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呂金光,男,雪月林屋主人,1965年6月出生,山東臨沂人,曲師大美術教育專業本科畢業,副高職稱(副教授同級),四川大學藝術學院04級書法碩士研究生,05年被學校評為優秀研究生(中期分流),06年榮獲學術成果碩士一等獎(獎學金)。06年12月被四川大學評為優秀研究生(三年綜評)。現工作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學學會會員,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得者.(曾兼職聊城大學書法本科專業教師)。
藝術風格
書法創作的本質就是將時代精神灌注於對傳統的分解與合成之中,就是剎那間完成的個人與社會、歷史與現實的交融。呂金光學習傳統,採取“化合”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藝術的辦法,加之其深厚的學術底蘊,結果是成就他自己—種新的大朴不雕的新文人精神面貌,他“神合”倪元璐“夫用古如懷遠人,可使其夢中神合,不可使其白晝形見魅出”,不讓別人看出來源,說明他已經把它化為已有了。用墨上呂金光宿墨飽蘸,故變化多端,淋漓酣暢;細品其豐富的絞轉、靈敏的提按、勁挺的牽絲、遲澀的飛白、多變的墨色,真是豪情萬丈,萬豪爭功,氣宇流暢,筆力雄勁。
導師評價
侯開嘉:大約是2002年,曹寶麟先生向我推薦一名山東的考生到川大就讀,我考察其書藝和文字功底,以為如此人才難得,就竭力向學院推薦。幾經波折,他最終成為了四川大學藝術學院04級的書法碩士研究生。此人名叫呂金光。金光君到校之前,書法的水平就很不錯,參加過幾次全國展,也發表過文章,是中國書協會員。在一般人看來,有如此水平已經夠可以了,但金光君還不滿足,還想有更大的提高,因此,他選擇了高校求學的途徑。到校後,他有了川大這個學習平台,可謂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僅兩年多的時間,就在《中國書法》、《書法研究》、《書法》等國內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了十篇論文,參加了國內五次學術研討會,其水平與過去相比,可以這樣說:過去,他還在學術的邊緣徘徊,而如今,深入學術的堂奧了。
金光君的書法是宗晚明倪元璐一路的。記得他第一次把作品展現 在眼前時,我就感到有些驚訝,見其筆力雄健豪放,深得倪元璐的形勢和神采。倪書本不易學,因而國內學倪書的並不多,金光君乃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學倪元璐學得再好,終究步人後塵,即使能意識到這點,要跳出古人藩籬又談何容易?金光君到校後就進行這方面的艱苦探索,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滲入顏真卿、王鐸的行草書意味,甚至把章草的筆法,篆隸的筆意也在作品中有所反映。這個探索的過程是異常的艱辛,我知道,他平時練習從不避紙墨,常常半天的時間,廢紙就堆了半間書屋。前輩李可染自稱“廢紙三千”,我看金光君的廢書恐怕早已超過此數了,這足以反映出他求索的一個側面。觀金光君書法,有種“凌雲健筆意縱橫”的氣勢,其中的得意作品,達到了“元氣淋漓障猶濕”的藝術效果,終於他的草書作品榮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這是國內本藝術門類的最高獎,算是對他這兩年學習的鼓勵吧。中國書法這門有悠久傳統的藝術正式進入高校教育的時間不長,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還不時受到某些非議,但我深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法教育定會在不斷調整中前進。即以金光君為例,就可以折射出書法教育的大好希望。當今社會發展的節奏很快,有人說是在流行快餐式文藝,所謂各領風騷三五年。我認為,金光君正在走“以學術支撐創作”的這條路,也走上了這條路,雖然,這條路還很長,但會愈走愈寬闊,愈走愈光明。
主要言論
數千年的中國書法的發展表明,書法一直處於文化語境的中心。在古代,書法的文化地位和藝術性向來未被懷疑過,書法一起成為文人資格與文化整體原則的象徵,即書家與文人的高度統一,古代書法家的知識結構便完全等同於文人。書家的多重身份及豐厚的學養成為古代社會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書家亦即文人或知識分子。
從傳統文化與精神層面加以闡釋,人文精神在一定意義就是指精神文化。因為文人在歷史上是人文精神文化的創造的主體。
文人或知識分子必須具備人文精神,不具備人文精神就不是真正的文人或知識分子。不是知識分子就不是文化的載體,就不是文化精神創造的主體。基於此,書法家必須是知識分子,也必須具備人文精神。
我們觀當代書法,經過數年的狂熱,表面的繁榮與進步並不能掩飾其內在的精神痞化與空虛,造成當代書法這種尷尬窘境的根源就在於由於古典文化語境的徹底摧毀,而現代文化又完全拒斥於書法;在西方文化東漸各國文化轉型期帶來的功利主義思想和心存浮躁,從根本上消解了中國書法的文化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理念的追尋,將書法引向了平面化、技術化,遂使書法失去了文化精神之語言。
不理解中國的古典哲學,豈能理解中國書法是寫意的哲學藝術。再之,多數書家對傳統的書學理論的修養也較為貧乏,出現了理論與創作的脫節。作為當代書家必須要有雄厚的理論作支撐,才能產生藝術上的感悟力,煥發出巨大的能量,因為理論素養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書家的文化審美觀念與見識。從以上分析可知,當代書家的古典文化素養相對薄弱,對現代文化的掌握僅僅限於當代文化的泛化範圍。在創作實踐中僅限於背幾首古詩,或識一些繁體字而已。可見,當代一些書法家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人或知識分子,僅僅是社會中的文化泛化階層,即大眾文化人。即便有些文化素養較高的書家,也無法與古人望其項背。
作為一位成功的書家,不僅要有精湛的藝術功力,而且更要有濃厚的文化素養。如清代大書家楊守敬言之:“一要學富胸羅萬千,書卷氣自然溢於行間”。
大凡歷史上卓葷不群的書家,哪一位不是博學多才的飽學之士,現代書家亦然。
社會轉型期帶來的心態浮躁和商品化功利性意識的滲透,遂使當代書家的名利思想愈演愈烈。尤其是全國重大書展的操作與鼓譟,引起了大眾化的書法運動的喧鬧,名與利成為當代書家創作的根本動力。
在名利思想的影響下,拜金主義“蔚然成風”,一切向錢看。對公益之事不屑一顧,金錢至上。我們問藝術家的理想追求,即終極追求的目標是藝術的進步,而不是金錢利益的追求。客觀上說,藝術家離不開生活的現實,但總不能把金錢作為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如若這樣,也就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家了。因為金錢簡化了對文化人及準文化人的動機描述,金錢已改變了審美形象內涵。
在中國傳統的文人精神品格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當代一些書家更缺乏對理想人格的關注,理想人格是中國傳統文人或知識分子的畢生追求。
從當代創作的總體來看,當代許多書家的創作水平並不遜於古人,但其內蘊精神卻永遠遜於古人。由此,我們可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技法固然相當重要,但當技法均臻於嫻熟之時,技法卻淪為次要了。而此時書家學識修養積累及精神境界的凸現卻隨之被人們視為最重要的。
我們與古代書家相比,或是我們當代書家之間的比較,絕不是技法上的比肩,而是書家文化素養及精神境界層面的頡頏。
一個人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道德規範,文化學養直接影響著其事業的成功與否。書家亦然,目睹當代書法之精神的痞化,絕不是技法上的問題,而是由於當代書家的文化素養的薄弱及人文精神的消解。失去了這一點,當代書家就很難產生崇高的藝術意境,也就很難創作出豐富意蘊的優秀作品。
藝術成就
書法作品共入展與獲獎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重大書展十餘次,06年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07年10月榮獲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三等獎,全國第二屆草書展一等獎。共發表了十餘萬字的書法學術理論文章,散見於《中國書法》、《書法研究》、《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十多種報刊雜誌。學術論文入選04年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討論會和07年12月第九屆國展論壇。
2006年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
2007年獲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三等獎
2008年獲全國第二屆草書藝術大展一等獎
2009年獲四川省政府巴蜀文藝獎一等獎
2009年作品被收錄國家重大美術歷史文獻畫冊《中國美術60年》
2009年學術論文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
2004年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討論會
2006年學術論文入選 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論壇
2009年學術論文在“當代書法三十年”徵文中獲獎
2009年學術論文入選全國第八屆書學理論討論會
2012年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三等獎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