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詩碑

周恩來詩碑,位於日本京都西北嵐山山麓的龜山公園。 1917年9月,周恩來東渡日本留學。1919年4月在回國途中,他遊覽了京都,並撰寫白話詩四首。1979年1月22日,由京都各日中友好團體和知名人士聯合倡議,成立了“周恩來詩碑籌建委員會”。4月16日,詩碑建成。

簡介

詩碑通高2.4米,用質地堅硬的京都特產馬鞍石建造,略呈橢圓形,碑身矗立在大小石塊堆砌的圓台上。碑的正面鐫刻著廖承志書寫的周恩來所作《雨中嵐山》之詩文:
雨中二次游嵐山,
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
瀟雨,霧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
詩碑面向嵐山和大堰川水,四周空地約100平方米,各種樹木相圍。碑後繁茂的日本國花櫻花樹,清新悅目。

相關事件

據日本新聞網2010年9月29日最新訊息,位於日本京都嵐山的周恩來詩碑遭到破壞。
據報導,周恩來詩碑的解釋文被人噴上了黃色的油漆。詩碑管理部門剛剛用紙板將被噴漆的詩碑解釋文掩蓋了起來。
日本媒體稱,由於詩碑位於一處僻靜的公園內,行人較少,因此目前“還不清楚誰乾下如此惡劣事情”。
1919年4月5日,留學日本的周恩來遊覽嵐山時,寫下了《雨中嵐山》一首詩。上個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有識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團體發起籌建周恩來詩碑的倡議,以紀念他為中日友好事業嘔心瀝血的偉績。詩碑建成後,鄧穎超同志還曾親赴日本,為詩碑落成揭幕。 詩碑建在半山腰,由基座和本體兩部分組成。基座是由數塊未經絲毫打磨的大石頭砌成,而石頭與石頭之間似乎也未使用任何粘合材料。詩碑本體也是未經打磨的一整塊赭石色鞍馬石,正面鐫刻著《雨中嵐山》,背面是詩碑發起人名單。整個詩碑的外觀及結構,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紀念碑的高大華美,沒有考究的雕刻工藝,沒有對稱悅目的立體幾何圖形,樸實無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