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1976年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水利系,82年在大連工學院獲地震工程與防護工程碩士學位,86年獲水工結構工程博士學位。除91年至93年在美國從事化學纖維混凝土力學特性及特殊結構有限元分析外,主要研究工作為大壩等建築物的動力反應和破壞機理,混凝土的動態斷裂及結構模型破壞試驗等問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攻關項目等六項,對中國龍羊峽、豐滿、李家峽、小灣等十多座大壩進行了抗震安全評價。
成就
發表了四十餘篇論文,並主講碩士生課程《有限元與邊界元》及博士生課程《環境與災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等獎(1998)和3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等1次,2等2次,1981,1985,1997)。先後負責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遼寧省科技基金和國家"七五"、"八五"和"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十多項,還完成了多項重要的工程技術項目。1991年被教育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4年起享受國家政府津貼,2002年當選為大連市勞動模範。以及數次省級優秀論文獎。除繼續原來方向的研究外,還正開展兩個新方向的研究:一為反映強度和頻譜非平穩定特性的地震動輸入模型的研製。該模型擬引入時一頻聯合分析方法的最新成果,以適應結構非線性分析的需要;二為城市防災對策研究,通過城市生命線系統的減災對策和可靠性評定,建立減災模型,並提出有效措施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