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呂萍,女,生於1966年,山東鄆城人,身為農民,熱心文學,現為山東省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鄆城縣作家協會理事。
獲獎
榮獲牡丹文學獎、水滸文化獎、朗誦詩歌創作獎、紀念5、23文學藝術獎等多種獎項,多家報刊登載她的事績。
作品
1、在報刊發表:
在《時代文學》、《牡丹文學》、《山東法制報》、《牡丹晚報》、《水滸文化》等報刊發表小說15篇、散文20篇、詩歌50餘首。
影響比較大的短篇小說有:《瓜田燈光》、《永不展出》、《畫嫂》、《凶宅》、《土涸的河床》、《疤》、《百年麥香》、《雙面佳人》、《讀你已遲》、《血色玫瑰》、《天女散花》等。
2、出版詩歌隨筆集《泥土的芳香》
《泥土的芳香》一書,黃河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收入詩歌300餘首,散文15(篇)。書號:LSBN978-7-5460-0163-0
相關資料:抗鋤頭的女作家
鄆城縣張魯集鄉的呂萍是個地道的農家婦女。她從小酷愛寫作,獲得過牡丹文學獎、水滸文學獎、朗誦詩歌創作獎,她跨越農民與作家的界限,實現自己的夢想。在農村,一個家庭婦女搞文學寫作總被視為不務正業的。除了家人,村里沒有人知道她喜歡寫作。她和常人一樣種地耕田、洗衣做飯,照管老人孩子。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才能坐在書桌前,一本書,一杯茶,一盞燈,一支筆,陶醉在自己的文學夢境裡。
在呂萍的心裡,文學的種子在童年的時候就埋下了,母親是她的啟蒙老師。母親雖不識字,卻會講一些神話故事,諸如《王小砍柴》、《黃狗告狀》、《狸貓學藝》等等。為了使這個活潑好動的女兒安靜下來,母親把她知道的神話傳說一遍一遍地講給她聽,她也就借著母親那神話般的故事長出了想像的翅膀。
後來,她迷上了本村瞎子老九的戲。只要老九的二胡一響,呂萍就撒丫子往外跑。在聽書的時候,她總是坐在最前面,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老九。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夜,老九不走,她就不走。有一天晚上,老九身邊只剩下了她一個聽眾,是她牽著老九的竹竿把他送回了家。她崇拜老九,很奇怪一個瞎子的肚子裡怎么會有這么多故事。
上學的時候她不只語文課成績好,而且很喜歡課外讀物,凡是與文學有關的、能夠蒐集到的文學讀物,只要弄到後,就如饑似渴地閱讀。
一個農村學生,生於窘困之家,兄弟姐妹眾多,父母本來就難以招架,所以,更沒有閒錢給她買課外書。沒辦法,呂萍只好借書看。有一次,在外上班的大姐回家探親,帶來一本法國大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每天晚上,她等大姐睡下之後,就去偷書看,並且讀得如醉如痴。沒想到當她剛讀了一半的時候,大姐就帶書回單位了,這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從那以後,她更加渴望擁有自己喜歡的書。家裡窮,大人沒錢給,就自力更生。從小就特別能幹的她,用麥秸稈編草帽上用的辮子,一拐辮子能賣一角錢。她沒日沒夜地編,編得臂酸手腫,終於編了一百多拐,她將這些辮子出售後,高興地將十八元一套的巴金全集搬回了家。
讀多了,聽多了,自然想寫。於是,她就用那稚嫩的小手開始了寫作的行程。寫,一篇一篇地寫,然後,往一些刊物上一篇一篇地投稿,但收到的都是退稿信。稿件一如既往地退,她卻一如既往地投,從不氣餒。
讀七年級的時候,她幸運地編到了後來成為魯西南著名作家楊彩雲教的那個班。楊彩雲教語文,又是她的班主任。這樣的條件,讓她欣喜若狂。她拚命地寫,寫好送給老師改。沒想到,當她興沖沖把自己寫的厚厚一本詩稿雙手送給楊老師的時候,楊老師卻沒有鼓勵她走寫作這條路。看著自己的學生,小小年紀就立志寫作,很像自己,楊老師自是感動。但她也很感慨:農村的孩子,要想走出農村,還是要走考大學這條路,那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前途。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正在呂萍潛心讀書的時候,父親得了重病。懂事的她含著淚輟學了,下地鋤草、打藥、擔水、餵豬、餵羊,以瘦小的肩膀擔當起家庭的重任。
結婚後,她依然堅持寫作,主動找作家老師請教,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沒有取得多大進展,一摞摞稿件都沒發出去。她也曾彷徨過:難道自己真的不是一塊當作家的料?但她一直心存不甘。她明白,即使自己的作家夢破碎了,也還是捨不得把文學丟掉,因為她太熱愛文學了!
可是,為了維持家用,供兩個孩子讀書,她擺過攤,開過店,打過工。在村里人看來,她雖能幹,卻與別的村民沒有什麼兩樣,總是脫不了在泥土裡摸爬滾打的生活。
進入本世紀以後,鄆城縣作家協會不斷組織文學活動,使呂萍終於有機會進入文學圈一展風采。著名作家楊彩雲將呂萍的詩歌推薦給省級刊物,很快得到了發表。作協工作的同志看了呂萍的《畫嫂》和《永不展出》,大加讚賞,熱情鼓勵她繼續寫下去。此情此景,讓呂萍十分激動,她大哭了一場:堅持了二十多年的寫作終於得到肯定和認可!
此後,市文聯、市作協的領導,《牡丹》文學雜誌社的主編、編輯,大力鼓勵和支持呂萍寫作,她從事文學寫作的信心更強了,用於文學創作的精力更多了,發表的作品更多了,在文學界的影響更大了。呂萍想出文集,著名作家楊彩雲、作協主席盧明懷著驚喜和感動為自己的學生親筆作序。
市文聯編印文學叢書的時候,呂萍積極報名。有人勸她說:你孩子上學,家境困難,這書還是不出吧。尤其是呂萍決定出第二部書的時候,更有人好心阻攔她。但呂萍很堅決,因為,她把這些作品看得很重很重,這裡面,飽含著她的心血和期待,更飽含著她的淚水和汗水,是自己生命的結晶。好多人這樣讚嘆:文學就是呂萍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