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曆法

周易與曆法

八卦是在古天女學的基礎上發現的,它是與天文曆紀協同發展起來的,也是古代天文學歷數的最初形式。因此,通過古代歷數,可以證實八卦與天文學的兼容關係。八卦與六十花甲數一起,不僅可以動態反映天象,而且還能推演歷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周易與曆法》介紹了:八卦是在古天女學的基礎上發現的,它是與天文曆紀協同發展起來的,也是古代天文學歷數的最初形式。因此,通過古代歷數,可以證實八卦與天文學的兼容關係。八卦與六十花甲數一起,不僅可以動態反映天象,而且還能推演歷數。

作者簡介

著名易學大師常秉義教授是國內外屈指可數的易學權威之一。他精通河洛數理、皇極經世、梅花易數、六爻、風水、股市行情預測等,被多家大學、機構聘為教授、顧問等職。2006年,由全球華人聯合會世界易經總會、全球華人聯合會易經研究院等40多家各國著名易學機構提名產生的2006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名易學人物,常秉義大師名列前茅。2007年,在第十回世界易經大會中,經世界易學專家評審委員會評議:常先生被授予“世界著名易學導師”稱號。 常先生著述甚豐,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有《周易與中醫》、《周易與曆法》、《周易與漢字》、《易經與大智慧》、《周易與股票市場預測》、《焦氏易林注》、《皇極經世真詮》,點評《緯書集成》等40餘部專著,為弘揚大易作出了突出貢獻。

圖書目錄


原序
再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總論
一、概況
二、周期運動的時空結構
三、天體運行節律與人的關係
(一)年周期節律
(二)日周期節律
(三)月周期節律
(四)超年周期節律
(五)天體對人體的不良影響
四、宇宙圜道觀與全息論
五、《周易》與天文歷數的關係
六、《周易》預測學原理
(一)“取象比類”的全息思想
(二)乾支周期
(三)陰陽感應原理
(四)預測信息的提取與處理
七、乾支周期與六十四卦的關係
八、周天公度周期模式
九、古代曆法
十、二十四節氣
十一、太極陰陽法則
十二、九宮、八風及全息公度模式
十三、全息的遞進制分形模式
十四、五數與六數
十五、易學的思維方式
第二章 陰陽五行之道
一、陰陽之道
(一)概述
(二)乾支陰陽
二、五行之道
(一)五行相生
(二)五行相剋
(三)五行乘侮
(四)五行承治
(五)五行制化
(六)乾支五行的分類
三、陰陽與五行的關係
第三章 八卦與六十四卦
一、先天八卦
(一)第一周期
(二)第二周期
(三)第三周期
二、後天八卦
(一)播五行於四時
(二)後天八卦與二十四向圖
三、六十四卦
第四章 河圖與洛書
一、河圖
(一)河圖為《易》之本
(二)河圖與天文
(三)河圖與五行
(四)河圖與乾支陰陽五行
(五)是數學結構、更是具有“生克之機”的生命結構模式
二、洛書
(一)洛書九宮與後天八卦
(二)洛書與天文
(三)洛書是數學、生命結構模式
(四)洛書由河圖演變而來
三、河圖與洛書的關係
第五章 律呂陰陽
一、律歷調於上古
二、五音六律八節風
三、十二律呂與三百六十音
四、八音與六十四卦
五、律呂聲音調理疾病
第六章 北斗極星與二十八宿
一、北斗極星與二十八宿
二、十二辰、次
三、地之分野
(一)十二宮分野
(二)九宮分野
四、易卦與二十八宿
五、二十八宿說《易》
第七章 納甲學說
一、納甲概述
二、納甲起源
三、納甲說《易》
第八章 《太玄數》中九的循環
一、九事
(一)一為規模
(二)二為方沮
(三)三為自如
(四)四為非他
(五)五為中和
(六)六為盛多
(七)七為消、八為耗、九為盡弊
二、九年
三、九天
第九章 四進制模式——爻辰說
一、爻辰說內容
二、爻辰說與納甲異同
三、爻辰說《易》
第十章 6×5×12的卦氣說
一、概說
二、卦氣講天運地化、萬物遷變
三、卦氣說《易》舉例
四、十二月卦
第十一章 五運六氣之道
一、概說
二、運氣周期與市場之關係
第十二章 東、西方時空觀的異同
一、天人合一思維_
二、相反相成的兩極轉化運動結構
三、兩極環形結構
四、質樸的自組織結構
五、宇宙網路結構
六、五行網路結構
七、模型論之異同
第十三章 現代預測經典——江恩理論
一、江恩周期循環交易年
二、江恩10年周期
三、江恩圓圖24等份
四、《周易》與江恩理論之關係
(一)公度年概念與波動法則
(二)公度法與百分比法合璧

文摘

第一章 律呂陰陽
一、律歷調於上古
中國古代樂律起源甚古,它伴隨天文學、易學而來,亦即易卦乾支律歷度數體系。音律與天地陰陽運動與生俱來,“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先王定樂,由此而生。”(《呂氏春秋·仲夏紀·大樂》)如著名的五星與五聲、八風與八音、十二星辰與十二律呂、六十四卦與六十四音階等。《樂記》日:“陰陽相摩,天地相盪,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音樂同天地萬象一樣,由天地之間陰陽、剛柔之氣相盪相摩而生:震雷艮霆、巽風兌雨、離日坎月,周流於天地六虛之間,一寒一暑,春生秋殺,所謂“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由是而成一陰一陽和諧之天樂也。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天干)、十二子(地支),鐘律調自上古,建律運歷造日度,可據而度也。合符節,通道德,即從斯之謂也。”《呂氏春秋》曰:“樂所由來者尚也。”尚即上古,鐘律來自上古。據文獻記載,伏羲氏創製五十弦之琴。《世本》日:“庖羲氏作五十弦。”比伏羲稍晚出的“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呂氏春秋·古樂》)黃帝時代伶倫作十二律。帝舜時已有“八音克諧”之說。

序言

常秉義先生學貫中西,匯通古今,多年致力於《周易》的研究,對東方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的理解,對易道原理的領悟有豐厚的造詣。其已經出版的《周易與曆法》、《周易與漢字》等著作,皆能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因而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了相當強烈的反響。
常秉義先生的新著《周易與中醫》一書,深入系統地論述了醫易匯通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嶄新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其中關於天人合一、太極陰陽、五運六氣、八卦九宮、天體運行節律、時空運動結構、周天公度全息模式、藏府經絡氣血理論等的闡述,無不滲透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易道思想和作者本人貫古通今的真知灼見。
大千世界,繁衍有度,蒼茫宇宙,錯落無垠,中國古人用以描述這無限運動過程的符號數序,是對自然法則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早在六千年前,那令人奇異莫測的神秘數圖,就啟發和開鑿了炎黃祖先超凡的靈感和智慧,並創造了《周易》這樣震撼古今中外的鴻篇巨製,從而引出後學三千易著和統領中華民族文化得以世代傳衍的易道思想體系。
孑L安國為《尚書》作序,推崇“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而《周易》就是大道之源。大道即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社會之道莫不盡在其中。老子通於大道,孔子精於常道,而易之道廣大悉備,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其至大無外,至小無內,囊括宇宙,包羅萬象,誠可謂“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