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周勝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周勝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勝榮,男,1963年生,江蘇無錫人。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南書畫院副院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周勝榮 ,男,1963年生,江蘇無錫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無錫江南書畫院副院長、東方美術館館長。先後師從著名畫家楊雨青及程大利先生,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畢業。

周勝榮山水作品圖冊一 周勝榮山水作品圖冊一

代表作品

周勝榮山水作品圖冊二 周勝榮山水作品圖冊二

作品《大岳新綠》《高秋大野間》《白雲出幽谷》入選全國美展並獲優秀獎,作品《官鵝溝》被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作畫隨想

畫是心靈的外露,是情感之表達。 畫畫是我經營企業之餘的一種消遣,我在意這個創作過程中的快樂。

周勝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周勝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周勝榮山水作品圖冊三 周勝榮山水作品圖冊三

藝術評價

勝榮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美協副主席周勝榮的作品《秋山煙靄》入選中國國家畫院10年精粹展。

勝榮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無錫市接受美術教育,學書習畫,至今已有30年從藝經歷。而這30年,正是中國文化、經濟全面復甦、復興的30年。今天,我們在勝榮的作品中雖然無法更多的尋覓到這種歷史演變的痕跡,但無疑地,無論在他的文化、精神理念中,還是在他的繪畫中,都深刻地烙印著這個時代的痕跡。在平時,我們總是喜歡以出生地或生長環境來分析或談論某位藝術家的作品及其風格樣式。但若以這種方法對待勝榮的繪畫顯然有些不妥——他雖是沐浴著南國的柔風細雨、在碧波蕩漾的太湖懷抱長大,性情與生活中必不可少地帶有吳地人的那份精緻與嚴謹,然而,我們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卻看不到細膩與精巧,更沒有那種“甜”與“艷”。

山水,是中國傳統文人雅士最為鍾情甚至是須臾不能離的自然形態。為了親近山水,他們會不惜時間、金錢,甚至甘願付出一生。即使是生活在遠離山林、溪流的城市,只要物質條件允許,他們也會在自己的身邊或周圍營造出一片湖光山色。這種風氣深深影響了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社會,感染著各個階層。各個職業的人們,即使豪族貴胄,商賈士卒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根本地是因為:在山水中我們可以自由地呼吸、隨意地訴說、盡情地暢想——山水是中國人靈魂的家園。

勝榮喜作山水畫。但他的山水,與我們平日看慣的樣式有所不同——既不是那種亦步亦趨的“四王”樣式,也非一揮而就的大寫意,更不是突出構成效果、充滿視覺張力的“現代派”,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他的山水畫品格,那便是——渾樸、蒼茫。它們既屬於傳統,又屬於當下。

儘管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執著於國畫的勝榮為藝術花去許許多多的精力——除了自己研習外,還廣泛參與、策劃、組織當地藝術社團並積極開展活動,但相對於專業藝術工作者,他投入於藝術的時間畢竟有限,但他卻以先天的稟賦或潛在的能力彌補了這一不足。

大約,勝榮是一位不屑於將過多時間耗費於對畫面進行精細描繪的人。用他的話講,“不以形似為目的,一遍又一遍,一筆又一筆,隨興寫來圖個過癮。始終追求筆墨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漫不經心的人。但就是在這種“漫不經心”之中,他以不多的線與色,在淋漓的墨氣之中營造了一種氣象。這種氣象,不同於500年前的“吳門四家”(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也不同於三百年前的“虞山派”(王翬創立)、“婁東派”(王時敏創立),倒更像幾十年前崛起的“金陵畫派”(以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為代表)——畫面雖沒有文徵明、沈周般的清雅、秀逸,筆墨也不像惲壽平、王原祁那般清淡,卻有錢松喦、魏紫熙般的挺勁、剛毅與奇崛。

勝榮出生在一個政治日趨火爆、文化日趨凋敝的年代。長於這樣的年代的人們,日後若從事文化或藝術,會遇到一系列難以逾越的障礙或難題。作為中國畫的實踐者,如今的許多人正在如下兩個困難之前徘徊:傳統知識與修養的相對缺乏,對於傳統筆墨精義的無法正確理解與把握。而這文化與筆墨恰恰是中國傳統藝術大廈得以構建的根本。對於勝榮的人生經歷,筆者並無過多的了解,然而,作為人逢中年的藝術實踐者,勝榮想必也有文化的焦慮。或許正是為了彌補此種不足,兩年前他負笈京城,進入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工作室深造。

在程大利工作室的學習雖然只短短一年時間,但留給勝榮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種影響在他不久前的一批以“官鵝溝”為題材的寫生作品中開始顯露出來。

官鵝溝,是甘肅隴南的一個景區,奇峰聳立、綠水環繞、古樹參天。2011年春,導師程大利先生率弟子近20人來到此寫生。雖名為“寫生”,但勝榮心裡明白,導師的用意是將大半年間琢磨和操練的“筆墨”在與奇妙山川的親密接觸中,來一次自然的融合與升華。

雖然仍是逸筆草草、不尚形似,但如果我們對比先前的作品,從“官鵝溝”寫生開始,勝榮的山水畫有幾個明顯的變化:線條的比重和作用被加強,筆墨的內涵與意味被強化,畫面趨於清新、明快、簡潔與完整。今年他的作品《官鵝溝》被國家畫院收藏。

勝榮說:“畫畫是我經營企業之餘的一種消遣,我在意這種創作過程中的快樂。”或許,在勝榮的心裡,自己並不是一位完全意義的畫家。然而,在我看來,他卻是一位具備了畫家最為關鍵要素的人,這些要素恰恰是如今許多以畫畫出名的人並不具備的——對於形式超強的感悟力和構造力,特別是對於畫面的調度、氣氛的營造,以及筆墨語言的自由發揮和自如運用,等等。這樣的素質,在他那裡仿佛是先天具有,因為即使是他早先那類在我看來筆墨與技巧上有不足的作品,章法、布白、氣息仍是那樣地合理。

勝榮所作山水大多是全景山水,且多以“高遠”“深遠”之法為之。這自然與其平時的訓練有關。然而,正是在這層層峰巒中,我們看到了他的抱負與胸襟。

自然的山川河流多種多樣,但最令勝榮神往的是那種“在黑暗中透出天光,呈現一片蒼茫的境界”(勝榮語),所以,他的筆下便多了一份渾樸與渾厚。

無疑地,在山水畫中,勝榮想表達的不只是對自然的愛與嚮往,他呈現的是一種氣局。

在土耳其-中國(無錫)文化周開幕儀式上,勝榮現場潑墨,一展無錫書畫藝術才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