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泰然

"ica

個人簡歷

學歷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北京大學地質系構造地質專業,學士學位。
1982年9月-1985年7月?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碩士學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 北京大學地質系構造地質專業,博士學位。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 中國地質大學博士後站。
專業特長
1987年至今,主要從事大地構造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現為地質學系主幹課程《普通地質學》的主持人。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工作,1997年獲北京大學科技成果一等獎。本人具有堅實的地質學、基礎數學和計算機知識,熟悉計算機的軟硬體和多種計算機語言。

工作情況及研究方向

所在專業與主要研究方向:
構造地質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科研成果與主要論著

發表論文
吳泰然,模糊綜合評判在石油資源評價預測中的套用。石油勘探與開發,1989,16(1):39-44
吳泰然,玄武岩的構造環境判別。岩石學報,1991,(3):,82-87
吳泰然,區分兩種不同的過渡殼。中國博士後論文集,1991,4: 518-524
吳泰然、何國琦, 阿拉善地塊北緣的蛇綠混雜岩帶及其大地構造意義。現代地質, 1992, 6(2):286-296
吳泰然、何國琦,內蒙古阿拉善地塊北緣的構造單元劃分及各單元的基本特徵。地質學報,1993,67(2):97-108
吳泰然,花崗岩及其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 31(3):358-365
吳泰然、穆治國,大地構造環境與城市地面沉降。科學中國人,1997,(1):39-41
吳泰然、張臣、萬基虎,內蒙古溫都爾廟地區溫都爾廟群的形成環境和構造意義。高校地質學報,1998,4(2):168-176
吳泰然、劉樹文、張臣,華北地台北緣中段中新元古代地塊的pTt軌跡及構造演化研究。地球科學,1998,23(5):487-492
吳泰然、張臣,華北地台北緣中―西段古生代花崗岩類的形成環境及其大地構造意義。見:北京大學國際地質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地震出版社,1998,142-149
吳泰然、何國琦、韓寶福,一種罕見的泥裂現象。科學通報,1998,43(17):1903-1904
吳泰然、郭召傑等,“將古論今”――環境科學研究中的歷史地質學方法,高校地質學報,1999,5(1):105-109
WU Tairan, HE Guoqi. Tectonic Units and Their Fundamental Chatacteristic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Alxa Block. ACTA Geologica Sinica, 1993,? 6(4): 373-385
WU Tairan, HE Guoqi, ZHANG Chen. On Paleozoic Tectonics in the Alxa Region. ACTA Geologica Sinaica, 1998, 72(3): 256-263
WU Tairan,HE Guoqi,HAN Baofu,Rare Zigzag Mud Crack. Chinese Sciense Bulletin, 1999, 44(4): 380-381
Li Huijun,Wu Tairan, Ma Zongjin, Zhang Wencai.Pressure Retardation of Organic Maturation in Clastic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from the Banqiao Sag, Eastern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4,21(9): 1083-1093
李會軍,吳泰然,朱雷,李繼唐.板橋凹陷異常壓力對有機質的抑制作用及成烴模式.天然氣工業,2004,24(12):20-23
李會軍,吳泰然,馬宗晉,朱雷,張文才.蘇里格特大型氣田優質儲層控制因素及有利區預測.天然氣工業, 2004,24(8):12-13
李會軍,吳泰然,馬宗晉,郝銀全,張文才.黃驊坳陷古近系深層烴源岩成烴演化特徵.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4,31(6):40-43
李會軍,吳泰然,張秀珠,馬宗晉.異常壓力對有機質的抑制作用及其石油地質意義.沉積學報,2004,22(4): 737-742
李會軍,吳泰然,吳波,朱雷,郭光立.中國優質碎屑岩深層儲層分布特徵與控制因素.地質科技情報,2004, 23(4): 76-82
李會軍,吳泰然,張秀珠,馬宗晉.港深78井裂縫發育影響因素、成因及其在油氣勘探中的意義.斷塊油氣田,2004,11(3):27-29
張雙濤,吳泰然,許絢,J. Byamba, A. Amar jargal ,王時麒李忠權,內蒙古中部早白堊世鉀玄岩的發現及其意義,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版), 2005,41(2):212-218
許絢,吳泰然,張雙濤,J. Byamba, A. Amar jargal,王時麒,李忠權,內蒙古四子王旗早白堊世深源捕虜體的發現及意義,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版),2005, 41(4):563-569
陳燕,吳泰然,許絢,張雙濤,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八號第三系含深源捕虜體富鉀橄欖玄武岩的發現及其意義,高校地質學報,2005,10(4):586-593
郭召傑,吳泰然,王冬,張志誠. 塔里木西北緣晚新生代印乾斷層及其與帕米爾構造結的關係. 自然科學進展, 2004,14(9): 1072-1076 
張臣,吳泰然,內蒙古溫都爾廟群變質基性火山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地質科學,1998,33(1):25-30
張臣,吳泰然,內蒙古蘇左旗南部早古生代蛇綠混雜岩特徵及其構造意義。地質科學,1999,34(3):125-133
張臣、吳泰然,內蒙古蘇左旗南部華北板塊北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裂解-匯聚事件的地質記錄。岩石學報,2001,17(2):199-205
肖詠、吳泰然、楊攀新,對目前中國教育有關問題的思考。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0(2):5-7
HAN Baofu, WANG Xuechao, HE Guoqi, WU Tairan, LI Maosong, LIU Yulin and WANG Shiguang, Discovery of mantle and lower crust xenoliths from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of southwestern Tianshan, Xinjiang. Chinese Sciense Bulletin, 1999, 44(12): 1119-1122
韓寶福,何國琦,吳泰然,李惠民.天山早古生代花崗岩鋯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大地構造意義.新疆地質,2004,22(1):4-11
李會軍, 何國琦, 吳泰然, 吳波. 阿爾泰-蒙古微大陸的確定及其意義.岩石學報,2006, 22(5):1369-1404
吳波, 何國琦, 吳泰然, 李會軍, 羅紅玲. 新疆布爾根蛇綠混雜岩的發現及其大地構造意義. 中國地質, 2006, 33(3): 476-486
李毅,吳泰然,羅紅玲,趙磊.內蒙古四子王旗早白堊世鉀玄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形成構造環境. 岩石學報,2006,22(11):2791-2800
李毅,吳泰然,羅紅玲,趙磊.華北克拉通北緣早白堊世岩石圈減薄:鉀玄岩的Pb同位素證據.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2):176~182
羅紅玲、吳泰然、李毅,烏拉特中旗克布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及shrimp定年:早二疊世華北克拉通底侵作用的證據. 岩石學報,2007,23(4):755~766
吳泰然、何國琦,大陸解體與被動陸緣演化. 地學前緣,2007,14(4):18~25
趙磊、吳泰然、羅紅玲、賀元凱、荊旭,內蒙古白雲鄂博地區呼和恩格爾雜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構造意義.高校地質學報,2008,14(1):29~38
趙磊、吳泰然、羅紅玲、賀元凱,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溫更輝長岩類的岩石學、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構造意義.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2):202~211
荊旭,吳泰然,賀元凱.內蒙古四子王旗中新世含包體玄武岩的深部地質環境分析.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38-46
羅紅玲,吳泰然,趙磊.華北板塊北緣烏梁斯太A型花崗岩體鋯石SHRIMP U-Pb定年及構造意義. 岩石學報,2009,25(3): 515-526
賀元凱,吳泰然,荊旭,羅紅玲,趙磊.華北板塊北緣早白堊世的底侵作用:來自麻粒岩包體的證據. 岩石學報, 2009,25(5): 1201-1205
LUO Hongling,WU Tairan,ZHAO Lei,HE Yuankai,JIN Xu.Permian High Ba-Sr Granitoids: Geochemistry, 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Erlangshan Pluton, Urad Zhongqi, Inner Mongoli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9,83(3):603-6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