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峰[原中央軍委文革小組副組長]

周玉峰(1919- 2005)出生於山東慶雲縣周辛村。化名關鋒,號秀山;筆名慶雲、何明、東方明、撒仁興、古棣等。政治活動家、學者。 1933年在慶雲中學加入中共,1938年任中共樂陵縣委書記,1944年任中共山東分局渤海區教育科長,1947年任山東國民師範學校校長。1950年任山東分局理論教育處處長,1952年任山東政治學校校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任山東中共中央第四中級黨校副校長。對中國古代哲學素有研究。

基本信息

1937年4月至7月,任中共慶雲縣工作委員會宣傳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組織抗日救國會,組建抗日救國軍,擔任抗日救國軍第一路政治主任。1938年9月,任中共樂陵縣委宣傳部部長。1939年1月,任中共樂陵縣委書記。同年5月,任中共魯北地委宣傳部部長。1943年,任《黎明》報社社長。1945年1月,到中共山東分局黨校學習。同年8月,任渤海區委宣傳部教育科長。1948年,任渤海區後期師範學校校長,後歷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哲學組組長、中國哲學史研究組組長等職。

1956年調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1958年任《紅旗》雜誌哲學組組長、編委;編輯專供毛澤東參閱的《思想理論動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方向》(載1958年《光明日報》)提出,研究中國哲學史,應當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進行。毛澤東對關文大加讚賞,還專門就此寫了一段批語。

1966年初揭發田家英傳達毛澤東杭州談話關於《海瑞罷官》指示刪除“要害”說;5月8日發表《擦亮眼睛,辨別真假》,把矛頭指向北京市委;參與起草《五一通知》;加入中央文革小組,成為“中央首長”。發明使用“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為毛劉分歧是路線鬥爭、催生《炮打司令部》,提供了邏輯根據。“文革”初期的很多《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社論,以及重要的評論員文章、編輯部文章,都是他與另一名“中央文革小組”的筆桿子王力兩人起草的。

1966年,任中央文革成員、《紅旗》雜誌社副總編緝。1967年,兼任中央軍委文革小組副組長。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曾指控彭德懷“到三線後進行不正當的活動”, “直到現在還是修正主義的一面黑旗”,“希望中央公布其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罪惡活動”。據認為與彭德懷的被揪回北京批鬥、致死有關。1967年1月擬定的《解放軍報》《宣傳要點》,曾提出“揪軍內一小撮”的口號。七二零事件後演變為“打倒帶槍的劉鄧路線”。

7月底,由關鋒主持起草的《紅旗》雜誌八一社論,仍然強調“要把軍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揭露出來,從政治上和思想上把他們鬥倒、斗臭。”這篇社論發表後,北京各大專院校的紅衛兵立即北上南下,到處“揪軍內一小撮”,全國各地的造反派也趁勢衝擊軍事機關,搶奪槍枝彈藥,致使武鬥升級,剛剛通過解放軍“支左”而稍有穩定跡象的局勢,又亂了起來。毛澤東在上海看到這篇社論後,十分震怒,立即在社論旁邊揮筆寫道:“大毒草!”“還我長城!”8月底,關鋒被隔離審查。10月被北京衛戍區關押於西山,1968年1月轉秦城監獄,並開除黨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在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案進行公開審判時,對關鋒的問題也進行了審理。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最後決定對關鋒免於刑事起訴,維持原來開除黨籍的決定不變。1982年1月28日,關鋒被釋放出獄,後經交涉允許其留在北京,與夫人周英(原紅旗出版社編輯)及兒子關桐(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出版社編輯),一起住在北京沙灘北街2號院一居民樓內。其生活由《紅旗》(後改名《求是》)雜誌社按局級待遇負責管理。

從1956年進京到1966年“文革”前的10年裡,關鋒的主要精力是從事哲學和中國哲學史研究,先後出版了《王充哲學思想研究》《孫子軍事哲學思想研究》《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等總計200餘萬字的著述。1980年代恢復自由後,對“文革”往事奉行“四不原則”,即“不看、不想、不說、不寫”。對那些要訪問他的人,一概婉言謝絕。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後,重操舊業,一頭扎進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著述中。

他享有公民權,可以出版學術著作。關鋒的名字不好用了,便另取了一個“古棣”的筆名。因其原籍慶雲縣,是古代無棣縣的一部分,“古棣”即“古代無棣”之義。他晚年出書,均署名“古棣”,與妻子周英、兒子關桐等人合作編著了《法和法學發生學——法和法學的歷史探原》、《老子通》、《孫子兵法大辭典》等總計768萬字的論著,大大超過了他“文革”前論著字數的總和。其中著作《老子通》獲吉林省首屆優秀圖書一等獎和長白山學術基金會一等獎。

2005年6月7日晚,關鋒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