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及榮譽
近年來藝術成果顯著,入選全國婦聯百名女畫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百名女畫家。現任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員,北京湖社會員,中國愛晚書畫研究院理事,北京龍虎書畫會理事等。
個人作品
二00九年七月由藍天出版社出版《呂世榮花鳥畫集》一冊。
社會評價
《解放軍報》文藝部副刊編輯、文藝部副主任,主任編輯陳先義評呂世榮花鳥畫創作:
在美的藝術世界徜徉
—簡評呂世榮的花鳥畫創作
陳先義
元宵節剛過,沐浴著春日的和風,在呂世榮老師兩面臨窗的畫室里,我一張張地展讀著她這多年來傾心盡力創作的花鳥畫作品,那種感受,如同在百花綻放的春天裡散步:眼前是爭奇鬥豔的花朵,耳邊是鳴囀如歌的百鳥,撲鼻而來的,是一陣又一陣醉人的花香。在這個古樸院落的窗外不遠處,就是北京古城著名的鐘樓,附近地安門大街上,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偶爾一陣鴿哨從空中掠過,讓人感到一種濃濃的古都韻味。許多年來,呂世榮鬧中取靜,就在這鬧市一隅,構思著她的花鳥世界,享受著她的藝術春天,品味著人生的至美感受。已經很多年了,她堅持筆耕不輟,勤奮創作,粗粗一算,工筆、寫意等各類作品,存留下來的已經有100餘幅。
如今,當我們在她的畫室里將這百多幅作品一一展開的時候,面前如同鋪展開了一幅春色濃郁、繽紛多彩的藝術長卷。為這樣一幅藝術的長卷,她灑的是汗水,付出的是心血。所以,與其說她筆下的春色是用畫筆畫出來的,倒不如更準確地說,那是她用心血澆灌出的結晶。
十年辛苦不尋常,換來百花鬧春時。這些年來,呂世榮老師工作之餘,經常是三更燈火五更雞地伏於案頭。特別是退休以後,除了料理家務之外,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創作,經常一畫就是一個通宵。她的老伴張世傑是空軍部隊的一位退役將軍,對呂世榮如痴如醉地迷戀於藝術世界,感慨良多。特別是近些年,每當看到老伴經常一乾就到雞鳴時分,他都頗為感動。所以,對老伴熱心於美術創作,她全力支持,在他看來,人是需要精神支撐的。這個精神,如果用感情來表現,那就是愛。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愛事業、愛人生、愛祖國、愛社會。這些情感,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呂世榮的表達方式,那就是用她手中的畫筆,記錄多姿多彩的世間景象。沒有對人生的熱愛,沒有對大自然的熱愛,她筆下那些出水芙蓉、那些展翅的喜雀,那些報春的梅花,那些爭艷的秋菊,能有那么生動逼真嗎?發於情而出乎於心,內心深處有了對美好人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才可能付諸筆端,才可能把大自然的美好變為藝術作品留於後人賞析。
話又說回來,人熱愛藝術,藝術也反過來會滋養人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淨化心靈,可以怡人心智。如今,呂世榮老師已是近七旬之人,但她慈眉善目,容顏不衰,若不仔細留意,你很難發現她的眉宇間有什麼標誌年齡的紋脈。這一切,應該說得益於藝術的滋養。醉心於藝術是一種情趣,而優雅的情趣可以讓人有一幅快樂的心情,快樂的心情又可以助人延年益壽,從這個意義上說,呂世榮老師實乃是一舉多得,她是一個人生與事業均有豐碩收穫的畫家。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呂世榮筆下的藝術作品得益於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她從過醫,執過教,進過工廠,管過金融,這些都給她的創作以堅實的生活底蘊。但是,她更得益於生她養她的那方故土。呂世榮和老伴張世傑都是豫東人,他們的原籍寧陵縣與我的家鄉蘭考縣相距不過數十里,生長於同一方水土,操正宗的豫東鄉音,在呂世榮舉手投足、言談話語間,你都能切切實實的感到那種豫東鄉親的韻味。我們那地方,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就在相距不到百八十里的地方,歷史上曾出過三位影響中國文化的偉人聖哲,一個是聖人孔子,原籍就是與寧陵毗鄰而居的夏邑縣;一位是莊子,其故居民權離我家鄉不過20里;另一位是老子,其原籍鹿邑與我們相距七八十里路。如果說河南這方土地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經典,那么豫東便是這經典中的經典。正是這樣一種古典文化,浸潤了她後來兒女們的心靈。呂世榮酷愛花鳥,離不開底蘊深厚的這方故土文化的薰陶和滋養。少女時代,閨閣之中,她便衲得一手花樣鞋邦。鄰家有求,她總是熱心而為,手下針線織出的花鳥魚蟲,頗受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稱讚。或許這些看來並不起眼的尋常鞋樣襪底,這些靠針線勾勒的花鳥圖案,便成了呂世榮酷愛繪畫藝術的源頭。再到後來,她長期苦練,細心琢磨,認真寫生,用心體驗,終於得到了齊派傳人、齊白石的後人齊良遲的賞識,深得齊派畫風的濡染,成為齊派畫風傳承人之一。
法國藝術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可以發現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而對於美,並非人人都能發現的,作為藝術家,不僅要發現美,還要善於表現美。對於非科班出身,從未進過藝術殿堂的呂世榮來說,她深得這句話的真諦,因此,除了愛好和天分之外,她要比別人多花數倍十數倍的功夫,去觀察生活,去體驗生活。園中盛開的那株牡丹,池邊吐艷的那片荷花,視窗吐綠的那株翠竹,枝頭落下的那隻小鳥,都是她認真觀察的對象。在這樣的場景中,她一呆常常數小時或多半天。在她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要將自己筆下的花鳥表現真實靈動,僅靠看別人的作品遠遠不夠,重要的是自己要細心地觀察生活。齊白石當年畫蝦時,桌子上的玻璃器皿里常年有幾隻遊動的蝦。這對她啟發很大,大師們對待生活如此認真,我們後輩當應從中學習先輩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呂世榮正是從先師們的這些平常小事中,悟出人生與藝術的大道理。一些看過呂世榮作品的大家們評價,如果沒有對待生活認真而紮實的態度,是決然畫不出她那種極具生活韻味的好作品的。
呂世榮老師的作品,以花鳥魚蟲為主,人物輔之,工筆和寫意兼為。她的筆下,梅蘭菊竹、魚蝦蟲鳥皆有涉獵,且自然成趣,詼諧天成。相比起來,工筆畫不僅需要持久的性格修煉,更需要一筆一划的細心勾劃,牡丹的花蕾,蝴蝶的翅翼,一筆一划都省略不得。她的半數作品皆為工筆,其色艷而不濃,觀之給人以逼真感受。她的寫意畫也頗得齊派畫風的真傳,如《蝦趣》、《多壽》、《竹菊爭艷》等作品,往往寥寥數筆,卻妙趣橫生。比如《多壽》中的桃子,看似隨意間的一抹,卻把幾隻鮮靈誘人的美桃呈現讀者眼前,那色彩的過渡,那形態的寫實,仿佛作者剛剛從桃園的枝頭上摘來。
讀她的作品有種感受,那就是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寫生的基礎上完成的。在技法上,她較多的受齊派畫風的影響。在創作觀念上,她吸收多家花鳥畫家們的影響,那就是敢於突破傳統的消極趣味,更多的表現為當代意識和向上的格調。她的《宋人百子圖》、《和諧圖》,以及用多種花卉拼接的壽字圖,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會覺得有雕琢的痕跡,或許還有人覺得有幾分“俗”,但在我看來,正是在這樣一些作品中,傳承著的是我們的民俗文化。就像天津楊柳青年畫和開封朱仙鎮的木板年畫,從一個方面代表著的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正宗。她的許多作品源於民間文化,因此也更得普通百姓的喜愛。在今天的 繪畫藝術天地里,當人們都競相瞄著種類繁多的現代派風格,在尋求所謂“新”“奇”“異”的時候,有一批像呂世榮老師這樣的畫家,去堅守民俗文化的陣地,在堅守這塊陣地的同時去尋求和創新,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或許,沿著這個方向進行探索和發現,呂世榮老師會有更大的作為。
藝術表現的是人的品格,不要看不經意的塗抹之間,裡面蘊藏的是畫家的道德追求。清靜典雅的風格,是呂世榮老師的藝術品格和畫風,她的筆下,荷花、梅花常常被作為一種重要的表現對象,其中《荷塘清韻》、《清風拂面、》《鐵骨花魂》等應視為此類畫作的代表。傲雪梅花,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其品格歷來被頌為君子之風,呂世榮老師著力表現這類題材,代表了自己的人生品味和道德追求。有這樣一件小事可以證明,她在任金融系統工會主席時,有段時間曾負責單位分房事務,如此重任,被一些人看作是發財收禮的“肥差”。然而,呂世榮卻在大庭廣眾面前宣布,如發現有向她施禮行為時,不但將被她拒之門外,而且還可能影響到他個人分房。如此以來,贏來了上下一片讚揚。類似這樣的平凡小事,在她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自然,她的人品也必然在她的畫品中加以展現。清秀、純淨、典雅、樸實是她作品的風格,她的作品讓人看了親近,觀了舒心,這裡邊包含的是人的境界和操守。
當然,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特別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花鳥畫世界,有廣闊的天地等待藝術家去創作和發現。呂世榮老師作為一個靠自學博覽成才的畫家,沿著當前這樣一條勤奮之路執著地走下去,一定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更加燦爛的明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誰說七十古來稀,屬於呂世榮老師的藝術春天才剛剛拉開帷幕,我期待著她用更多更美的作品裝點自己的藝術人生,也裝點我們生活的這個多彩世界。(作者是解放軍報社文藝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