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地道(英文:Vampiredugout,在比利時當地被稱作Vampyrdugout),位於比利時佐內貝克附近的地下,是一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旅總部。它建於第三次伊珀爾戰役(又稱帕斯尚爾戰役)之後,[1]由皇家工兵部隊的第171坑道連在法蘭德斯地下14米(46英尺)處挖掘而成。該地道在2007年被重新發現。2008年英國電視第四台的《時間小隊》系列節目中的一期以它為主題,美國的科學頻道也播出了這一節目。[2]當地的戰場史學會每年都會檢查吸血鬼地道,而一般公眾無法進入該通道,因為它位於私人領地內。
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更加機動的作戰方式取代了戰爭早期的固定圍攻方式,對戰雙方的技術不斷發展,尤其是火炮技術突飛猛進。因此作戰方開始需要越來越深的庇護所,用來保護前線部隊。
帕斯尚爾戰役進入尾聲時,英方收復了帕斯尚爾山脊。然而在曾經的森林和農場中,英軍幾乎沒有得到天然隱蔽——雙方的火炮將地表剷平了。為了給軍隊提供隱蔽,協約國最高指揮部在1918年1月,將75,000名士兵向北調動至伊珀爾突出部。這批士兵由25,000名專業坑道兵和50,000名輔助的步兵組成,他們從1917年6月7日起就準備並參加了梅森戰役。在伊珀爾地下30米的藍粘土中,他們挖出了近200個或獨立或相互連線的設施。這些設施中,小的可以住宿50人,最大的位於63號丘陵,可容納2000人。[3]
這些地道開始只是按照普通的深地道來建設。不過從當時的地區戰壕地圖來看,這些地道建成了醫院、食堂、廚房、禮拜堂、鐵匠鋪、工作室、以及供疲憊的士兵休息的臥室。這裡的活動水平可以從一個側面得到印證:1918年三月在伊珀爾地下居住的人,比今天在地上的伊珀爾城裡居住的人還多。這些地下設施配有排水泵,設施之間由1.98米(6英尺6英寸)高、1.22米(4英尺)寬的走廊連線;然而戰役結束時部隊撤出了地道,之後它們逐漸被淹沒了。[4]
建造
吸血鬼地道是按照旅司令部規格建造的,最多可容納50人,外加一名高級指揮官。[5]“吸血鬼”這一名稱來自附近波勒岡森林戰場的補給兵,他們在晚上出動,為前線部隊送去給養。[6]
171地道連挖掘了四個月,用工字梁和繳獲的鐵軌建成“口”字形框架,之後又用木質橫樑進一步加固。[7]
1918年4月初,吸血鬼地道被啟用。第一個駐紮的是英國第33師100旅,然後是國王皇家來復槍團第16營,之後是高地輕步兵團第9營。[8]
但是僅僅數周后,在德國於1918年4月發動的利斯河戰役中,英國人失去了這一地道。英軍在1918年9月重新占領了吸血鬼地道,伍斯特郡團第2營因而成為了地道最後的使用者。
戰後:1920年以來
1918年11月停戰後,包括吸血鬼地道在內的所有深地道被廢棄。到了1920年,地面所有已知的彈藥都被軍方移走。當地人回到地道,回收了入口上段的木質台階,用做建築材料或者燃料;之後又用瓦礫填滿了主要坑道,讓土地可以恢復耕種。今天,積水淹沒了絕大多數地道,但這些地道也因此得到保存,成為法蘭德斯地區戰役的最真實的遺蹟。[3]
磚廠建設
佐內貝克區中有五個村位於帕斯尚爾爭奪戰的中心地帶,它們因而擁有最大的地下設施密度。此外,特卡·佐內貝克公眾有限公司(TercaZonnebekeN.V.)制磚工廠目前正將這裡的藍黏土開採做商業用途。磚廠不斷擴張它的商業開採活動,開採過程中也不斷發現地下工程。[3]
1983年,人們在磚廠後方發現了澳大利亞建造的布雷曼地堡,此後它對公眾開放,直到1998年地堡垮塌。普遍認為是支撐木樑變乾使得這一堡壘最終坍塌。[9]在對奧斯定會隱修院的考古發掘中,人們在佐內貝克教堂地下發現了另一條地道。教堂庭院內的一處考古園裡標出了這一地道的輪廓。1998年2月21日,一位農民的妻子在擦洗窗戶時掉進了地下,畢漢姆地道由此被發現。它離泰恩克特公墓不到400米遠。[3]
2006年春季,磚廠收到了擴張藍黏土開採區的許可。由比利時考古學家約翰·范德瓦勒和英國電視製作人彼得·巴頓領導的戰場考古與保護協會(AssociationforBattlefieldArchaeologyandConservation,ABAC),用一份包含350所地下工事的地圖顯示,至少有一處工事位於計畫的開採區附近。協會認為,這一地道應當就是吸血鬼地道。[7]協會和當地的保護官員,歷史官員,議會和州官員進行討論後,獲準開展科學研究計畫。由於吸血鬼地道曾是高地輕步兵團的駐紮地,協會的考古計畫吸引了格拉斯哥大學的戰場考古中心:中心為這一計畫提供考古支持。[7]
重新發現
2006年剩下的時間裡,ABAC深入分析了地圖。2007年夏天,范德瓦勒和巴頓帶領一支隊伍來到法蘭德斯“狩獵”這個“吸血鬼”。這是一支比利時—英國聯合考古隊,由數名專家陪同:考古學家托尼·波拉德、萊恩·班克斯與地球物理學家馬爾科姆·威爾。[2]為了勘測,波拉德和班克斯研究了原始的戰壕地圖,進行了地球物理測量,並用一台機械挖掘機進行拓展挖掘。在調查的第七天也是最後一天,他們確認了吸血鬼地道的入口井位置。[5]
挖掘工作於2008年一月開始。[7]2008年春季,一隻更加龐大的考古隊回到這裡進行工作。隊伍中有白金漢郡消防署的成員,他們將這次發掘當做一次訓練任務。[10]考古隊制訂了計畫目標和時間表,要在農民收回這塊地種植冬大麥之前完成入口井的清理,到達井底並勘察坑道。
藍黏土的土質對某些發掘方式而言太硬,對另一些發掘方式又太軟。最後考古隊決定先用高壓消防水槍沖水,將黏土液化;然後用泵將泥漿排入一個沉澱槽。發掘用水因而得以循環利用。3個星期後,考古隊挖掘到了入口井底部。團隊用一台遙控潛水器估測工事結構的強度;[7]之後為了保障研究團隊安全,採礦專家為坑道添加了額外支柱。英國電視4台拍攝了整個勘查工作,主持人托尼·羅賓遜在潮濕但保存完好的地道中錄製節目。[2]
研究團隊發現了很多證明英軍駐紮的蹤跡,但是德國人留下的蹤跡很少;考古隊也沒有發現金屬床的結構痕跡。這說明在德國占領這裡之前,英軍幾乎沒有時間啟用地道內的設施。[7]起初,專家估計地道的尺寸為200米×150米(660英尺×490英尺);但在勘探中,已發現的隧道占地超過800米×600米(2600英尺×2000英尺)。英國起初按照容納50人的標準設計地道,而根據現在的估計,這一地下村曾駐紮了超過300人。[11]工事中到處都有未完工的建設痕跡,但是目前仍不知道究竟是英軍還是德軍擴張了這一地道。
現狀
出於保護緣由,吸血鬼地道入口井已被覆蓋,整個地道也會重新注滿水。地道就是這樣保存了90年,因此這可能是保存地道的最佳方案。這一做法也借鑑了布雷曼地堡的教訓:地堡的結構和吸血鬼地道相似,由於支撐木樁在乾燥空氣中失水,地堡最終坍塌了。
通常而言,這些地道不對公眾開放。這么做主要是因為它們年代久遠,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它們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此外,布雷曼地堡的坍塌也是一個原因。帕斯尚爾博物館中有地道的復原模型。[3]由於吸血鬼地道所在地現在為私人領地,公眾無法到達它;不過當地的戰場史協會每年都會檢查地道。
未來
佐內貝克的磚廠正在擴張,而吸血鬼地道所在的土地未來可能成為採石場,這些都使地道的未來變得不明朗。採石工作會引發失水,在藍黏土中製造裂縫,即使地道在挖掘中得到保護,這些裂縫也會威脅地道的安全。
以地道作為指揮所的部隊
英國第33師第100旅指揮所
國王皇家來復槍團第16營
高地輕步兵團第1/第9營
伍斯特郡團第2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