上元縣誌》載:“周郎橋,在丹陽鄉。吳周瑜渡秣陵,破笮融,下湖熟,曾經此,故名。”

•周瑜橋:周瑜橋位於安徽省舒城縣帶肚堰,位於南門口到碼頭交叉處,橫跨城南護城河;牧馬舊市,為周瑜練兵放牧處,“龍舒八景”之一。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小說形象

小說《三國演義》里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較大的改動,並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如赤壁之戰,周瑜的主張不太明確,是戰是和躊躇不定,諸葛亮借曹操修築銅雀台欲奪小喬之事,智激周瑜,堅定周瑜抗曹的決心。 曹操命周瑜同窗好友蔣乾勸降周瑜,周瑜設下計策,假裝友善,偽造了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讓蔣乾發現,上演了一出“蔣乾盜書”的好戲,為赤壁之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後來周瑜勸誘諸葛亮投吳不成,下定決心必除之而後快。正巧劉備甘夫人去世,周瑜向孫權提出假意要把孫權之妹許配劉備,實則引誘劉備來東吳的妙計。然而在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和吳國太喬國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態度下,周瑜的計策被一一化解。諸葛亮三氣周瑜,致使周瑜吐血而亡。周瑜死後,孫權厚待他的遺孤。

諸葛亮設計,假裝主動為周瑜弔喪,從而給眾人留下諸葛亮寬厚大度,周瑜小氣不能容人的印象。這是小說里的情節,雖然膾炙人口,但終是虛構事件,與歷史不符。

•詩詞形象

作為一位青年才俊,周瑜頗受士大夫喜愛稱羨,是唐詩宋詞里提及頻率最高的一位三國人物之一。較為膾炙人口的有,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范成大的“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 強虜灰飛煙滅。”更是描繪出了一代英雄豪傑的灑脫和氣度,值得一提的是,“羽扇綸巾”作為常見的儒生打扮,本是蘇軾對周瑜的描繪,後來卻多化用在諸葛亮身上,成為了諸葛亮的經典形象。

歇後語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要飯—— 窮嘟嘟(都督)

•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76電視劇《三國春秋》張清
1983電影《神通術與小霸王》艾飛
1985電視劇《諸葛亮》江庚辰
1985電視劇《諸葛亮》羅樂林
1990 電影 《關公》 陳道明
1990歌仔戲《孔明三氣周瑜》楊懷民
1994 電視劇 《三國演義》 洪宇宙
1995 電視劇 《三國英雄傳之關公》 秦風
1996電影《諸葛孔明》劉家輝
1999 電影 《一代梟雄曹操》 劉家輝
2008 電影 《赤壁》(上)(下) 梁朝偉
2010 電視劇 《三國》 黃維德
2010電影《越光寶盒》黃渤
2012 電視劇 《回到三國》 陳展鵬
2015電視劇《半為蒼生半美人》李宗翰
2015電視劇《武神趙子龍》黎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