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周家曾有著輝煌的歷史。1885年,我國路礦專家周映彤出生在成都,是周氏從廣東梅州入蜀祖的第六代裔孫。周氏入蜀祖茂發公於清康熙中葉從梅州市梅縣區入蜀時是一位很窮的貨郎,幾經輾轉定居於川西的郫縣,是佃農。郫縣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的第二個受益縣。善於經營的入蜀祖農商並舉,發家致富,到第三代已躋身士大夫,成為書香人家。第三代興華公(字東森)善書法。第四代道鴻(韓素音之曾祖父)名列著名的成都尊經書院的《尊經十七少年歌》之列。
韓素音的父親周映彤在這樣的家庭中受到傳統的教育。長至17歲時,他成為四川首批出國留洋的學生,1903年赴比利時攻讀鐵路與採礦專業。周映彤好學又英俊,深得比利時出身高貴的瑪爾格利特小姐的傾慕。他們雖相愛多年,但異國婚姻受到雙方家庭的強烈反對。由於這對異國戀人的堅定,衝破牢籠終成眷屬。瑪爾格麗特隨夫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數十年,他們共有一子三女成人,韓素音是長女。
周映彤在比利時學成偕愛妻歸國後,曾任教於四川高等學堂,後長期在顛沛流離中從事鐵路工程技術職務。他歷經舊中國的軍閥割據、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後,已年近六旬,請求退休。新中國建立了,人民政府求才若渴,他雖年逾花甲,卻毅然應邀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他應政府之請參加了恢復北京門頭溝煤礦的生產秩序,草擬過改善首都的供水計畫,第一個為北京明陵附近修建大水庫草擬計畫等,後任建工部總工程師多年。因工作成績卓著而被評為勞動模範,1958年病逝於工作崗位上。他一生為祖國路礦事業而鞠躬盡瘁,終年75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公墓。周映彤妻瑪爾格麗特於1950年執意離開年逾花甲的丈夫經香港回到歐洲,1965年壽終於義大利次女月華處。
周映彤一生歷經封建專制、民國和新中國3個時代,他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愛國至誠以死勤事”。韓素音每次回到中國,必到北京八寶山公墓去看望父親,敬獻鮮花,寄託無限的思念與崇敬。
人物生活
最早外企的中國員工,工資比中國人高,比西方人低,掌握當時最先進的跌路技術,懂法語,英語,接受西方正規科班教育,為中國早期鐵路工業的發展做出過貢獻,有4、5個孩子,老大長子在外國由外婆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